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十五年,烟盒包装仍未采用警示图形

2024-10-28 01:03:20发布    浏览228次    信息编号:9569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中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十五年,烟盒包装仍未采用警示图形

今年是中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十五周年。 2006年1月9日,该公约在中国生效。第十一条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卷烟包装上应当印制大而清晰的健康警示图文和描述吸烟危害后果的文字。

据《烟草控制报告》显示,国际上已有118个国家(辖区)规定烟草包装必须使用图形警示,共覆盖世界人口的58%。中国作为全球烟草产量最大、烟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还未能落实这一措施。

目前,中国卷烟包装上尚未使用警示图形。而是以“吸烟有害健康,请不要在非吸烟场所吸烟;尽早戒烟有益健康,戒烟可以减少健康危害”等文字来提醒买家。

2008年至今,我国对卷烟包装警示语进行了3次调整,均未采用图形警示。只是烟盒上警示语的字体大小略有改变,警示语并未涉及烟草的具体危害。但中国境内和境外存在差异。从中国出口并销往香港、台湾地区的卷烟,大多按照公约和当地法律法规的规定,标注大幅、醒目的图形警示。

记者注意到,中式卷烟盒的包装采用了独特、精致、高雅的形象,有的包装还能凸显卷烟产地的独特景观。在国外,中国品牌的卷烟包装上往往印有一定比例的警示图片。

有烟民透露,家里有一面“烟盒”墙,专门用来存放国产各个香烟品牌的烟盒。但我在旅行的时候,看到中国很大一部分香烟上都贴着一些令人震惊、恶心的图片,不堪入目,不雅观。我不想把它们带回家作为自己的纪念品或与朋友分享,更不用说把它们作为礼物了。 。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堵墙越来越满。很多卷烟品牌没有变,但包装在慢慢改变,越来越精致,这些都是时代的标志。”

国产卷烟包装以其美观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甚至被一些人赋予了收藏价值。可见,烟盒上的文字对吸烟者的警示和抑制消费的作用并不明显。许多研究表明,在卷烟包装上印制图形警示可以有效减少卷烟消费。中国控烟协会对北京、天津、郑州、唐山四城市的调查显示,如果烟盒上印有警示图形,69.3%的人不会送烟,65.5%的人不会接受作为礼物。烟草。

【1】中国烟民数量触目惊心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有超过3亿烟民。

每年,超过 100 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超过 10 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过去15年,中国40岁至79岁男性因烟草死亡的比例翻了一番。

根据《柳叶刀》发表的最新研究,2019年全球吸烟者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1亿。亚洲一些国家以及俄罗斯的吸烟者数量与世界人口的比例相比仍然不成比例。尤其是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的吸烟者来自中国。

《国家展望》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分析的 127 个国家中,中国烟民占到了 28%。印度尼西亚占8%,俄罗斯和日本占4%和2.2%。其他吸烟者数量多于人口的国家包括德国(吸烟者占人口的 2%,占人口的 1.2%)和法国(吸烟者占人口的 0.9%,吸烟者占 1.6%)。

出国留学多年的肖金告诉记者,他曾在美国和英国呆过。国外不仅烟盒包装“恶心”,烟雾报警器也“灵敏”,所以香烟、雪茄都去固定场地。抽烟,相对于抽烟来说,更加自由。

据他观察,留学生中,与吸烟最离不开的就是中国人。有些人会从中国带来自己的香烟。通常当其他国家的学生第一次从中国来到学校时,他们都会来找我们要香烟。中国香烟很受欢迎。

一些国际学生必须在当地购买自己的香烟。即使洋烟不好吸、味道浓烈、包装丑陋、印着烂牙烂肺,但依然挡不住想抽烟的人。 。

【2】由来已久的“吸烟文化”观念

吸烟架起桥梁,饮酒开辟道路。吸烟已成为人道社会的一种习惯行为。

《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吸烟导致中风和心脏病的认知度较低,分别仅为41.4%和50.8%。与2018年相比,公众对吸烟引起的疾病的认知没有明显变化。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知晓吸烟导致肺癌、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比例也远低于印度、巴西等14个烟草流行率较高的国家,甚至远低于其他国家。识字率远低于中国。孟加拉国的水平仍然很低。

已经抽烟40年的李先生向九派新闻透露,自己是一名商人,尤其能感受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社会,吸烟喝酒是一种社会文化。吸烟架桥,酒开路,合作事宜可以更顺利地洽谈,吸烟已成为一种习惯动作。对于如何抽烟、如何向长辈、同龄人提问,以及遇到谁递什么牌子的烟、给多少支烟,都有一套规矩,颇有讲究。

至于因多年吸烟而引发的疾病,他在体检时表示,自己的肺部不健康。那一年也是他女儿出生的一年。这两个因素让他下定决心戒烟,并坚持了9个月。过年期间,恩情多了,我又旧病复发了。

“我知道这对你的健康不好,但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放松一点,释放压力,所以你不想走那么远。”

他进一步明确,如果烟盒的包装变得难看、吓人,肯定会影响作为礼物的购买力,也不会作为礼物赠送。不过,作为老烟民,有固定的香烟品牌可供选择,不会受到包装的影响。受其影响,我习惯性每三天吸两包烟。

中国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树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他强调,吸烟者的吸烟意识和人民群众的整体意识有待提高。 “吸烟”对国民健康来说是一种文化浪费。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其他社会,都不应该将其视为友谊和礼仪的载体。

“在公众的认知中,香烟应该类似于毒品、麻醉品。当有人递给你香烟时,应该有一种‘他可能想伤害我或拉扯我’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我们减少吸烟者的数量,烟盒上的警示图片对人们来说是最直观、最震撼的,有助于提高这种意识。”

他还认为,烟盒上的图形警示是一种极其有效、成本低廉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清楚、明确地向公众传达烟草使用的健康风险,文化水平较低的公众也能清楚地了解吸烟的危害。吸烟造成的健康。 。

“在卷烟包装上使用大图文警示是国际趋势,我国政府有义务、有责任按照这一要求,认真、全面、善意地履行《公约》。”

【3】从未落实的措施

烟盒的包装是“里外有别”。烟草专卖局表示,这是因为出口的卷烟包装必须符合相应目的地国家的法律法规。

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何林建议,中国应与国际标准,并在烟盒上贴上有关吸烟危害的图形警告。何琳在建议中强调,烟盒上的图形警示是极其有效、成本低廉的健康科普措施。文化水平较低的公众也能清楚地了解吸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这有助于吸烟者戒烟。

她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卷烟包装的评价是,中国的健康警示在传达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方面非常薄弱,“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几乎没有警示作用。事实上,中国出口到海外许多国家的烟盒上都有警示图形,且包装上存在明显的“内外区别”。

这已是全国人大代表连续14年提出上述建议。烟草专卖局此前的建议和回应是,现有卷烟包装标签上的文字警示符合公约要求,覆盖面积不少于30%,字体大小旋转了3倍。 ,因为它“不应该”强制使用图形; 2010年至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监测结果显示,看到现行卷烟包装上的健康警示后考虑戒烟的吸烟者比例没有变化; 181个缔约国中,有118个国家使用图片警告,有些国家不使用。

对于烟盒包装“内外有别”的解释,烟草专卖局表示,这是因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规则是“进出口产品应符合相关法律或法规的规定”。销售国”,因此出口的卷烟包装必须符合相应目的国的法律法规。法律要求。

对此,张建树表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由于国外已经实施了相应措施,而国内却无法做到,会导致国内烟民意识缺乏,消费能力大幅下降,从长远来看会产生影响。全国很大一部分人的健康。

他还表示,2019年7月,中国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中国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达到80%以上。但按照目前的进程,如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9年之内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控烟协会号召的“改变国产卷烟包装”还无法实现。国家烟草专卖局作为中国控烟实施小组成员,表明公约履约进程过于缓慢。

记者发现,2020年,据称,2019年烟草行业工商税利总额12.056亿元,同比增长4.3%;上缴财政总收入11.77亿元,同比增长17.7%,为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年两会数据显示,烟草税占我国税收收入的6%以上,主要包括消费税和增值税。

有烟民表示,由于烟草占国家税收的重要比例,大幅减少这部分消费是不现实的。他认为,自己的吸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国家的GDP,并举了战时烟草作为军需品消费以创收的例子。如果国家之前宣扬的话,“你抽的每一根烟,都将被用作射击敌人的武器”。 “子弹”的想法是一种提倡吸烟的行为。但现在国家的做法非常中立,在卷烟包装上有相应的提醒,国民健康和税收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国家对国民健康和卷烟消费的关注,体现在卷烟包装上的提醒和一些地方的控烟规定。如果出台控烟立法或具体政策,将会影响经济、税收等后果,如果想改变的话,就会影响国家的信誉,所以这个控烟进程只能慢慢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