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希的老板故事:从被卖掉到创立潮牌 CLOT,他的人生如魔法般反转

2024-09-19 06:06:13发布    浏览7次    信息编号:8772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陈冠希的老板故事:从被卖掉到创立潮牌 CLOT,他的人生如魔法般反转

一段纽约大学演讲的视频让陈冠希回想起往事。

谈及中国制造、理想、激情,网友称赞他“爱国”、“三观正”、“点燃了全场”。

潮流品牌CLOT创始人兼CEO陈冠希的老板故事,始于十五年前。

01

谢谢你卖掉我。

2002年,当红明星陈冠希出席电影《许愿树》的新闻发布会,第一次从记者口中得知自己刚刚被“卖”了。

他跑到公司去争辩,经纪人告诉他,你的合同昨天卖了2000万,但是和你没关系。

陈冠希出生于加拿大,一直认为契约精神最重要。第一次看到如此缺乏规矩的行为时,他气得大喊一声“fuck you”,随后愤然出走,躲到了东京。

命运就像一根魔杖,如果这次孩子气没有消失,六年后“闯大祸”的陈先生或许就永远消失在公众视野里了。

在日本期间,他结识了很多时尚达人,包括东京街头教父藤原浩、Bape创始人、时尚传奇人物长尾智明(Nigo),也正是那时,陈先生爱上了日本的街头文化。

当时东京是亚洲的时装中心,香港人对日本时装品牌推崇备至,往往愿意付出高价购买,但港岛的时装业尚未起步。

藤原浩鼓励有风格、有态度的陈冠希:“你不是很喜欢嘻哈、潮流文化吗?你可以自己做衣服,自己开店,创造自己的文化,我们支持你。”

被合约事件气得爆红的陈冠希,心里更没安全感了,这是他最讨厌的失控状态,不管他有多红,命运都不在自己手里,这没什么好说的,当歌手没什么好说的,当明星也没什么好说的。”

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为了赚钱。

几个月后,陈冠希回到香港,与好友潘世恒共同创立了CLOT,不久后就在铜锣湾开了第一家店。

艺人陈冠希从此有了另一个身份:时尚品牌公司老板,他认为做老板比做娱乐圈要辛苦,在2006年为他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中,陈冠希说自己当时“聪明了一点”,做了一些事情。

正是这一点智慧帮助他度过了2008年。

那时,他名声扫地,父亲破产,他主动退出娱乐圈,被业界无情抛弃。冷眼、疏离、痛苦一一袭来,锦衣玉食骑着骏马的少年被愤怒地拉下神坛,老友杨龙城接起他,电话那头的人一时之间震惊不已:他整个人都变了,连声音都辨认不出来。

幸好,生意还在,这几乎是他当时唯一的生存依靠,也是他试图掌控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

陈冠希离开香港,前往纽约、洛杉矶拓展业务,令人惊奇的是,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公司的发展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在愤怒的街头文化、嘻哈冷漠的呐喊中,所谓在普通民众眼中不光彩的事件,其实代表着一定的前卫与解放。

随后的几年里,CLOT 越做越大,旗下拥有服装店、服装品牌、公关公司,以及香港、台北、上海、北京、成都、长沙、洛杉矶、巴黎 9 家潮流专卖店,成为年营收超千万美元的潮流品牌。

失控的命运再次掌握在陈老板的手中。

前不久,37岁的陈冠希谈及往事,稍稍松了一口气地表示“谢谢你们卖掉我的合约,不然我会永远被困在那个笼子里”。

▲《无间道》中的陈冠希

02

在哪里

如果不是陈冠希,一个卷起裤腿走在街上的男孩大概都会被认为是神经病。

在香港,乃至在更广泛的文艺圈,好像没有人比陈冠希更适合做潮牌生意了。

潮流品牌多指源于“街头文化”的原创品牌,强调设计师独特的理念、风格和生活态度,简单来说就是要酷、要有型、要独特。

即便此后不少明星也纷纷加入潮流品牌事业,但不管是走雅痞工装风的余文乐,还是主打黑白朋克的刘嘉玲,又或是热衷于动漫合作的阿信,他们的气场和气质似乎都是一样的,又怎能与满脸坏笑、态度恶劣、个性十足的陈冠希相比。

被主流文化抛弃的他,某种程度上却被时代选择了,他独特的经历,让他成为了亚文化中一个被流放的传奇人物。

先人一步的陈冠希精准把握了时尚脉搏,当时的日本还处于潮流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许多炙手可热的超级icon,除了藤原浩、Nigo等大咖人物,还有仓石一树等风头正盛的街头潮流设计师。

陈冠希利用自己在街头文化圈的广泛人脉来运营自己的品牌,发展各种合资企业。

CLOT 的里程碑作品之一,是与 Levi's 合作设计的三条分别带有金线、银线和铜线的牛仔裤,“金线”和“银线”系列由当时当红的仓石一树设计。

资深时尚达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金银线原本是CLOT和Levi's旗下的Fenom合作款,但一场意外事件让Fenom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在产品上市前退出了合作。

无奈之下,CLOT 只好将已经生产出来的牛仔裤上的 Fenom 闪电标志剪掉,换上自己的金粉标志。即便如此,金银线仍然被认为是 CLOT 历史上最好的产品。

在网友的回忆中,CLOT推出的联名牛仔裤极其受欢迎,售价不低于2980元,收购价普遍被炒到6000元以上,即便穿了一段时间,在二手市场上还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于是淘宝上出现了一大批热销的仿冒品,仿冒商们最喜欢炒作的就是CLOT和Bape联名的迷彩唐装,这款设计将Bape标志性的迷彩元素和CLOT惯用的中国风元素融合在一起,效果惊艳,养活了一大批仿冒代购。

与耐克的合作堪称传奇。

最初,陈冠希主动联系耐克寻求合作,但遭到了拒绝。他固执地忽视了对方一年,直到耐克主动联系他。在合作的第一件作品《死亡之吻》中,陈冠希与“亚洲第一涂鸦艺术家”MC Ren将中国针灸元素运用到鞋子设计中,从而创造出至今仍广受欢迎的经典。

CLOT 与 Nike 联名款“死亡之吻”

陈冠希的潮流店JUICE除了经营CLOT品牌外,还代理了、等国际潮流品牌,这得益于他强大的“拿货能力”。

“为什么大品牌愿意跟我们合作?很简单,只要我穿的衣服好卖就行。”陈冠希说。

作为旗舰品牌公司,CLOT除了联名合作外,原创能力也很强,其经典的Thorn系列尤为受到时尚人士的喜爱。

开了公关公司、音乐公司之后,陈冠希还策划了买手店,甚至在798办了摄影展,有时也被称为潮流艺术家。在演员、歌手、商人等众多身份选择中,他自己最认同的是这个。

今年10月,由陈冠希发起的首个全球潮流文化体验展在上海开幕,被视为其潮流文化的又一次探索,为期三天的展览口号是:“哪里”。

显然,陈冠希在哪里,潮流就在哪里。

03

我努力工作

大多数明星开店都有一个套路,表面的设计参与进去,实质推广上再下功夫。

毕竟主业还是在娱乐圈。

相比较而言,陈老板的生意和他自己的生意,肯定是联系很深的。

在VICE的纪录片里,他穿着黑底蓝字的CLOT T恤,背着大单肩包,跑去跟老板谈生意。

老板说我们在中国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零售商,他马上回复说:我有零售渠道,又说:我也可以设计,然后盯着老板说:如果你有这个意向,我们可以合作。

一点也不像那个出色的陈冠希。

2008年移居洛杉矶后,陈冠希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了CLOT身上,亲自操刀从设计、选材到展览上市的全过程。

他说他在美国吸收了很多知识,而在这里,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一位明星。

“我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个明星,我只是想赚钱。”

房间里摆满了设计图、样品,以及他买来的各种艺术设计书籍,尽管他抱怨说没有员工愿意阅读它们。他穿着宽松的短裤,提着两个纸箱爬上楼梯,然后跪在地板上,和团队一起策划秋冬产品系列的推出。

他说自己比在娱乐圈更努力,“我很努力。”

她在陈老板手下工作了七年多,在她看来,陈冠希最大的特点就是凡事亲力亲为,店里的布局、进货什么货品都是他亲自决定,他很少在微信上发语音信息,因为工作内容会讲解得很详细,通常需要打字。

至于员工管理,则非常灵活。“这样的老板哪里找?不管你什么时候上班,不管你什么时候下班,不管你在公司喝酒不喝酒。”只要你按他的意思做,就什么都行。

唯一的问题是,他提出问题时必须得到答复。五年前,陈冠希给公司里的每个人都配了一部昂贵的黑莓手机——他用黑莓软件发送信息,确保大家随时可以沟通。

因为消息框可以显示消息是否已读,如果陈老板发现对方已经看到消息,但是还没有回复,就会陆续再发消息。

“有些人已经收到了上百条信息。”

陈冠希在他的办公室

陈老板的强迫症也体现在设计上。

他会和仓石一树讨论是否要在一条项链上加一点粉色;他也会把面具戴在头上一遍又一遍,确认上面绣个血迹是不是更好;店铺外观的渐变色应该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移动,这也会耗费他不少心思。

每家 JUICE 门店都由他和潘世恒共同设计,门店风格甚至气味都成为营造品牌独特气质与风格的手段。因此多年来 CLOT 一直坚持不分销的品牌营销政策,粉丝只能亲自到店购买,或者在官网购买。限量发售也是其常用的营销策略之一。

“不是别人不要,是我们不给。”陈冠希说。不分销的原因是,潮流品牌与大众品牌不同,潮流品牌本来就是小众品牌,好在生产和零售中间环节少,利润高,这样才能保证利润。

但电商和移动端的快速发展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去年7月,CLOT正式入驻天猫,向线上化经营迈出了一大步。

“他很懂行。”陈冠希的商务助理、VLONE经纪人Jay说。在他心里,和陈冠希一起经历过很多事情后,陈冠希就成了“明星”,一个真正的商人。

陈冠希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吗?有人从多个角度对他作出评价。

财务状况。CLOT 以 250 万港币起步,目前年营业额超 1000 万美元,2017 年获得虎扑数千万港币投资,其打造的潮流文化传播平台也在今年 6 月完成了来自千山投资的 A 轮数千万元融资。

核心竞争力:拥有独特的CLOT品牌文化和成熟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关系。

员工凝聚力。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务实的态度应该能够抵消强迫症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源整合能力,看展位上的国际嘉宾就知道了。

承受压力的能力。我还需要多说吗?活着就是证明。

虽然结论是“陈冠希是个成功的老板”,但经历过不少坎坷的陈老板对于自己在商业上的成绩却极其清醒:哪怕你现在做的事情很牛逼,得了100分,但明天醒来你可能什么都没有。

“所以,我喜欢一天天地工作。这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老板,而是为了日复一日地观察它,”他说。

04

我从不承认失败。

谁也没有想到,一向备受关注的陈冠希,会因为一次商业演讲而成为热议话题。

那些给他贴上“爱国青年”标签的人或许忘记了,两年前,他曾晒出自己观看拳击比赛的照片,称自己“要做中国人民的代表”,结果被人diss“你有什么资格代表中国人民”。

好在,经历过风波的陈先生已经习惯了广大民众的双重标准。

更何况,这次他谈的重点之一也是“标准”。

他又提到了和耐克合作的例子,十年前他去找耐克谈合作,对方说:我们从来没有和中国企业合作过。他很生气:耐克一半以上的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你们对这里的企业就没有一点信任吗?

但没用,他花了三年时间证明自己的品牌,然后与耐克续签了十年的合同。

陈冠希如此谈及“中国标准”:

我认为很多人犯的一个错误是说“这对中国来说很好”或“作为一部中国电影,这部电影相当不错。”我不能接受这种说法。

电影就是电影,不能因为是中国电影就降低标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有机会接受西方教育的人来说,要明白衡量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和衡量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不应该对不同的国家有所区分。

我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想着是为了中国。我做任何事情,哪怕是写一首中文歌,我都会想这首歌被我美国的朋友或者美国人民怎么唱,电台的工作人员听到会怎么反应?我不是说中国市场不重要,我只是说,不能因为是在中国,就认为好坏要有另外一套标准。

许多人都同意中国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而且可以赚很多钱。这是事实。但是,你不能为了赚钱而牺牲自己的诚信。如果中国真的想成为超级大国,那么我们就不能为自己设定一个标准,然后说:“这对中国来说已经很好了。”

有人说,陈冠希是在表达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传递一个中国产品凭借实力赢得重要客户的励志故事。

其实,陈冠希在演讲中就强调,好产品的标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样的,相反,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中国标准”。

“衡量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不应该在不同的国家有差异。”“世界变小了,但地理空间的变化,不会改变我把控质量的标准。”“我不能因为‘中国’这两个字,就改变我的标准,把评价标准定得很低。”

他也看到了一些中国产品质量的低劣。去年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他愤怒地表示:现在很多中国时尚品牌直接抄袭Bape,把“猿人”换成“长颈鹿”,人们还是会买。“我问过自己,我做这些事难道只是为了多赚点钱吗?我只希望多年以后,我的作品还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显然,他已经给出了答案。

他告诉在场的学生们,自己每天都很忙很累,但这不会改变他对作品的要求和标准,“我从来没有降低过标准,从来没有认输过,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敢保证,任何人都不会低头。”

这更像是一个强者的心态,中国厂商不再以弱者自居,寻求包容与理解,不再对外界的看法与评论敏感,只有不断做强做大,才能顺应潮流,在全球层面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所以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不愿意和世界和解,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陈冠希对每个人都很生气。

他在上批评余文乐的时尚品牌,暗示对方抄袭,“大家都是为了谋生”。

他在微博上向《中国有嘻哈》打来电话,“嘻哈不只是一种外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有吗?”

他参加一场直播,女主持人没做好功课,频频出错,把单曲当成专辑名,他怒了,“真正的嘻哈人去哪了?”

瞧瞧,这个说自己37岁高龄的陈冠希,认真起来还是十几岁的模样。

20年前,喜欢嘻哈、想当黑帮老大的17岁男孩陈冠希,无意中翻开了几本商业杂志。

他对跟随自己来的“小弟”潘世恒说,“以后​​我们一起干点事情,开个公司吧。”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