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推出龙年说龙主题策划,全市龙字地名超 8600 个

2024-09-25 15:09:18发布    浏览6次    信息编号:90174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重庆晚报推出龙年说龙主题策划,全市龙字地名超 8600 个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中的龙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力和积淀。元旦刚过,龙年将至,重庆晚报今日推出“龙年话“龙””主题策划,拉开庆贺龙年的序幕,和大家一起迎接龙年,感受重庆丰富多彩的“龙文化”。

你好2024

以龙命名

全市有带“龙”字的地名8600多个

今天,重庆晚报与重庆市地理信息与遥感应用中心联合发布重庆首张“龙图”。

重庆有多少个类似龙的地名?重庆市地理遥感中心地名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海鹏介绍说,通过初步分析,目前已获得龙状地名数据,重庆市类似龙的地名有8600多个,其中80个中心城区带“龙”字的地名(含镇、街道、村)有1360个,约占重庆所有龙状地名的16%。

龙门濠是因苏轼而得名吗?

据《巴县志》等记载,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初春,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从川西眉山出发,乘船由嘉州到汴京参加科举。在重庆,三人惊奇地看到长江沿岸有一块巨大的石梁从南岸流过,“濠梁”的缺口仅够一艘木船进出,缺口两边的巨石形似一条雄伟的两条龙头相对而立,远远望去,龙身与龙尾分别上至烟店湾,下至野茅溪,卧波而下,蜿蜒数里。

停船上岸后,父亲带着两个儿子在江口小村里闲逛。小村四周水清沙幼,田野葱茏,读书声不绝于耳。苏轼看了看地势和风景,决定去那里看看。小村名叫“龙门壕”,用独特的草书书写。

次年,苏轼在京举人,中进士,三年后,苏轼被任命为大理按察使,长老贤哲正式将“江口村”改名为“龙门濠”,并在“濠”梁高岸石拱桥边镌刻上苏轼三个字。

【重庆晚报·寻城记】

小龙坎原名小门坎

平顶山古称大龙山,地势高峻,南扼成都东大路,北扼嘉陵江黄金水道,是继浮图关之后的又一关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大龙山(今平顶山)下来的石板路,顺着山势而下,两道石壁之间有数道石阶穿过,形似“石门”,因较矮,故称小门槛。

后因背靠平顶山,形似龙,明末改称小龙坎。

【据沙坪坝区政府微信公众号发布】

龙头寺真的有寺庙

龙头寺这个名字源于一座寺庙,该寺庙至今仍然存在。

从黄泥嶝火车站出发,沿着支路走,经过森灵居小区,路边有一条不显眼的小路,从这里可以看到龙头寺,它位于上品16小区旁边。

从寺内出土的佛像碑刻判断,龙头寺的修建时间不晚于明代正德年间,自修建以来,该寺一直被称为“龙头寺”,因古时此处有一座山,山顶形似龙头,故寺名由此而来。

【据大渡口发布微信公众号报道】

非遗龙韵

人在火中起舞,龙在火中飞翔

说到与龙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铜梁龙。

▲铜梁龙艺术团表演

82岁的黄廷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铜梁“龙王”。他介绍,铜梁龙舞主要有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种类繁多,有大虫龙、火龙、笋龙、板凳龙、规整龙、小彩龙、莲花龙等;灯舞种类繁多,有鲤鱼跳龙门、泥鳅吃汤圆、三条杠、十八罗汉、开山虎、蚌精、犀牛望月、猪啃南瓜等;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铜梁大虫龙、竞技龙和火龙。

■大虫龙

它一般长50米,共有24条龙身,代表二十四节气,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竞技龙

又称“小虫”,1994年被国家体委列为竞技项目,其特点是舞蹈节奏快,难度大,技巧性较大虫强。

火龙

“人在火中起舞,龙在火中飞舞”,最震撼人心的表演莫过于火龙了。熔化的铁水被队员们舀起并向上抛起,再用木板击打到场地上空。一瞬间,火花四溅,同时,龙脊上的烟花也被点燃,表演场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

重庆晚报记者从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了解到,除了大家熟知的铜梁龙,重庆还有30多项与“龙”元素相关的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传统舞蹈、美术、手工艺、文物保护、技艺、体育、民俗、民间文学等类别。

■ 北拳板凳龙

▲北泉村村民表演板凳龙舞(北碚新闻网)

北泉板凳龙是以长凳为主要道具的舞龙艺术,作为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百余年历史。据介绍,北泉村是被誉为“板凳龙”和“板子龙”的故乡,板凳龙的起源主要来源于儿童用板凳代替龙具,模仿大人玩龙。当地还有“大人玩龙灯,小孩玩板凳”的说法。

■龙凤花蜡烛

▲龙凤婚庆蜡烛(据《秀山文旅》报道)

在秀山县,有这样一种传统,新婚夫妇结婚时必须点燃四对红蜡烛,这些红蜡烛上雕刻着龙、凤、花卉等吉祥图案,雕刻工艺精湛,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龙凤花烛”。

2007年,秀山龙凤婚烛被列入重庆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木洞龙舟

▲2021年端午节期间,“木洞龙舟队”参加园博园龙舟表演邀请赛。(据《巴南文旅》报道)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龙舟相关的项目有木洞龙舟、龙舟赛、广阳龙舟会、白沙龙舟会等,其中巴南区的木洞龙舟被列入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夔龙技法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奎龙树传承人万汉奎(据《重庆地理图》)

奉节县被誉为“中国武术之乡”,这里曾是古夔州,川东重镇,各地武术爱好者来此创制“夔龙术”。据说夔龙术有以下几个特点:气势磅礴,加上“夔龙掌”、“夔龙拳”动作凌厉,气势非凡。2016年,“夔龙术”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龍踪

重庆——恐龙背上的城市

重庆不仅有“山城”“雾城”“桥城”的美誉,更有“恐龙背上的城市”之称,亿万年前,重庆河湖纵横,森林茂密,是恐龙繁衍生息的天堂。

▲重庆恐龙化石分布图

■ 该市发现70多块恐龙化石

截至2022年,全市29个区县共发现恐龙化石70余处,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和重庆东北部。由于中心城区附近工程建设活动频繁,且中生代地层广泛分布,恐​​龙化石遗址尤为密集。

▲1976年永川上游龙发掘现场(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1939年,在北碚金刚北码头发现第一块鸟足类恐龙化石;

1955年:长寿峨眉龙在长寿发现;

195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在合川发现;

1976年:我国当时所知最完整的大型食肉恐龙——上游永川龙在永川发现;

2003年:綦江发现一批恐龙足迹化石,其中保存了我国目前最精美的鸭嘴龙足迹;

2015年,云阳发现世界级恐龙化石群,面积数十平方公里;

■ 重庆有多处恐龙足迹

重庆市自然资源馆科普教育部部长唐永阳介绍,恐龙在泥泞、潮湿的地面上留下足迹,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足迹逐渐变硬,被沙子或尘土掩埋,成岩作用使足迹保留了原来的形状,形成了足迹化石。重庆沙坪坝歌乐山、大足油亭、綦江老鹰山等地都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

▲复原模拟鸭嘴龙足迹

沙坪坝歌乐山

重庆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发现的恐龙足迹,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早侏罗世凯恩塔足迹。共保存有46个兽脚类恐龙足迹,均为三趾,三趾不相连、向外张开。很大程度上,这些足迹的制造者可能是在云南禄丰发现的三叠纪中华龙。

大足

这里发现有上百个恐龙足迹,是亚洲最古老的蜥脚类足迹之一,时代可追溯到早侏罗世。

綦江

綦江恐龙足迹群是迄今为止我国西南部发现的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早白垩世足迹群,足迹群位于綦江老营山莲花堡村,古脊椎动物保存在长约150米的凹陷崖洞内,共发现足迹化石600余枚,包括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和翼龙等。

厨王龙菜

盘龙鳗“背锅”有诀窍

在重庆人的烹饪记忆中,带有“龙”元素的菜肴也占有一席之地,例如“盘龙黄鳝”就是绕不开的美食之一。

盘龙鳗

王志忠

76岁的王志忠是中国烹饪大师、重庆红宽大师,被誉为“重庆厨王”、“山城菜刀”,此次重庆晚报美食探秘队特意邀请他,与读者分享红宽的由来和烹饪方法,揭开这道经典菜肴的秘密。

▲白泡泡和王志忠一起做饭

姓名

“制作盘龙鳗所需的小鳗鱼,厨师们称之为‘串烧鳗鱼’。这样的小鳗鱼很难切片,但扔掉又太可惜,于是资深厨师们绞尽脑汁,尝试将它们整条煮熟炒熟。由于鳗鱼的肌肉自然收缩成盘绕状,形状就像一条盘绕的龙,因此得名盘龙鳗鱼。”

实践

“盘龙黄鳝有两种经典做法,一种是家常味,红烧或者焖炖,以泡姜、泡辣椒为主调,口味微酸微辣;另一种是麻辣味,郫县豆瓣酱和干辣椒的搭配,味道清香。盘龙黄鳝的调味目的,就是去杂增香,保留原汁原味!”

尖端

将鳗鱼全部倒入热油中后,先用大火煮熟,然后快速“提锅”四次(把锅子从火上提起),“提锅”的好处是可以调节火候,让鳗鱼充分吸收热油和调味料的精华。

▲王志忠现场授课

第一次“上锅”:加入泡辣椒、泡海椒、干海椒;

第二次“起锅”:放入山药,转中火加蚝油、醋、酱油等调味料提味;

第三次“起锅”:根据喜好加入适量猪油,把鳗鱼炒软,再加入切碎的蒜苗;

第四次“提锅”:全面观察鳗鱼在热锅里的状态。

古村達文

古树、古塔、古洞里都藏有龙

龙在四处游走,人悠闲漫步。龙王村与世隔绝,隐匿在北碚区复兴镇龙王山脚下,是一个处处藏有“龙”的地方。《重庆晚报·城市探秘》主持人杨雪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龙藏在树里

进入老龙王村的街道,有一棵约有210年历史的古榕树,被来此旅游的游客视为地标。

据当地罗姓村民介绍,龙王村原名龙王乡,几经改制,现在的龙王村是由原龙王村、龙泉村、大北村合并而成。一块刻有“龙王洞”三个大字的小石碑藏在树洞里,随着榕树长大,慢慢遮住了树洞,只能看见树下“龙王洞”三个大字中的“王”字。

建造藏龙

沿街而行,过月津桥,一直往前走,就到了一座碉楼,据上述罗姓村民介绍,这是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石碉楼,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地一个叫曹佐志的人花了大价钱修建,后来请人设计建造。

塔身石壁上雕有龙纹,并设计有窗户、瞭望孔、射击孔,以抵御土匪,内部修建有地道,可供逃出外部,塔内全为木地板、木质家具,通风良好,环保。

洞藏龙

参观结束,重庆晚报记者来到村里最著名的景点——龙王洞。

据上述村民罗某介绍,龙王洞的其中一扇石门上刻有“龙恩四海”四个字。“这个洞大概有几百米深,据说以前可以住几百人,还有养猪的地方。”村民戏称这里为“水帘洞”。小时候,我们家早上会煮一大锅粥,加点凉面,端到洞里避暑,从早到晚休息,再下山。村民都喜欢在洞里避暑。

新年惊喜

2024年上班第一天,获赠小礼物一份!

今天,重庆铁传媒、重庆晚报将在小龙坎、七龙、龙头寺、双龙、大龙山五个铁路车站发放2024年日历,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前程似锦。

据悉,随着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的率先开通,重庆共计开通车站319座、运营里程538公里,其中带“龙”字的车站有12座,分别是小龙坎站、龙一路站、龙兴站、化龙桥站、七龙站、龙头寺站、双龙站、大龙山站、龙头寺公园站、化龙站、龙凤溪站、九龙园站。

收集“龙”并获得礼遇

你身边有属龙的人吗?或者姓龙的人?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你有与“龙”有关的收藏品吗?邮票、明信片、绘画……

即日起,晚报邀您“龙年说龙”,投稿成功即有机会开盲盒赢大奖。

收藏内容

关于龙的故事和照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