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高仿产业链背后的真相与反思

2024-10-31 16:05:36发布    浏览128次    信息编号:9622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莆田鞋:高仿产业链背后的真相与反思

【小二说】备受瞩目的魏则西事件引发公众对“莆田式”私立医院的质疑,“莆田式”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关于莆田医疗,网上的分析文章铺天盖地。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莆田鞋。说莆田的名气一半来自医疗行业,一半来自高仿鞋,未免有些夸张。这值得当地政界人士认真思考。

以下为封面文章,原文发表于2013年3月15日《21世纪商业评论》。让我们潜入黑暗的莆田,一睹高仿鞋产业链的真相。

文字| 21CBR蒋特工罗东

晚上7点左右,各大快递公司来到了福建省莆田市安福社区附近的一家高档仿运动鞋店门口,开始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

“把这个送到北京去。”一名操着莆田口音的年轻人拎着三个印有耐克商标的鞋盒对快递员说道。快递员根本没有询问具体地址。他用熟悉的方式写下地址,打包,扔进车里。所有的动作似乎都是多年重复操作形成的惯性。

一条不足百米长的街道上挤满了送包裹的人。不到一个小时,街道上就充斥着电动车的启动声和快递员的喊叫声。到了凌晨三四点钟,喧闹的人群渐渐散去,这里又恢复了安静。

白天,这条街上的鞋店都关门谢客,只有黄昏时分才开始营业。面对21CBR记者这样的陌生面孔,店主并没有像深圳华强北的假冒手机商贩那样表现出“主动交谈”。 ,但对记者的询问却漠然回应。

在莆田这个著名的高端仿运动鞋制造中心,这些商家似乎并不担心销量。

摆脱图纸,看广告就知道用什么材料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全球30%的耐克鞋都是莆田的高仿鞋。运动鞋的销售体系主要分为专柜公司产品、工厂鞋(所谓尾单)、截断鞋(原厂组装鞋)、莆田产品。事实上,所谓的工厂制作、剪裁鞋数量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莆田货。莆田货根据做工和材质的不同,分为几个等级。

莆田能够拥有如此完善的高仿鞋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绝非一日之功。 20世纪80年代初,莆田由于靠近台湾,吸引了大量台商来此办鞋厂,为众多国内外品牌代工鞋子。以耐克为代表的运动品牌成为其中的主力。制鞋业逐渐成为莆田的支柱产业,莆田也被誉为“鞋城”。

然而,当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低廉,却催生了高仿鞋的兴起。工厂工人被贿赂走私样品鞋或设计图纸的情况很多。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莆田已成为高仿鞋的“大本营”。

作为一直在耐克代工工厂工作的少年,经过10多年的努力,熊猫已经拥有了完整的高仿运动鞋制造团队。虽然他手下的人还不到50人,但一旦客户下单,最快四天内就能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

当时莆田的高仿鞋产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还没有达到现在几乎与正品一样的水平。 “当时耐克的技术还是很先进的,很多气垫的制造工艺对于高仿商家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差距。”熊猫告诉记者。

从球鞋爱好者的角度来看,Nike的核心气垫技术分为三个阶段:air max、zoom和shox。 Air max和zoom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面世,而shox虽然是新世纪的产物,但鞋底却非常出色。已经变得毫无用处,基本被废弃了。

“但耐克的技术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核心技术还是和以前一样。”熊猫向记者透露,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高仿商家不断努力研究,莆田鞋的仿真度不断提高,逐渐名声大噪。

尽管近年来代工厂将安全措施武装到了牙齿,但仍然无济于事。对于高仿商家来说,既然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偷图纸的笨拙做法早已不合时宜。门卫、监控摄像头、双层外墙等安保措施,只是将铸造厂围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马其诺防线”。

(注:第一次世界大战总共造成法军伤亡近500万,因此法国修建了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却被德军轻松攻破。1940年5月,德国机械化部队突袭比利时,越过阿登地区,入侵法国,直插马其诺防线后方,同时逼近巴黎城,此时,驻扎在马其诺防线的法军却没有派出一兵一卒。都城方向,仍在顽强地等待着敌人的正面进攻。

Panda团队不再依赖原始设计图纸。多年的运作,让团队能够通过耐克为鞋子预热准备的广告片来判断所使用的技术和材料,并在耐克推出新品之前赶赴市场。将产品推向市场。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耐克一时兴起临时改变鞋内技术,可能会将熊猫队推入深渊。

熊猫经历了这样一场“生死劫”。当时,耐克推出了一款跑鞋。熊猫预测这款鞋会大卖,于是他沿袭了之前的模式,利用广告中泄露的信息进行复制,并启动所有工厂全速生产这款鞋。

但他没想到,广告播出后,耐克觉得跑鞋仍然存在缺陷,所以他们在鞋底上做了临时的小改动。这导致熊猫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付之东流,濒临破产。

熊猫陷入被动局面的原因还包括熊猫采用的“承包制”:

为了保证品质尽可能接近正品,Panda将鞋底和鞋面分别承包给两个团队,这样可以明确责任。

对于自己的承包商,熊猫必须提前付款以确保生产。这次临时修改的问题不是生产质量不达标,而是自身决策有问题。货款支付、相关法律文件签署后,熊猫达根本无法停止生产,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幸运的是,我活了下来。感谢他们(耐克)在过去的几年里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熊猫说。

销往海外,惊动美国警方严厉打击假冒高仿鞋

莆田的仿鞋产业虽然已经存在了近33年,但真正出名是在2007年、2008年左右。

莆田高仿鞋的高水平生产技术也在运动鞋爱好者中广为流传。郭宇是北京亚信体育(雅信体育始于1990年)的总经理,在北京球鞋圈里算得上是元老了。除了卖鞋之外,他还经常在店里兼职,帮助网友辨别球鞋的真伪。

但郭宇却在2013年2月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有人带着多双“袍尔杰特”(耐克限量版篮球鞋)到店里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郭宇顿时起了疑心。毕竟这款鞋在网上的售价已经高于发售价,但做工却没有任何问题。谨慎的郭宇拿了真鞋仔细比对,发现是一双高仿鞋。

与运动鞋、跑鞋等“低科技”品类相比,篮球鞋的技术含量更高,制造工艺也更复杂。能够仿制出跟真货一样的篮球鞋,证明莆田的造假技术非常成熟。 “这里篮球鞋的采购价格比跑鞋高很多,几乎是价格的两倍。”熊猫说。

“你要相信我们的能力,现在很多专卖店老板都来找我们要货。”熊猫表示,随着实体店的经营成本增加,专卖店靠卖真鞋很难保证收入,所以只能混入高仿鞋来增加利润。在莆田,2013年,一双耐克顶级跑鞋的进货价格仅为150元,而专卖店的价格却在千元以上。

品牌商的一些销售策略也让一些实体店相当尴尬。他们常年忙着为品牌商清理库存,但拿到的畅销品却寥寥无几。高强是耐克的代理商。他认为耐克擅长饥饿营销,对市场节奏把握得很好。耐克销售AJ复刻鞋的策略是饥饿营销。

“比如,北京只有几家实体店有货。AJ11黑红发布时,据说全市只有4家终端店有货。往往一家实体店只有40左右。配对,所以他们必须采取抽签策略。”高强表示,“对于AJ鞋,耐克从来不让代理商下订单,只是在季度订单会上提前告诉代理商可能会发布什么款式、产品颜色,但鞋子不允许我们订购,我们会暂时分配当时的数量。”耐克拥有最终决定权。”

同时,耐克将控制AJ鞋的销售数量。另一位代理商余亮则抱怨道:“中国市场给我们的AJ11数量只有美国市场的十分之一,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却并不多。我也理解,毕竟,首先是稀缺性。”其次,没有哪家制造商能够凭借一款鞋保持长期竞争力,耐克还需要保证其他产品的销售,尤其是那些融入了最新技术的产品。”

到2013年3月,莆田高仿鞋产业的客户不仅限于国内,美国、俄罗斯已成为其最大的出口客户。据莆田业内人士测算,该行业内销与外销之比约为1:1。

莆田高仿鞋的猖獗也引起了美国的关注。 2007 年 9 月,纽约市警方从布鲁克林的两个仓库查获了双假冒耐克鞋。中国、纽约和美国至少六个州同时发起打击行动。

当时美国的“打假”运动揭露了整个假货贩运网络:来自中国的高仿耐克抵达纽约,并经常通过UPS从纽约运往布法罗、罗切斯特、匹兹堡等十地。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一名官员表示,这批货物的市场价值超过3100万美元。 “假货的来源很难确认,报关单据都是假的,但可能来自莆田附近。”

产业链已经形成,也直接推动了房地产的繁荣。

提到《纽约时报》的报道,熊猫显得很自豪。在他看来,这种国际知名媒体的报道是对莆田打假行业能力的肯定。高仿鞋全产业链已经形成。实体店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品牌商的运营策略,让那些高品质的仿鞋成为了“刚需”。

“鞋子不仅让我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也让这座城市繁荣起来。”熊猫告诉记者,在安福社区成为高端仿鞋集散地之前,他的摊位附近即将竣工的房产只是坟地。场地。

在熊猫看来,王石、许家印等地产大亨能够在莆田分得一杯羹,全靠那些生产高品质仿鞋的人。 “莆田的房地产热潮是我们直接推动的,你知道吗?莆田有近四打人。”建成的房子被我们租或买,变成公司或仓库,进行网上交易。”

安福社区一晚的鞋类交易额保守估计在2亿多元。高峰时段,安福小区周边是全市为数不多的堵车情况之一。更有趣的是,没有人会在意这里因交通堵塞而引发的轻微碰撞,因为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把货物运出去。

近年来电商的火爆,助推了莆田高仿鞋产业的崛起。也就是说,这些地下经营者充分利用了电子商务的便利性和保密性。

一般来说,在莆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需要租一套房子作为办公地点,并找人建立B2B或B2C网上商店。几个人和几台电脑就可以经营业务。具体来说,你需要在网上选择货源、下订单、促销。 、物流、快递。

事实上,准备做生意的高仿鞋只需要几天的时间。运营商甚至不需要前期投入网店和线上推广。这方面有专业的公司来打包,运营商可以等到运营商有收入再付款。 。

“做淘宝比我们这些在工厂打工的人轻松多了,一双鞋赚10块钱,一转给他们,单价就上去了。我们得到的是数量带来的技术重复运作”。熊猫解释一下。

莆田高仿鞋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拥有相关从业人员近20万人。除了基础产业工人外,大部分是从事电子商务的营销人员。

间接从事或受益于高仿鞋行业的人数是这个数字的数倍。然而,莆田的户籍人口只有300万左右。高仿鞋产业为消化当地就业人口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了躲避当地工商部门的检查,安福社区的商户以各种外贸鞋为招牌,只在夜间开门迎客。对于21CBR记者这样的“不速之客”的贸然下单要求,店主并不以为然。有些优质商品只能通过熟人介绍才能获得。

技术很棒,但无法培育出好的品牌。

讽刺的是,莆田鞋现在成了“正品假货”的代名词。

莆田可以做出和正品一样的世界一流品牌的高仿鞋,但培育不出好品牌。晋江是又一个起步晚于莆田的福建城市,在从“鞋城”演变为“品牌城”之后,进入了资本运作阶段。截至2013年3月,晋江鞋业拥有上市公司12家,上市后备公司26家。安踏、361°、特步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相比之下,莆田鞋业还没有一款鞋进入资本市场。

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莆田输给了晋江。当时,晋江鞋企大力投入“品牌建设”,而莆田鞋企还坚守着三分之一亩的贴牌生产。与晋江市政府积极支持鞋业发展不同的是,鞋业的规模也非常大。莆田市长期以来缺乏对鞋业产业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对贴牌产业始终难以割舍。

除了缺乏长远规划之外,莆田本土的创新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自主品牌的建立。

虽然在技术水平上可以无限接近世界一流品牌,但熊猫对于莆田打造本土品牌并没有信心。他认为,莆田的高仿鞋产业经过近10年的摸索,学习了20世纪90年代耐克的技术,然后通过反复生产加工掌握了这个工艺,这个过程中不存在自主创新的因素。

“如果耐克或阿迪达斯现在开发创新技术,我们将完全被动。幸运的是,他们已经有20多年没有做出任何真正的创新了。”熊猫告诉21CBR记者。

做高仿鞋需要强大的模仿能力,而打造品牌则需要差异化的创新能力。这些高仿商家一旦被贴上品牌的标签,他们最优秀的模仿能力就无法发挥出来,因为品牌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会限制他们肆无忌惮的抄袭,而从零开始开发自主核心技术并不是他们的优势。

对于二三线城镇的顾客群体来说,莆田高仿鞋就是“价格屠夫”。它们能够顺利渗透,让顾客以不到专卖店一半的价格“享受”顶级品牌。 “让全世界都买得起名牌”是熊猫和他的同事们的口头禅。

“不仅是线上,贵州、云南等内地省份的专卖店都是我们最稳定的客户,只要他们在这里,我们就不担心没生意。”熊猫说。

虽然这几年生意还算不错,但围绕着熊猫,总有一种危机感和纠结的情绪。一方面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高素质技术工人不断流失;另一方面是打造自主品牌所需的高投入。熊猫的业务似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文中“熊猫”、“高强”、“崔浩”均为化名)

原标题为《莆田帮:假鞋横扫世界》,有编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