探秘钟表之国瑞士:从历史到制表业内部的博弈

2024-11-14 16:07:26发布    浏览12次    信息编号:9851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探秘钟表之国瑞士:从历史到制表业内部的博弈

瑞士为何成为“手表之国”?被誉为“表王”的百达翡丽是如何创立的?为什么古代曾经女性专属的手表,现在却总是戴在男性的手腕上?为什么您需要一块特殊的手表来驾驶飞机或潜水?

任何历史都是关于人的历史。大屠杀期间逃往瑞士日内瓦的钟表匠最终建造了这座钟表城;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差点死在断头台上的“国王钟表匠”,始终在思考如何对抗地心引力;一个国家破碎的家园一个流亡异国、卖表只为一顿饭的波兰士兵,最终创立了“表王”;一座荒凉的矿业小镇,用了100年的时间才转变为制表之都,却在轰炸中被夷为平地,45年后实现浴火重生……

除了真实的战争之外,制表业的博弈从未停止。来自不同品牌、不同国家的制表师各显才华。当人们不再依赖高大的钟楼时,他们就会拥有更小的摆钟;当水手们不想在大海中迷失时,他们有航海时钟;当飞行员抽不出手来拿出怀表时,他们就想办法把手表戴在手上。当潜水员因缺氧而差点丧命时,制作一款可以计时的潜水表……

那么,钟表从远古到17世纪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史呢?本文节选自《时间之战:钟表游戏五百年史》,对原文进行了删节和修改。文中所用插图除标题图外均来自书中。经出版商许可出版。

《时间之战:钟表游戏五百年史》,范铸着,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2月出版。

古代的钟表很大

在科技领域,“从大到小”往往代表着技术的进步。例如,今天的智能手机不过手掌大小,但最早的计算机ENIAC却是一个庞然大物,占地167平方米,足以填满一间四居室公寓。

时钟也是如此。如今,世界上最小的手表机芯横截面积仅为0.672平方厘米,而成年人指甲的面积一般为1平方厘米。前者确实“比指甲盖还小”。

然而,在古代,计时工具往往体积庞大。如果你去过故宫,你一定还记得太和殿前的日晷。仅这个日晷就有2.7米高。如果你想触碰上面钉着拨针的石盘,恐怕就得被姚明扛在肩上。古埃及人更加傲慢。据说,这座方尖碑高20多米,重达数百吨,也是早期的日晷。以方尖碑为针,地面为表盘,凸显大气。

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

然而,日晷只能在白天有阳光的时候测量时间。夜间或阴雨天,就成为完整的展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发明了水钟。水钟首先通过测量容器中的水流量来表示时间。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专门管理水钟的官员。后来出现了水力驱动的机械计时。

圆明园里著名的十二生肖兽首,其实是一座巨大的水力钟的一部分,这座钟是在乾隆皇帝的督造下,由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监修建造的。每个动物头代表一个小时。比如,半夜时鼠头喷水,亥时则换成猪头喷水,中午则所有动物头一起喷水。整个液压钟既宏伟又巧妙。不幸的是,圆明园后来被英法联军烧毁、洗劫,十二兽首也散落海外。今天我们只能想象这个场景。

中国古代水钟的巅峰出现在北宋。宋宗宗元佑三年(1088年),“通晓图微、禄禄、行观、算法、山经、本草”的天文学家苏颂,组织韩公廉、周衍等科学家启动水运仪器平台建设。 。它共有三层。顶层是观测天体的浑仪,中间是演示天体运动的浑仪,下层是自动报时装置。这件乐器高约12米,相当于三四层楼的高度,宽7米。枢轴轮的直径达到1英尺1英尺,相当于今天的3.6米。到元朝创建者忽必烈时代,中国人仍在制造水钟。例如,1262年,郭守敬制作了一件高一尺七尺(约5.6米)的“宝山漏”,进献给皇帝。

漕运礼台(按《新仪符》1:5比例复制)。

李约瑟说,中国已经将水钟发展到了顶峰,但欧洲人同时选择了另一棵技术树。 “宝山泄密”诞生二十一年后,即文天祥去世的1283年,英国巴特尔福德郡的邓斯特布尔修道院出现了一座由重锤驱动的巨大机械钟,又称“塔钟”。 。直到14世纪,这种机械钟都为皇室和宗教机构所有。

之所以建造“塔钟”,一方面是技术原因。当时,大多数钟表都采用垂锤作为动力装置。必须有足够的高度来吊起重物,使其在重力作用下一点点下降。该力驱动齿轮旋转。另一方面,这种钟是为了安排僧侣日常的宗教活动而建造的,目的是让会众更好地控制祈祷和休息时间。塔钟是修道院里最高最大的地标,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伦敦大本钟所在的塔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钟楼之一。

为了让钟变得更小,古人一直在努力

然而,自古以来,人们从未放弃过将这些巨大的时计变得更小的努力。例如,日晷在欧洲已被制成便携式。如今,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18世纪英国制造的“镀金铜赤道日晷”。下层的方形水平板长25厘米,大约与iPad大小相同;还有一种更为紧凑的“铜质日晷”“镀金八角立式日晷”。表盘长6.2厘米,宽5.8厘米。它基本上与珠宝盒大小相同。

古人还发明了沙漏、香钟、烛钟等计时工具,类似于今天的秒表或计时器,用来标记固定的时间段。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到虾、鱼,说“一炷香为度”;当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时,每艘船都带着18个沙漏。

即使是水钟也有一个相对便携的“时钟”。西汉刘备先祖、中山景王刘胜墓中出土铜漏。计时码表也被用于行军和战斗。 《武经通要》中记载:“军中,即使装漏水,也用表标”。钟表与战争的联系其实很早就开始了。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 15世纪,一项不起眼却改变历史的发明诞生了:发条。

弹簧虽然只是一根钢条,但无论卷得多紧,它都会慢慢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从滚动到放松”的过程会产生动能。当金属条制成的螺旋扭簧取代重物作为动力源弹簧后,钟表的尺寸开始呈几何级数缩小,弹簧动力钟表由此诞生。

1430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法国勃艮第公爵菲利普收到了一座外观镀金、华丽高贵的钟表。它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发条钟,被称为“勃艮第钟”。 “()。那么台钟可以变得更小吗?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放大镜”看到的爱彼手表机芯。

手表时代从“蛋”开始

手表的历史似乎与“蛋”息息相关。

例如,历史上第一块已知的腕表是拿破仑的妹妹卡洛琳·缪拉王后于1810年定制的“鹅蛋”,由制表师亚伯拉罕-路易·宝玑设计。 )。据档案显示,这是一款椭圆形的手表。如今,宝玑那不勒斯王后系列就是以此为灵感,造型酷似椭圆形的字母Q。

将时间再往前推300年,到了1505年,荒唐的皇帝明武宗即位。纽伦堡工匠彼得·亨莱因(Peter )制作了一款可以挂在脖子上的便携式时计,吸引了众多制表师纷纷效仿,而他们制作的一系列“挂表”也被称为“纽伦堡蛋”,可视为原型。纽伦堡位于现在的德国南部巴伐利亚,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直辖的城市之一,也是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在当时的欧洲,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而闻名。

宝玑那不勒斯王后8938腕表。

亨莱因年轻时曾担任锁匠学徒。当时,锁匠是少数拥有掌握制表新领域技能和工具的行业之一。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了著名的制表师和发明家,年仅20岁就制作出了最早的便携式时计,足见他的才华。

今天,这款腕表被命名为“”。这是一款小型装饰性弹簧驱动时钟,可以挂在脖子上或外套上。整个钟由两个半球组成,形成蛋形结构。机芯由铁制成,两个半球之间有黄铜铰链。表壳由铜制成,有镂空。乍一看,它有点像过去用来暖手的手炉,但当时的欧洲人认为它看起来像一个便携式香瓶。打开表壳上部,可以看到里面的表盘。表盘上只有一根时针,没有分针和秒针。

虽然这种手表只能测量小时,精度差,价格昂贵,但由于其前所未有的小型化特点,可以作为吊坠挂在脖子上,也可以用丝带挂在腰间。它既美观又时尚,因此受到贵族们的青睐。追求阶级。亨莱因的“纽伦堡蛋”还有后续故事。 1987年,伦敦的一个古董跳蚤市场突然出现了一块“蛋表”。几经转手后,于2002年被私人收藏家收藏,2014年经专家评估,认为是亨利·亨利1505年的作品,估价5000万至8000万美元,相当于300百万到六亿元,简直比金蛋还要值钱。

早期怀表“纽伦堡蛋”。

1905年,德国制表师协会在纽伦堡举办钟表展览会,纪念怀表发明400周年,并为亨利建造了纪念喷泉。喷泉中央有一个代表“纽伦堡蛋”的球形结构。亨莱因站在上面,自豪地看着自己手中的发明。

早期怀表诞生后,由于每天的误差可能多达几个小时,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制表师除了在技术上进行改进外,还在工艺和造型上动了脑筋——精度不够,还得有好看的。

纽伦堡彼得·亨莱因的雕塑。

总之,到了16世纪和17世纪,无论是男士手表还是女士手表,看起来都更像是有钱人和闲人的高级玩物。于是,打开时尚之门的怀表不可避免地跟随贵族服饰潮流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的设计需求和使用场景。到了1610年,怀表的表壳上开始配备玻璃镜面,人们也通过表链将怀表装在口袋里。

说到男性贵族的服饰变化,马甲(背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据说马甲的发明者是英国国王查理二世。这位国王被克伦威尔驱逐,流放到欧洲大陆。复辟后,他开始享受复仇,被称为“风流王”( )。

“风流大王”涉足时尚界并不奇怪。据记载,他于1666年发明了背心。今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伦敦约六分之一的建筑。躲在乡村躲避瘟疫的牛顿看到一个苹果掉在地上,而查理二世的海军大臣塞缪尔·佩皮斯在日记中写道:“国王昨天宣布了他的决定。他将建立一个时尚服装公司。”设计……它的名字是马甲,但我还不太了解。”

有学者认为,查理二世的决定是为了应对当时主导时尚的法国服装潮流。这种背心由铠甲的衬垫演变而来,改变了人们把手表挂在脖子上的方式。习惯了并开始将手表放入口袋中。同时,为了适应紧身服装的流行,手表的外观变得越来越薄,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怀表”,并占据了钟表的主流地位超过200 年。 。

分针的出现源于科学家们的“角力”

虽然怀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单品,但如果不解决精准度的问题,它永远只是一个好看的配饰。于是科学界的大师们纷纷登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牛顿一生的敌人”罗伯特·胡克和路易十四重金聘请的院士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他们两人的发明就像一场竞赛。 1656年,惠更斯首先将伽利略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制作了摆钟的雏形,用摆锤代替了以前的重力齿轮。每天的误差不到一分钟,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了不起了;第二年,胡克又发明了一种看起来像船锚的锚式擒纵机构,大大减小了摆锤摆动的幅度,固定了摆动的频率,提高了精度。

此后,两人的竞争更加激烈,争夺“游丝大师”的称号。首先,惠更斯宣布他设计了一款机械表。由于装置中有一个微小的弹簧(游丝),它可以运行几天而不会出现错误。 1675年,他还请巴黎著名制表师艾萨克·德雷 (Isaac Deray) 制作了一枚。

惠更斯和他的摆钟。

胡克得知此事后,表达了愤怒之情。他说,早在五年前,他就向英国皇家学会的同事展示过类似的东西。遗憾的是,无法找到会议记录。胡克当年肯定受了不少嘲笑,所以不愿意直接去找制表师托马斯·汤皮恩( )制作实物,而且还不忘在背面刻上“ by Hooke, 1658; T. ” En Made,1675”来洗清他的罪名。

胡克确实受到了“冤屈”。 2006年,这张唱片在汉普郡一所房子的橱柜里被发现。上面白纸黑字写着:“1670年6月23日,罗伯特·胡克拿出了一块自己设计的A型怀表。可以肯定地说,这块怀表应该能像挂钟一样运行,而且它不会停止,而且可以运行8天,可惜这个记录的发现晚了300多年。

无论如何,摆轮游丝组件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钟表的误差。早期的怀表也从昂贵的配件转变为有用的计时工具。表盘上的时针不再孤单,因为还有另外一个分针和它。做伴。从巨大的钟楼到口袋里的怀表,从抬头到低头,一晃千年就过去了。唯一不变的是挤出时间的决心。

原作者/模型所有者

摘录/何安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