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k奔驰敞篷 SLK:制久苗德慢那短前后悬设计,奔驰当家小跑车风范尽显
2024-11-07 23:03:02发布 浏览118次 信息编号:9741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slk奔驰敞篷 SLK:制久苗德慢那短前后悬设计,奔驰当家小跑车风范尽显
SLK采用短前后悬的设计。位于前悬后方的发动机和置于车辆中后位置的驾驶员座椅对车辆前后重量的比例有一定的影响。帮助。车顶关闭的SLK也有着协调的比例,并不显得突兀。超过车身一半长度的引擎盖与低矮的车身相结合,很有冲击力。虽然短瘦的车身比例从侧面看显得略显矮小,但这并没有掩盖SLK作为奔驰旗下小型跑车的风范。前低后高的腰线设计,让SLK前倾的姿态更加豪迈,赋予其静与动相结合的爆发气势。
SLK的车头造型非常突出。粗壮而富有肌肉感的前鼻,中间镶嵌着硕大的奔驰三尖星标志。长引擎盖上的凸起条从前齿轮延伸到格栅,末端是三尖星标志。或许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奔驰对于自家产品的信心。尾部的设计正好展现了SLK的定位,短小而充满重量感。尤其是引擎盖打开的时候,车尾的线条与车身连接得特别顺畅。后视镜转向灯采用U型设计。这一设计也出现在梅赛德斯-奔驰的其他车型上。看来这已经成为奔驰的新特色了。作为SLK的标志,新一代折叠硬顶在结构设计上再次突破。目前,汽车厂商的类似设计几乎都采用“半折”车顶。不过,后窗折叠时,并不是与车顶一起对折,而是与两侧的立柱分离,与车顶平行叠放,然后滑入后备箱。这样的设计节省了车顶折叠时所占用的空间,使得车顶折叠后后备箱容积为208L。
尾部的排气管由椭圆形变为不规则的方形,让“背部”更加个性;后置天线由伸缩式改为固定式。 SLK的内饰设计以简约为主,当然也保持了奔驰一贯的品质。全黑色的中控搭配银色的装饰条看起来非常酷炫。真皮包裹的三辐方向盘质感不错,多功能按键操作方便,但感觉偏薄。 SLK的仪表盘非常立体,黑底白字的设计也让读数非常清晰,可惜行车电脑没有中文。
唯一让人感觉最不方便的就是座椅调节组布置在座椅侧底部,不像普通奔驰放在车门上。为了满足这一层次消费者对敞篷驾驶体验的渴望,新款SLK专门设计了头枕加热系统,让驾驶者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也能享受敞篷驾驶的乐趣。位于座椅头枕上。按下按钮,头枕上的专用通风口就会散发出温暖的空气。它可以根据行驶速度和当时的气温条件来控制送风温度。同时,它通过调节风扇转速来保证最佳的热风分布,使车内乘员的肩部、颈部和头部在敞篷行驶过程中始终保持温暖。这就像给居住者戴上了一条隐形的围巾。
中控台走高科技路线,外观略显HI-TECH,各个按钮使用起来都相当方便。车开完后,我立即开上了高速公路,测试一下它的高速能力。一开始我用的是M模式。后来实在没觉得M模式有什么特别的。我只是觉得升档动作有点慢。这里我主要讲一下S模式和C模式的区别。 C模式比较舒适,S模式则比较运动。在同一段路面上,无论S模式下的悬架表现如何,车头响应都变得更快,方向盘和转向变得更加直接。
一路上我一直在S模式下跑步。虽然在高速公路上两者的差别并不大,但我真的很喜欢S模式下的悬架变得更加灵活。你能感觉到,油门会更灵敏。当您开始时,通常会在开始时施加过多的气体。你周围的人不知道并且认为你是一个好斗、好斗的人。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上随意加油门,变速箱想都没想就启动了,而且依然运转平稳。我把车拉到了160KM。此时车内依然十分安静。只听见微弱的风声和后轮胎传来的一些轮胎声。大约180KM左右才能听到明显的风噪。考虑到SLK如此小而轻的车身,说明它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确实不错。我一直踩着车直到235KM。我没有继续上前。并不是因为引擎已经到了极限,也不是因为我害怕死亡,而是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再站出来了。因为我见过SLK在250KM时的样子。到目前为止,行驶到235KM后,我仍然感觉自己手里还有很多筹码。这比Z4好。这么高的速度Z4的车身会有点飘,方向盘会变得有点无力。
发动机非常好,动力非常强劲,但也依赖于7速变速箱。有了它,每次加速都变得轻松自在,一路上都没有留意发动机的功率点。当它开始减弱时,我就不想关心它了。我只知道,如果我踩油门,它会开得很快,但是速度和我很有沟通。所以我没有看车的速度和转速,而是依靠耳朵和FEEL来估计发动机的状况。我就这样来回跑着,才下了高速,朝市区走去。当我停在路口等红灯时,旁边的车都探出了头。也许我想看看开这种车是什么感觉,这让我有点害羞。还好车上贴了太阳膜。当绿灯亮起时,油从脚底往下流,排气管发出很低的轰鸣声。说实话,还是挺愉快的,不打扰。虽然比F360的惊人高温还是差了18度。 SLK 立即弹出,使发动机保持在 5,000 rpm 以上。表演真是勇敢而有力。
速度快到让人高兴,不快到让人害怕。而且,它也是奔驰汽车中最好玩的。确实改变了人们对奔驰的印象,也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