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柯尼招聘 上世纪 80 年代出生的我眼中的县城变迁
2024-11-12 07:06:28发布 浏览15次 信息编号:9811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迪柯尼招聘 上世纪 80 年代出生的我眼中的县城变迁
作者 |白敬平
我出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小时候,我就听说过县城。县城有汽车、有高楼、有电灯、有电视……县城是我梦想、向往生活的地方。 。因为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小时候让我眼花缭乱的地方就是乡镇集市。
在我的零星记忆里,我其实是上中学的时候就来过县城的。那时我只有12岁。我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一样,第一次来到元溪县上学。我内心深处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因为我从哥老里山村来到了一个大世界。
怀着好奇心,我利用周末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游遍了县城好几次。那时的县城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大得多的乡镇市场,影厅、游戏厅、歌舞厅遍布大街小巷。治安不好,污水横流,城市一片狼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街道正在打通,楼房正在兴建,县城的框架正在扩大。当我在县城上学的时候,我对县城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说一碗刨面要3块钱的水平。在国外学习、工作了几年后,我回到了县城,现在已经在县城生活了十年。
这十年来,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迁,都在县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令人感叹,也让人深思。
我想,作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我们应该对本地区的人文社会状况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这样才能更好地继往开来,实现我们的伟大梦想。当然,写这篇文章既不是批评,也不是赞扬。只是从我的角度,从个人的角度,从社会氛围、文化习俗、休闲娱乐、消费、县域建设、人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婚姻等方面,也和别人分享其中的乐趣。
01
社会氛围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吃喝玩乐,小城镇有小城镇的悲欢离合,农村有农村的酸甜苦辣。尽管一切喧嚣,但名利却逃不掉。
县城夹在中间。走进去,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繁华与贫穷;当你回去时,你可以看到乡村的宁静、美丽和艰辛。生活在县城,少了城市的寒冷,多了乡村的热情。县城的社会风气是众生共同塑造的。
县城是典型的精英控制社会。
一个郡县社会人口有几十万,但真正有权有势的人可能只有几百人。这数百人中,有二三百名厅级以上干部,再有几十位各行业比较有影响力的老板,再有就是几个世界知名人士。
这数百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熟人社交网络。即使彼此不熟悉,也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对方的详细情况。如果网络中的一个人遇到事情,需要找到网络上的任何人,他就可以想办法上线。可以说,县城的一举一动,县城的重要性,县城的变迁,都在这群人的掌控和摆弄之中。
县城是一个陌生环境下的熟人社会。
走进县城,你不会认识很多人,但你会认识很多人。如果你住在县城,走在街上,不同熟悉程度的朋友或熟人会跟你打招呼,微笑着,其乐融融;两个陌生人的见面聊天,也能引出一系列的亲人。联合关系。和你打交道的圈子和人有很大的机会重合,所以名誉和声誉非常重要。它几乎代表了您的所有信息。而每个人的背后,都已经有着别人定义的各种标签。任何人在县里稍微有一点尊重,都会得到公众的认可。
县城是一个关系比规则更重要的社会。
在县城,“有关系好办事”的观念根深蒂固。一辆汽车在路上追尾。事故双方下车后,先打电话找人。一大群亲朋好友叫了过来,像是要打仗一样。随后,他们各自通过关系联系了交警。以至于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如果通过正常渠道能做什么,能维护哪些权益。
县人讲关系,靠裙带关系,靠朋友。在县里人眼里,关系比规则更重要。关系到位了,事情就不会白费。网络决定成败,至于规则、能力、天赋、水平等等,其他的都是后来的。你的能力并不体现在收入相差几百块钱,而是体现在你认识多少人,你有多少各行各业的渠道,你能促成多少事情,你能游走灰色地带的能力如何。大城市的人际关系问题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并感到失败。但小地方的感情问题就会让你哭笑不得,咬牙切齿却无能为力。
县城是一个有圈子、有地方的社会。
县城里,有层次,有差别。等级通过地位、财富和权力来表达。不同层次的人很难混在同一个圈子里,但可以聚在同一个地方喝酒聊天。不同层次的人形成不同的圈子,他们的朋友也很固定。圈子有高低之分,但不像大城市那么明显。在县城里,圈子很重要。如果你是这个圈子的人,出了什么事,圈子里的人自然会照顾你。有的人融入圈子很困难,有的人想从一个圈子进入另一个圈子,但难度和干部晋升一样,都很高。
县内的场地也很重要,尤其是酒铺。请谁吃饭、陪谁吃饭、陪谁吃饭都是一门学问。在葡萄酒场所喝什么样的酒以及如何喝完全取决于参加该场所的人。一般会场里坐的都是给面子的人,基本都是圈子里的人。县里的很多事情都是在田间做的。
县城是一个有领导意识的社会。
在县城里,当官很难,但找到领导的感觉却不难。官职在城里是职业,在县里却是领导。在县城里,有“职位”的人就会神清气爽、衣冠楚楚。官员的气场十足,让普通人都刮目相看。
全县社会安定、安定。
生活在县城,温水可以慢慢煮青蛙。当你的才华配不上你的野心时,你的理想和野心就会在脆弱的自制力下不知不觉地分崩离析。你想要自律,你想要意气风发,但那些糖衣子弹、那些场地、烧酒却在不断摧毁着你毅力的最后堡垒。县里有思想的人一旦失去“处子之身”,大多数人最终都会在县里“结婚”。接受这一切,要么快乐,要么甘于平庸。居住在该县的人们普遍认为稳定和踏实是他们生活的基础。他们追求的是一眼就能看到、可靠、衣食无忧的生活。
县城是一个缺乏宽容的社会。
在大城市,大龄青年怎么办,丁克怎么办,不买房怎么办,不要铁饭碗怎么办,穿得很奇怪怎么办……没人关心你,没人关注你,这就是大城市的包容性。 。但在县城,要想工作,就得等前辈退位;要结婚,就得门当户对;结婚了,就得马上生孩子……就得随波逐流,不能独立。如果你不按照正常模式生活,你很快就会被归类为另类。
县城是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
当前,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不仅是全县发展的障碍,也是全社会发展的障碍。
我曾经在一个县城遇到过一件事。前屋是我父亲的,但租金是我儿子收的。父亲向儿子索要租金,引发了父子之间的激烈争吵甚至辱骂。儿子称父亲为“老子”,甚至殴打父亲。父之恩,子之孝,一去不复返,如仇人一般。我们以实用主义为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没有真正的信仰,没有稳定的秩序,也没有可遵循的价值观。我们看似走了很远的路,但我们仍然在同一个地方巡逻。我们看似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但却总是迷茫,常常不知所措。
在县城,闯红灯、不排队、扰乱秩序等不文明行为,在大多数人眼里一直被视为正常现象。但在我看来,不遵守规则是缺乏诚信的表现。人们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往往不遵守规则,甚至违反、破坏规则。县城里,一场民间借贷危机,举国哀叹,让很多老百姓血本无归,完全回到了解放前。
以前,人与人之间借几万块钱,只要有钱,都不是问题。现在,数百人成了一个问题。民间借贷让大家生活在不信任之中。吃的怕有毒,穿的怕仿,走路的怕被车撞。做生意的怕赔钱,打疫苗的怕假,找伴侣的怕化妆,学生怕考不上好学校,打工的怕没有得到报酬……在这茫茫人海中,人们就像在海上漂流。孤独的小船,孤独、焦虑、恐惧始终笼罩着我的心。
关于县城的社会话题很多。普通人的锅碗瓢盆演奏着这首社交歌曲,每个人都是玩家。谁在编曲,谁在聆听,诠释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故事。它结束在繁华的世界,独自行走在人群中。人生百态,冷暖你自己知道。
02
文化习俗
县城作为农村与大城市的连接点,是观察城市文化的窗口。县城有着自己独特的县文化。然而,近年来,随着“北上广”等大城市虹吸效应的出现,所谓的社会精英将目光集中到了这些一二线城市,包括书籍、电影和其他文艺作品,要么是历史,要么是奇幻,要么是都市,要么是乡村。唯一我们不关注的就是县城。甚至可以说,县城的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盲区。
该县的大多数主要居民都是在农村地区度过童年的。在城市一体化的推动下,伴随着资本流、人口流等一系列流动,他们成年后都涌入城市。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告诉我们两件事,我们应该追求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行事。在县城里,我看不到人们渴望什么,但我看到了人们表达的是什么。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没有鲜明的县域文化特色,大多是二级城市文化。
崇尚金钱的混乱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生活礼仪文化、口述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等混合在一起,非外来也非本土。所谓文化习俗,是被浪潮中的二次城市文化同化的。
走在县城里,你能感觉到与其他地方唯一的不同就是人们的口音和当地的特产。生活在县城里的人们,有快乐和烦恼,有浅薄的,也有深刻的;他们的知识,有平庸的,也有广泛的。当你看到外国马戏团里的女孩展示屁股时,你会高兴又害羞,你会彻夜不眠地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你会被那些卖“比牛皮还好”牌皮带的人给骗了,你还会有一个诗书画会,谈论绘画和道德写作的力量。
县城的发展就像生活在其境内的人们一样,在尴尬中前行,在彷徨中转型。我们县城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的社区、社区正在一一形成,但适合我县的文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我有生存的皮囊,却缺乏生存的灵魂。是继承农村传统文化习俗并发扬光大,还是吸收外来文化假装跟上步伐?生活在县里的人很困惑,生活在现在的我们也很困惑。我想管理者们也很困惑。我们缺少的是文化自信,缺少的是县域文化体系建设的大师。
我们县的文化是怎样体现的?闲着没事的时候,人们就打开手机看快手上的“网红”,作为饭后的消遣。这是畸形的文化氛围,不是文化引导。 “网红”光是摆姿势、说话、弹琴、唱歌,一天就能赚到数万美元。有时他们以挑战传统道德底线的方式吸引很多人围观,大家送上“穿云箭”、“棒棒糖”来乐此不疲。这就是“乞讨”“文化”。
我认为政府是时候出台相关政策来纠正这个问题了。夜幕降临,县城各个广场霓虹灯闪烁,声音震耳欲聋。老人、大妈,甚至年轻人都尽情地扭动身体,跳起“鬼步”等舞蹈。他们周围有一圈人拿着手机摄像头充当忠实的追随者。扇子。舞者迷失在音乐的节奏中,观众则迷失在错综复杂的舞影中。这就是所谓的“方”文化。不管你喜欢她还是讨厌她,你都无法阻止。
每到春节,政府就会在主要街道两旁挂上灯笼,让主要广场上灯火通明,让小镇的夜晚变得美丽起来。春节前两天,县城大部分街道出现堵车,堵车中夹杂着不少外地车牌。一年一度的春节,成为返乡人员和留守人员最大的社交节日,各大餐厅都爆满。但和大城市一样,县城里的节日气氛也一年比一年淡。除了拥挤的车厢,根本感受不到原来过年的感觉。这就是“春节”文化。推荐阅读:你的领导会提拔你的迹象
你想念她,批评她,但你无法回避她。每逢有红白喜事,县城里的人都会提前在餐馆订几十桌,基本上都是小题大作,生怕丢了面子,惹人笑话。亲戚朋友都来参加,每户都收到不少于200元的礼物。要活泼、有礼貌。然而,这种“人情”支出却成为很多人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每桌的食物基本都是原样供应,而且大部分都被浪费了。这就是“从礼”的文化。无论你排斥她还是对付她,你就是无法精简她。
一个人在高速公路上摔倒了。一群人围过来,指指点点。有的报警,有的拨打120,但没有人过来帮忙。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网友聊天,很开心。邻里仅一步之遥,却自老而死,不曾往来。这就是城市的“冷漠”文化。
随着4G网络的推广,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的标配配件,就像衣服一样。微信、抖音、头条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大街上、公交车上、任何场合,低着头的人随处可见。遇到稀奇古怪的事情,大家都拍视频,可以很快传播开来。手机永远在你手里,你的脑袋可以摔坏,网速也不能慢。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已经深入骨髓。一天结束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看手机,一天开始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手机让人们了解世界,但也让人迷失自我。这就是“手机”文化……
也许这种不能称为文化的大杂烩才是独特的县域文化。但这不是我心目中的文化。这是一种充满金钱的文化,也是一种没有信仰的文化。今天县里发生的事情有时让我很担心。此时的热闹与繁荣,并不能掩盖继任者的软弱。追随一二线城市的脚步,赋予了县城活力,透支了动力。希望不是《学在邯郸》。
有人说,北上广是中国的幻象,县城是中国的背景。
我认为一个县的文化体现了一个县人民的追求。我们要在不失传统文化习俗的情况下重拾文化自信,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减少“不忠丑闻”、“艳照门”话题。明确县城主题文化,具有不同于大城市的环境和氛围,保持县城独特的个性、特色和自然状态;将工艺与技术融为一体,又不失传统传承。为县人民提供纯净的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为子孙后代着想,是我们重建县文化的愿景。
当前,县域文化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并给予其合适的定位,是当前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有良知的文化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03
休闲娱乐
有人把休闲视为“生活中的绿色后花园”。人生就像一场旅程。当你累了的时候,总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有阳光、有鲜花、有绿地、有微风,享受轻松、快乐,享受生活的原始质朴和绚丽。所以休闲和娱乐对我们的生活极其重要。
在县城里,人们有自己的休闲娱乐方式。目前,喝酒、看电视、打麻将、KTV、广场舞占据了该县群众的主流休闲方式,而其他如看电影、旅游、读书、运动等休闲方式则属于小众休闲方式。在县城,如果举办大型活动,比如露天晚会、露天篮球赛等,人们无论老少,都会动员全家人“蜂拥而至”。
我们先来说说喝酒。喝酒是一种文化。在县城不喝酒,基本上就失去了社交。
很多消息在酒肆里传播,很多感情在酒肆里沟通,很多事情在酒肆里做。酒是餐桌上的催化剂,酒是害羞的人的灵丹妙药。遇到开心的事就喝酒,遇到烦恼的时候倒酒。做好事时喝酒,做坏事时喝酒,求助时喝酒,朋友想维系关系时喝酒。任何可以称为“场合”的用餐都涉及饮酒。
县城饮酒基本分为“养、尊、玩、藏”四个步骤。
菜上完后,酒斟满,然后招待客人的人通常会说:“谢谢你们的支持,一切都在酒里了。闲话少说,我建议我们一起喝三杯。”三杯酒,游览完毕,开始好好喝一杯吧。”说完,在场的所有人都齐齐喝下了杯中的酒,这是“举”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互相敬酒并说一些客套话。一般来说,被敬酒的人必须喝完一杯,否则就是不尊重。这是“尊重”的第二步。通常,大家敬酒和被敬酒结束后,基本上就喝到一半了。
第三步是“玩”。如果喝酒的人少,那么大家就会“查规矩”。所谓“约会”,就是和餐桌上的所有人一起喝酒。 “台观”是酒量大的人玩的游戏。通常,“打关卡”涉及玩骰子、打扑克、打拳等,通关每个关卡后,如果运气不好,打关卡的人基本就到极限了。
第三步之后就可以喝多少了。如果你喝得少了,那就是服药过量了。然后摆好面食,吃完面食,最后把桌上所有打开的酒都倒满,然后饭桌上的主人收酒杯,这就是“收”的第四步。通常在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大家都喝完了,就这样了,下次再相见”。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表示尊重,其余人都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结束饮用过程。
醉酒的人不一定会糊涂;不醉酒的人不一定是清醒的。
一个人从不喜欢喝酒,到只是喜欢喝酒的氛围,再到真正喜欢喝酒,需要很长的时间。只有经历过这段时间的人才知道,葡萄酒为何如此美味,人们为何喝酒。
我们来谈谈看电视吧。
县城有电视台,每天都有当地新闻。播音员说的是带有当地方言风味的普通话,鼻音还可以。现在家家都有一台电视,有N个电视台。遥控器在手。从中央政府到各省,一直到地方政府,每个人都知道他们需要知道的一切。他们还关注流行的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一切尽在娱乐。
第三个是关于打麻将的。
麻将是中华民族的国粹。闲着没事的时候,朋友们就聚在一起打麻将来打发时间。赌久了,就会输,但赌一点,就会开心。县城里打麻将的地方大致有三个:麻将馆、茶馆和家里。
很多人预约在家打麻将,通常是午饭后开始,打四五个小时直到晚饭。他们要么分手回家,要么一起吃晚饭。获胜者通常会买单。爱打麻将的人都会上瘾,而且麻将玩家总是有的。因为在这种用金钱的娱乐中,有一种刺激神经的快感,有一种对运气信心的向往。
第四个是KTV。
20世纪90年代初,街头卡拉OK曾在县里盛行。流行了三四年之后,就彻底消失了。现在又以KTV的形式重新出现,并且处于火爆状态。喝完酒去KTV唱歌,已成为县政府和企业的热门选择。 ,各行各业人们的主流娱乐。这些KTV的名字很多都是山寨大城市知名KTV的名字。灯红酒绿的夜晚,站在县城的KTV前,你会误以为自己还在“北上广”。
最后我们来说说广场舞。
广场舞已成为县城夜晚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为县城人民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县城广场上传来动感的舞曲,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在优美的音乐中,时而行走转身,时而跨腿,不断变换舞姿,动作悠闲而娴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表演身临其境,观赏愉快。自从开始跳广场舞,我可以一边练习一边交朋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县城的休闲娱乐正在加速向大城市靠拢。大城市的文化潮流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几个月、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到达县城。在大城市,小崔撕冯裤子的话题,饭后县里的人都在讨论。互联网的发展,让当今的休闲方式更加多样化。
去电影院看电影,去KTV唱歌,去麻将馆找人打麻将。以往的娱乐活动都搬到了线上,变成了随时随地用手机看电影、随时随地在家唱歌、随时随地在家玩。在线游戏。一切都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只要有网络、有设备,就可以随时畅玩。很难说这个改变是好是坏。它确实更加方便,也确实让更多的人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
04
消耗
生活在县城的人们总是模仿大城市人们的行为和习惯,而消费是最容易模仿的环节。消费作为社会地位的体现,呈现出日益分层的趋势。
全县人民基本满足衣、食、住、教、行等方面的需求,即“衣食住行”。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很少。我对价格非常敏感,要求高品质低价位的产品。我只买合适的,不买贵的。
在县城,基本工资水平不高,但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不像大城市那样有高中低的等级感。基本上是“匆忙”。有钱的话,一碗面13元,没钱的话,一碗面还是13元。我主要讲的是吃和穿。
从“吃”来说:
街道两旁餐馆随处可见,其中一家凉皮店卖7元一份,一家羊肉馆卖65元一份。这里有四五家高档、装修精美的酒店,有很多包房,还有几十家卖川菜、包子、面条的小餐馆。有3元、5元、20元的自助火锅店,也有奇龙汗水馆等品牌加盟加盟。县内有新开的店,也有信誉良好的老店。
县城内流动人口较少,到餐馆就餐的人大多是固定消费群体。他们基本上都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与政府打交道的老板,以及一群年轻人。普通人一般不会在外面花大笔钱,除了偶尔家人生日等场合外出就餐。因此,县里有一种现象:一家饭馆生意好,另一家饭馆就冷清。
县城里有两三个大型超市,提供各种食品和生活用品。它们的布局与大城市相同,给人一种购物中心的感觉。在县城,网上订餐已经非常流行。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这样的县城里的人怎么这么懒,不愿意离开。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县里害羞的男人也越来越多。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在县城里,有的人因为要减肥而不吃肉,有的人因为没钱而不吃肉。河南农民工邢万强在网上说,“没关系,反正晚上不干活的时候,吃不吃都行。”它感动了很多人的泪水,也透露了很多人的悲伤。
从“穿”来说:
县内已有菜子、海兰之家等大众品牌入驻,同时还有迪科尼、鄂尔多斯等多个高端品牌。有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等休闲品牌,阿迪达斯、耐克、李宁、安踏等运动品牌也各显神通。无品牌的99元裤子店也吸引着人们围观。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实体店还不是很红火,并不像大城市那样疯狂促销、打折。推荐阅读:你的领导会提拔你的迹象
我们应该感谢马云。有了淘宝,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网购,你能想到的快递公司全县都有。县城里,商场不大,但也有几个,大部分都是卖不知名的品牌。一些知名品牌在街头设有专卖店。在县城,老百姓在网上和县城买衣服,有时几年才买一次;富人在网上和外省城镇购买衣服,但他们一年会购买很多次。这是课堂。
有人说,高铁的开通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我觉得这趟快车也在改变人们的心理。过去在大城市能享受到的东西,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县城也能享受到。比如电影院、咖啡厅、健身房、瑜伽馆、游泳池等,这种服务型消费已经逐渐在县城扎根。
近两年来,县城里,从经济角度看,没有一个能够带动经济增长的企业、工厂。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缓慢,消费市场与其实际价值不相符。导致高消费不在县城消费,低消费继续在低端市场消费,中消费市场可持续性低,意味着生意难做。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交通手段的升级、人口流动的加速和增加、家庭财力的改善等,这些都将有助于该县跟上大城市的发展步伐。
05
县城建设
县城是县域发展的核心载体,承载着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也是引进外部发展资源的主入口和县域发展形象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县城,县城框架不断扩大。
县城的建设看似有规划,却无章可循。功能街区划分、建筑风格、绿化设计、城市色彩、夜景照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在规划中规划,在混乱中乱七八糟。
人们只关心自己的眼前利益。谁考虑宏观和全局?由于没有引导,没有秩序,无序拆建,导致县城建设风格各异、曲折、宽窄不一。最后,大家都竖起手指去责怪别人,而不是自己。
比如县城就没有自己的建筑风格。
县城不大,从城市的一端开车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另一端。但在这十分钟的旅程中,你可以看到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这里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大城市高档楼盘复制品,有卖老式羊杂碎的破旧砖房,有拍摄蒙娜丽莎婚纱摄影的三层白瓦小楼,有二十来间。一 高层建筑中有一家国际酒店。
比如,县里的人门面住房观念严重。
如果你在城里有一栋门面房子,你这辈子就不用担心了。几年前,经济好的时候,一条新街开通时,政府和当地居民就拆迁问题展开了一场费时、费力、费钱的拉锯战。人们都想要有门面的房子,宁愿把它们建在马路中间,留给城市的公共空间很少。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无处停车的弊端日益凸显。
比如,县城里的人就对独立的四合院情有独钟。
每个人都扫自家门前的雪,并不关心别人瓷砖上的霜。在县城拥有一座二层的私人庭院是很多人的追求。正因为这样的追求,街道两旁20米外多是独栋二层洋房或平房。左右不平,巷子狭窄。这种居住环境因停车问题而逐渐跟不上生活节奏。
县城建设能否与时俱进,在我看来,是一个哲学问题。要从县域发展基本规律出发,科学规划县域空间城镇化进程,提高县域公共服务水平。要充分研判城市发展和区域布局规律,充分估计人口状况、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水平、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等,建设生活质量高县。
划定县城扩建和非建设区界限,摒弃无序建设。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规划、统一作风、划定功能区、有效治理,带动全县居民积极配合,紧跟步伐,提升服务水平,共同打造区域特色县城。这种观念不仅应该为当权者所持有,也应该为县内的民众所持有。
交通不便的地方叫远方,祖先世代生活的地方叫家乡。对于生活在县城的人们来说,县城就是他们的家乡。我们必须为子孙后代着想。
06
人才与就业
一切经济增长模式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因素。人口的增加或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劳动力的增加或减少,知识、技术和资本会随着人(特别是人才)的流动而流动。因此,县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足够的年轻人。
我们这一代人(80后、90后)应该说赶上了中国城市化最激烈的时代。这是时代的大背景,就像我们的父辈赶上了改革开放一样。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痛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悲伤。俗话说:事情总是出错,但你可以告诉人们同样的事情。
资源向城市集中,人口自然也会向城市聚集。全县年轻人尤其是上大学的年轻人回国率很低。回来的大多是大专、大三、大专学历的,211、985学历的基本不会回来了。国内目前的现状是人才过于集中。最有能力的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次是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当他们到达四线、五线城市或农村地区时,人才就很少了。 。
如果不是高房价的阻碍,很多大城市的战斗就会像血液一样逐渐耗尽县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来县城或者县城里的年轻人不愿意回来。一是因为县城缺乏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就业岗位稀缺且单一,发展空间小;二是因为与大城市相比公平竞争。县城的机制、人性化的社会氛围、地方性的规矩,让一些回到县城居住的人立刻就有了逃离的冲动。能留下来的大多是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县城里,谈官场多,谈职场少。
在县城,你可以真正体会到学习是没有用的,你所学的专业与你所做的工作完全无关。在该县,工作可分为四类:行政、商业、国有企业和自由职业。最光荣的就是在行政单位工作。当有人问你在哪里工作时,最有信心的人会回答说你在某个局。由于机构改革对人员编制的限制,行政事业单位招收人员时必须“每次录取都要考试”。
在很多人看来,大学或中专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此,在县城拥有一份“铁饭碗”是大多数人的梦想和追求。即使是公益职位,也会有人有关系,花重金去得到。神木月薪2500元招聘研究生担任行政助理引发的热议,不正是该县就业导向的真实体现吗?神木招工事件反映的并不是该县人才丰富,而是该县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才匮乏。神木要招收的研究生,户口和档案都留在神木,现在可能不会留在神木做贡献。
县里,体制内人才多,体制外人才少;传统人才多,高科技人才少,懂业务、善于管理的企业管理人才少。在县城,当最优秀的人才在体制内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时,他们却因为没有背景、没有晋升的希望而失去了所有的精力和雄心。每天他们在电脑前喝茶、玩手机的时候,徐舒就住在曹营。生活。我觉得这个县城没有活力。
在县城,当我们放弃“跳出农业、从政”的想法,当我们确立公务员是一种职业,当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在社会上创业、养家糊口时,努力拼搏,当我们有自己特色的产业不断发展的时候,当我们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的时候,我想我们会吸引大量的年轻人才。人才的聚集将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到那时,县城就会越来越好。
但如果县内缺乏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仅依靠资源,资源枯竭、产业单一,就无法吸引足够的人才。那么,等待这个县城的,就是它的慢慢衰落。
07
住房
县域住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全县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社会住房数量增加,城镇人口增加,城镇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因素条件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羊毛蛋”式的水泥林布局、钻空子的邻里关系、难以到位的公共设施等。形成的,都赋予市区一种品味。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形成了障碍。
全县住房大致可分为几类:房地产开发的商品房、单位建设的家庭住宅、经济适用房、居民自建或购买的独栋住宅、祖辈留下的老房子。
先说房地产开发中的商品房。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在加速城市扩张。尤其是县城,以前城镇化水平较低。在这一轮发展中,旧城改造、新区建设。这几年,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县城开发了几处大大小小的楼盘,好地段的房价已经涨到了每平方米近6000元。
就像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一样,有的人买房是出于刚性需求,有的人买房是出于投机需求。近两年,随着经济不景气、资金链断裂,该县人口出现净流失,导致新建房市场出现明显供过于求,甚至出现烂尾楼。
再说单位建的家庭楼。
家庭住宅因其建造安装成本低廉而受到县里人们的青睐,但建造家庭住宅已成为过去式。近两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尚无单位领导牵头处理此事。
三是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针对购买住房有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推出的一项政策。在县里,解决了很多人的后顾之忧,这是好事。
四是居民自己建造独立住宅。
近十几年来,居住在县城的居民自建住房可谓“疯狂”。谁要盖房子就盖房子,谁有地就盖房子,谁有钱就盖房子,你想盖多大的房子,就盖多大的房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走进县城深处,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各户地板高低不一,坐字倾斜,凹凸不平。空间间矛盾突出,空间内通风、采光、行走困难。这既包括管理者的不作为、鲁莽行为,也包括居民的思想意识问题。原因有很多,很难判断。
最后,我们来说说祖辈留下的老房子。
县城里,祖先留下的老房子大多是砖木结构的房屋或窑洞。随着旧城改造的进展,现在已经很少了,很多都被列为危房了。
在县城,有钱人至少拥有三套房子,一套在省城,一套为独立屋,一套为单元。普通民众(主要是进城的农民)受到“婆婆经济”的影响。与单元楼相比,独立屋性价比更高,购买的都是二层小楼或平房。在县城,也有不少农民进城,买不起房,就租房子,让孩子读书、打工。
在县城,我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深入调查了解全县住房情况,为制定住房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住房政策落实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弱势群体。
没有钻石就不要做瓷器工作。在县城,我觉得有钱了就别再玩房地产了,多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正确的做法是发挥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优势,吸引更多投资,做大做强旅游业等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
关于住房,十九大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其实,在我看来,房价高是因为人的贪婪和盲目跟风。当看到有人炒房产赚钱后,就会逐渐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当开发商看到这么多人买房时,他们就会提高房价,从而产生环效应。有时候,我们可以控制市场,但我们无法控制人性。
08
教育方面
当前,子女教育、自身健康、父母养老是人们关心的三大问题。其中,教育是改变阶级现状唯一可靠的途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儿童教育的行动指南。教育的魅力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和启发。
在我看来,教育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掌握生存的技能,树立坚忍不拔的志向。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努力掌控自己命运的雄心,而不是满足于完成别人分配的角色。
在县城,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政府在投资,老百姓也在投资。许多留在县城的农村年轻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养育孩子。县里有很多幼儿园,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从城东到城西分布,满足全县不同地区孩子的就学需求。
其中,公立幼儿园的费用一般都是一样的,都是孩子的伙食费,而私立幼儿园则分为不同等级。近年来,大城市的品牌幼儿园纷纷进驻县城。费用不低,平均每人每年一万到两万元,但这里是有钱人家孩子的地方。上幼儿园并不会激起县城人的神经,因为在县城人眼里,那是一个哄孩子的地方,到哪里都一样。
在县城,每年秋天开学时,上小学都是街上讨论的热门话题。
小学一般都是公立的,但也有区别。师资力量、教学氛围、学生素质的差异,迫使该县面临择校难、大班普及的问题。管理者想了很多办法来做到这一点,包括分区、户籍和居住。然而,虽然他们可以控制大多数,但他们无法控制相关的少数。
开学一周后,每个班的学生人数比原计划多很多,达到了七十、八十人。小学时,以前是孩子自己学习,现在是家长学习。接送车、一起读书、一起睡觉,一切都得操心。孩子们一开学,上班的干部也加入了接送的大军。如果干部迟到早退被当作违纪处理,不知道能处理多少人,谁没有孩子呢?
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也让初中全面接受小学毕业生。
找个好学校、找个好代课老师,是县里人开启自己的恋爱关系的关键时期。孩子学得好,父母就少了没有感情的烦恼;如果孩子学习不好,父母会担心他们寻求关系。我还是不太理解一些家长的溺爱教育。上中学的孩子都不是小学生了,县城也不大。为什么上学和放学时需要用车接送?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不经受风雨的考验,怎么能培养出承受风雨的肩膀呢?如果我走向社会,我该怎么办?在县城,初中毕业是人生的一个小分水岭。有的孩子上了高中,有的进入了职业学校,有的进入了社会。一个人在心智不成熟的时候做出的选择,完全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所以,读书改变命运。在这个“读书”也能改变命运的时代,人活着就要有理想、有目标,无论什么事都要奋斗。至于斗争的结果是否成功?是幸福吗?别放在心上。
县内有高中两三所,职业中学一所。
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差异,造成了县内几所学校之间的差异。马太效应非常明显。上高中的目标是高考。不要谈论品质或能力。高考就是看谁的成绩最高。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粗暴。
在县里,每年几乎没有人能考上清华北大。最好的是人大和复旦大学。在县城,不仅是清北,985这样的品牌学校也越来越难找。这是优势资源向大城市集中的结果。在县里,学生的流失是显而易见的。以前,县中学的尖子生大多会到县城上学,但现在,尖子生大多去了地级市或省会城市。留下来的“尖子生”,其实大部分都是以前的“中生”。这就是所谓的大城市“夹击”小县城。
县城里,富裕家庭的人已经在省城买房了。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就来了,有的从初中就来了,有的从高中就来了。不要问结果,只问过程。如果过程完美的话,家长们就会问心无愧。
在县城,很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美术班、舞蹈班、口才班、书法班、钢琴班……质量良莠不齐,但还是吸引了一大批着急的家长,因为我们无法输在起跑线上。
县城可以教育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影响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家庭因素。如果家庭矛盾较多,父母吵闹,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学校因素。学校硬件和整体学习氛围固然重要,但适合孩子的程度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孩子进入一个压抑他自卑、让他长期不快乐的学校或班级,那么它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然后是辅导因素。辅导有两种类型。一是培养才能和兴趣,比如舞蹈、钢琴等。一是智商能力的培养。补习肯定有好处,但现在很混乱,良莠不齐,所以选择很重要。
最后是社交活动部分。关于社交活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整天埋头在书本和手机里,缺乏西方注重的社会实践经验。我觉得,对于县里的孩子来说,多接受一些“红秆绿叶是荞麦”的“本土”实践教育,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
在县城,无论教育质量如何,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成功的捷径,别无选择。引用卢森堡的话:“无论发生什么,请安静地快乐!这就是生活。我们必须以同样的方式接受生活,勇敢、无畏、永远微笑。”
09
医疗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卫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机构重复、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品价格虚高、医疗腐败等问题仍然是缓解医疗体系不平衡、不足的绊脚石。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头疼的问题,也是管理者一直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希望它会变得越来越好。
县城内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三个大型医疗机构,同时也有不少私立专科医院和小型诊所。这三所医院均位于县城老城区中心。这些建筑普遍老化,每一栋都被周围的民用建筑包围,没有留下发展空间。
各医院建筑密集、空间狭小,无法解决其目前床位不足、科室功能失调、运行过饱和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服务半径过于集中,资源配置不均,无法适应县域的快速发展。幸运的是,政府有聪明人,现在正在选择新地点,在新领域进行扩张。
在县城,出现头痛、发烧的人可以去药店买点药来解决问题。县城“仁心堂”、“广济堂”等药店门厅林立。没有“堂”,就不是高档药店。以前药店门口的对联是“但愿天下人无病,何愁把药品放在架子上弄灰尘”。现在是“天下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三江”。卖药的人希望能赚很多钱。 ,这个社会确实有病。
在县城,小诊所大多收治儿童,可见我们公立医疗机构的儿科是多么偏科。现在的孩子都很娇嫩。当他们头痛或感冒时,许多成年人都会赶到附近的诊所去看病。要么给孩子打针,要么输液,见效快,但也会损害孩子的抵抗力。
在县城,药店花少量钱解决不了问题,就去医院挂号检查。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不管吃不吃,都开了很多药。很多人服用几次后,药就被束之高阁,最后过期扔掉。如果“以药养医”这个顽疾不根除,即使有合作医疗等保障制度,老百姓还是吃不起。
在县城,很多人的体检都是在省城进行的。
在县里,还有很多人小病小病却无力承担大病的治疗费用,更不用说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了。即使现在也有“师弟”这样的网上募捐活动,但对于真正需要的人来说,仍然是九牛一毛。
在县内,90%以上的疾病都可以在县内得到治疗。然而,制约我们县级医院服务水平的并不是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而是当地的一些社会习俗。比如生孩子的时候,给助产士、麻醉师等发红包,好像没有红包孩子就生不出来。最终形成了一种趋势。在患者眼里,不给红包的医生不重视诊疗;不给红包的医生不重视诊疗;不给红包的医生不重视诊疗。在医生眼里,不给红包的病人就有麻烦了。
我认为,去县级医院就医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明确诊断,二是预防严重并发症。这两点正是我们国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当你去医院看病或者找熟人的时候,这两个问题最应该通过信任关系来解决。这是重中之重,这是最重要的医疗资源,而不是一些特效药或者单个病房。如果诊断明确,可以就地治疗,也可以直接转至其他医院。如果诊断不明确,应尽快转至其他医院。
10
老年护理
目前该县的老人大多是跟随子女进城的农村居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照顾、独居、或与配偶互相照顾等自我照顾方式。
在县城,家庭养老仍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方式。
虽然有一两家养老院,但很多人都不愿意把老人送去那里,怕受到污名化。以前,家里的老人都是很有尊严的。任何不尊重老人的人都会受到大家的批评。
但现在,老年人的尊严不再受到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创造力日益下降。随着他们的创造力下降,他们的话语权和社会权威也在日益萎缩。他们对这种变化完全无能为力。
受各种社会负面思潮影响,很多人把父母的养老视为一种负担,导致很多老年人在生活中感到孤独无助。我想,当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一定会选择养老房。我们看重的应该是体检、专业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
别让“黄昏”无处安息。养老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基于老年人经济能力和知识文化水平的差异,政府机构和舆论应该针对不同人群倡导不同的养老方式。聚焦老年人口,开发老年人市场。引导养老观念,因地制宜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11
运输
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城市的交通就像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它不是由单一的系统组成,而是由多个复杂的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相互配合、协调,完成良性运行。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住在县城的人们来说,意味着出行的安全和便利。
全县人民主要出行方式为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以前,县城很小的时候,出行主要靠摩托车、自行车和步行。我家里有一辆摩托车,很酷,动力也很大。
其中,步行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县城居民居住距离菜市场、超市、县城核心区域均在半小时车程内。既能锻炼身体,又环保。
以前,县里私家车很少。在城市里基本上可以随意开车、随意停车。不会出现交通拥堵,安全事故也很少。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逐渐向外扩展,私家车、电动车开始成为必备的出行工具。
在县城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一辆私家车。有钱人买新车,穷人买二手车。价格区间主要在3万元至4万元至20万元之间,既有国产车,也有合资车,如吉利、比亚迪、哈弗、丰田、大众等。大多数富裕家庭的私家车价格较高20万元以上,夫妻双方各拥有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