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百莉标志 新民周刊:过年了,瞥一眼奢华与悲怆的世界

2024-09-15 20:06:54发布    浏览23次    信息编号:8664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玛百莉标志 新民周刊:过年了,瞥一眼奢华与悲怆的世界

新民周刊2011年1月27日

记者:胡占芬、金吉、任慧兰、王凯凯、潘嘉勤、边勤

一瞥奢华,一瞥悲伤

今天是新年。

一瞥奢华,一瞥颓废,一瞥消费至死的魅力。

今天是新年。

看看春运,看看通货膨胀,看看钢铁不如人的归途。

看一眼世界——

除了看歼20、看人民币升值、看中国元首在美国受到最高礼遇之外,无数双眼睛还在看在巴黎、伦敦、东京、纽约横行的中国富豪们。哪里有奢侈品,哪里有奢靡之风,哪里就有黑头发、黄皮肤、恨财如命的“牛仔”,跳跃着、手握金枪四处横扫——嗖嗖,嗖嗖,“京磅”子弹倾泻,“黄金眼”批驳狂妄、摧枯拉朽,把那些浮华世界的奢靡之风扫得人人瞠目结舌,花开花落似水……

无论是卡地亚的珠宝、百达翡丽的手表、阿玛尼的时装、爱马仕的配饰,甚至是万宝龙的书写工具、雅诗兰黛的护肤品、Vertu的奢侈手机……这里没有纽约黑帮,只有中国黑帮;这里没有夸张的描述,只有真实的数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能轻松购买国际品牌的中国消费者数量达到2.5亿。高盛最新的亚太区消费数据显示,2010年,几乎所有登陆中国的奢侈品品牌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中国市场占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15%,比2009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大街上LV包包多得是,谁背一个都是傻子……

绝对的奢华与强大。绝对的颓废与震撼。

中国经济怎么了?中国富人怎么了?超越日本后,还想超越谁?

中国的富人为什么要“富转贵”?中国的富人如何“富转贵”?慈善、春运、通胀、返乡之路,是不是都值得我们关注?

新年到了,看着本报记者的独家解读,想想还有12亿人买不起奢侈品,真是又开心又难过。

我痴迷于奢侈品

当今中国既没有欧洲那样的贵族阶层,也没有日本那样庞大的中产阶级,更没有美国那样雄厚的财力,奢侈品消费中“冲动”的因素更多。

北京镑

2010年底,一对中国夫妇出现在意大利米兰的维里大街内。60多年来,皮萨家族一直热衷于奢侈手表,以只为顾客挑选顶级品牌而闻名。在一名中文翻译、一名店员和一名保安的陪同下,这对中国夫妇仔细地浏览着橱窗里的展品。戴着路易威登围巾的丈夫买下了一款罗杰杜彼双陀飞轮镶钻手表,而裹着皮草的妻子则爱上了一款百达翡丽女式手表。

在两人花了25万欧元(约合223.8万人民币)心满意足地离开后,Pisa知道他们的“中国策略”奏效了。对于那些听不懂带有意大利口音的英语或者完全不懂英语的中国富豪们来说,店里简体中文页面的网站以及现场的中文翻译,让这家原本主要招待欧美政要的高端钟表精品店避免了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萧条。黄皮肤、黑眼睛的顾客成了他们最愿意见到的“救世主”。这些人或许拼不出某款手表的名字,但绝对买得起店里任何一款天价手表;他们看似有自己的主见,但实际上只是想让店员给他们挑选一款“高端又有面子”的奢侈手表,因为他们没时间听某款名表背后的故事,急着去隔壁店逛街才是真正的生意。

像Pisa这样重视中国顾客的奢侈品店越来越多,很多瑞士手表店的工作人员会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欢迎光临”;以风衣和经典格纹闻名的英国品牌博柏利(),在全球的旗舰店里都有至少一名会说普通话的店员,微笑加上中文的“谢谢”就是他们的制胜法宝。

欧洲奢侈品旗舰店周围都是中国游客。2010年,约有250万中国大陆游客到访西欧,比2009年增加了50万。据位于伦敦的牛津经济研究所估计,随着中国人收入的不断提高,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300万。专家估计,中国买家目前至少占欧洲奢侈品销售额的四分之一。随着人民币今年对欧元的升值,他们的购买力不断增强。

过去,在法国巴黎旺多姆广场购物的都是乘坐豪车的明星、名流、中东王室。而今天,乘坐大巴的消费者群体却是中国人。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评论说,如今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与日本人接近,经常消费自己不了解、不了解的商品,完全以别人的价值判断为依据,觉得贵就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意大利古驰公司称,2010年前9个月,来自中国客户的生意占到该公司欧洲销售额的近22%。意大利珠宝商宝格丽()是继法国卡地亚()和美国蒂芙尼(TIFFA)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珠宝品牌,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弗朗西斯科·特拉帕尼特别指出,中国消费者是去年第三季度该公司欧洲销售额增长11%的“重要因素”。

伦敦或许是西欧奢侈品市场中最能感受到人民币“购物狂潮”威力的地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0年英国打折季,富裕的中国游客在奢侈品上的消费金额高达10亿英镑。由于中国顾客消费能力强,英国媒体在“英镑”概念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词——“北京镑”,指中国人大量扔掉的英镑。“北京镑”消费的博柏利、路易·威登、古驰等大牌奢侈品占到了整个奢侈品行业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为了迎接中国顾客,伦敦不少商店都聘请了会说普通话的店员,帮助顾客挑选商品、付款。伦敦一些著名的百年老店也开始使用银联卡,促进了中国游客的消费。由于中国顾客众多,场面犹如“中国大市场”。

零售分析师乔纳森·德梅洛表示,中国人已经取代俄罗斯人和阿拉伯人成为英国奢侈品的最大买家,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奢侈品行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巨大市场,但由于进口商品的税率较高,奢侈品在中国的售价比英国高出20%至30%。近两年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约30%,这进一步增加了中国顾客的消费欲望。

“在英国购买 或 产品可以向同事和朋友炫耀,”De Melo 说道。“中国游客的时间安排非常有规律,在特定区域(主要是伦敦西区的购物中心)有固定的购物时间。梅菲尔、骑士桥和皮卡迪利都是巨大的市场。”

大品牌进入中国20年

中国消费者惊人的购买力让越来越多的西方品牌兴奋不已,他们已成为全球奢侈品牌必争的群体。发布的《2010中国奢侈品市场调查》显示,奢侈品供应商去年从中国人口袋里掏走了684亿元人民币。在中国销售额最大的奢侈品是化妆品、香水和个人护理用品,中国人在这三项商品上花费了169亿元人民币。排在第二位的是手表,共花费155亿元人民币。

据悉,“新富”是中国奢侈品市场最坚实的支撑者。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新富阶层诞生仅10到20年,这群人的财富积累速度堪称“世界奇迹”。但他们的品味却并未逐年提高,新富阶层的“暴发户”气息依然存在。其实,英文中“ riche”一词,在牛津词典中的意思是“从卑微出身迅速获得财富或有影响力的社会地位的人,通常不适应新的身份,尤其是缺乏必要的礼仪或成就”,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暴发户”。由于早期的中文译名带有贬义,近些年来多用“new rich”一词代替。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因此暴发户泛滥也不足为奇。当大多数人不懂奢侈品、盲目跟风消费时,中国奢侈品“快速致富”现象注定会畸形发展。

奢侈品首先是美丽的商品,当它们在文革后首次打开中国的大门时,国人为之震惊和感动。据媒体报道,1979年,皮尔·卡丹( )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只供专业人士参加的时装秀,8位法国模特和4位日本模特为中国的“审美开放”走秀。80年代,梦特娇()、鳄鱼()、迪卡侬(Di Gason)、花花公子()等品牌相继而至,国人开始有了“品牌时装”的概念,迅速吞噬了几十年的蓝布色调。服装厂商也开始纷纷效仿,各大服装店也挂上了“宣时装”的招牌。如今,这些品牌与奢侈品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但在当时,能与这些品牌近距离接触,确实是一种奢侈。

当时,虽然LVMH、历峰、巴黎春天等大集团开始全球化扩张,但主要瞄准的还是美国和日本市场,而在中国,只有香港和沿海地区的贸易公司零星经营奢侈品牌,一些品牌甚至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入内地上流社会,真正了解这些品牌的人并不多。

20世纪90年代,奢侈品借助外资五星级酒店进入中国主流社会。北京王府半岛酒店效仿香港半岛酒店商场的模式,将酒店一、二层设为精品商场,开始售卖高端商品。1991年8月8日,意大利的杰尼亚在精品商场开设了中国第一家奢侈品直营店,买家需使用外汇券(FEC)。更具辨识度的显然是Louis 独特的LOGO。1992年,Louis 也在“王府地下”开设了中国大陆第一家专卖店。1993年,亮相上海希尔顿酒店。这些品牌如今在中国依然保持着极高的知名度,与80年代那批人的命运截然不同。

政策的松绑,让奢侈品在中国迎来了新纪元。1996年,外经贸部发布《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企业试点暂行办法》,奢侈品公司在中国的注册地逐渐由香港转移到内地,但大多集中在上海。2000年,意大利范思哲()和瑞士江诗丹顿()正式进入中国,一年后,蒂芙尼也在中国开设了专卖店。

国外奢侈品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源于2004年,中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承诺,实施《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条例》。国外品牌开设连锁店不再受限制,纷纷收回代理权,铺开直营甚至旗舰店。那一年,意大利阿玛尼()高调进入中国,卡地亚()在上海博物馆开设品牌展览。随后几年,百达翡丽、劳力士也纷纷在中国开设专卖店,一线品牌旗舰店也在北京、上海等地开业。

2010年是各大奢侈品牌的丰收年。中国成为保时捷()全球第二大市场,全年销售汽车14,785辆。中国也是卡宴()车型的全球最大市场。路易威登仍然是中国消费者最想要的奢侈品牌。瑞士斯沃琪集团()在2010年的收入和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虚荣心被疏远

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保罗·福塞尔在其著作《阶级》中提到,在西方,欧洲王室成员是“看得见的上层阶级”,而企业主则是“高级阶级”。一般来说,传统奢侈品牌的拥有者首先是王室成员,“有产阶级”也会“为拥有奢侈品牌而感到虚荣”。在中国,这种广泛的“虚荣心”被加倍放大。

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有能力购买国际品牌的消费者数量已达2.5亿。有报告预测,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以每年20%-35%的速度增长;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23%左右……

奢侈品处于商品金字塔的顶端,这是只有社会精英才能选择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奢侈品消费者平均只花掉自己财富的4%,而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则要花掉自己收入的40%甚至更多。即便是那些有财力消费奢侈品的中国富豪,对奢侈品的理解也大多处于暴发户阶段。

盲目购买奢侈品的现象在各个国家都存在,但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俄罗斯金融寡头的境况比中国富豪更糟糕,因为他们国内根本买不到好的奢侈品,这些人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在海外购物。”杰斯德是一名德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中文,是中国的研究联络员。他2002年在浙江大学学习,2004年开始来中国旅游,2006年与中国妻子正式定居上海。他对中国的中产阶级和富人阶层有过深入研究。杰斯德告诉《新民周刊》,那些在中国迅速致富的富人都希望​​立刻花掉一些钱来满足自己,让别人认可自己,而购买奢侈品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贾思德接触过不少中国人,他认为,由于购买奢侈品的中国人不一定都是有钱人,富人和白领阶层对奢侈品店的理解其实也差不多。“比如现在很多中国人注重用天然材料护肤,但他们可能只知道欧舒丹(L’)等正式进入中国销售的品牌。其实像德国的博士等品牌在这方面就很不错,价格也没有中国人想象的那么贵。”

另一方面,一些富有的中国人也开始变得更加有品位和低调。就认识这样一群人,对他们来说,奢侈品不再局限于普通人看得见的服装、饰品、珠宝、手表、豪车等。“比如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Miele,这个百年老字号的德国顶级厨房电器品牌,每件产品都要几万人民币,家里的厨房肯定要够大。如果你让Miele来设计你的整个厨房,至少要花上百万人民币,但你的厨房是普通人看不见的。用Miele的人往往是真正的富豪,他们已经过了炫富的阶段。”

认为,如今的中国消费者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消费者有很大不同,前者对奢侈品的价格非常敏感,会选择海外购物,甚至网购在近些年也开始流行起来;而日本人则更注重奢侈品本身的象征意义,购物地点主要集中在东京。另一方面,虽然中国新富阶层越来越多,但基尼系数却不断上升,而日本奢侈品的主要购买者还是中产阶级,不会出现像中国那样财力相差悬殊的不同阶层热衷于同一品牌的奇怪现象。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兼首席执行官欧阳坤也向《新民周刊》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比如汽车,在发达国家,体育明星开的往往是兰博基尼,演艺人员买的往往是法拉利,律师喜欢买奔驰,医生开的往往是保时捷,普通家庭喜欢买高档的SUV。而在中国,人们买好车都是一窝蜂的,盲目跟风,根本不关心车的定位是否适合自己。”

虽然知名奢侈品大多在欧洲,但世界奢侈品协会诞生在美国,是因为美国曾是奢侈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如今,奢侈品消费排名前两位的国家是日本和中国,两个亚洲国家。2008年底,世界奢侈品协会正式进入中国,除了规范市场、开展调研,也为奢侈品更好地进入中国提供帮助。

“实际上,在我们协会注册的全球奢侈品品牌有700多个,其中不乏中东、南美等地的品牌,但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270多个品牌,主要还是欧美品牌。”欧阳坤举例说,沙特珠宝非常出名,在当地一些奢侈品品牌眼中,卡地亚最多只能算作“配饰”,但沙特品牌至今尚未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有些“井底之蛙”,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出国购物,但主要还是选择在国内能看到的所谓“大牌”。欧阳坤表示,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贵族阶层,也没有日本那样庞大的中产阶级,更没有美国那样雄厚的财力,奢侈品消费中“冲动”的因素更多。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0-2011年度官方报告》,中国城市奢侈品主流消费群体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平均年轻15岁,比美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25岁。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普遍年轻化,意味着其中不乏富二代(其中不少人在父母的支持下购买奢侈品)或节俭的白领阶层,这对于奢侈品行业的发展并不健康。这也是很多小众奢侈品牌犹豫是否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奢侈品牌就像一个长大了的女孩,想得到所有人的关注但又不想太引人注目。”欧阳坤坦言,每个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都面临这样的困境。

不过,奢侈品牌也不会劝阻那些不符合自己定位的中国消费者,毕竟“生意是开着的,来的人都是客人”,谁会和真金白银作对呢?这些品牌以为自己已经用高价(或许是全球最高价)挡住了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的去路,但他们低估了中国人的购买力和“先花钱后致富”的非理性消费心态。再加上目前中国人的投资渠道非常有限,在房市、车市受限、股市低迷的大背景下,奢侈品意外成为资产保值的渠道之一。

欧阳坤说,有些奢侈品终有一天会变成必需品,然后新的奢侈品品牌就会取而代之。他劝中国人不要太追求奢侈品,奢侈品本来就是提供给少数富人的“生活必需品”,归根结底也只是商品而已。当观众把戏当真了,演员就尴尬了。

未来,中国的暴发户现象会得到缓解,奢侈品的消费群体也会不断壮大,随着财富传承给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N代,类似欧洲的贵族阶层将会诞生,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或许会发展得更加健康。

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仅为20亿美元(安永统计)。这一年,连续5年登上中国富豪榜的胡润()突然想到:这些内地富豪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享受财富的?2005年,首份《中国千万富翁品牌偏好报告》发布。调查涵盖了汽车、酒店、航空公司、私人金融机构、信用卡、手表、服装、酒类、高尔夫球杆、EMBA课程、手机/PDA等19个消费品类。结果不出所料:宾利、宝马、人头马、劳力士等国际一线品牌“领跑”同类消费品,洋品牌在19个品类中占据了14个。报告总结道:“对于这些特殊的高端人群来说,他们的消费已经超越了价格的考量,更加注重品牌的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

至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总额已连续两年超过美国,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2011年1月12日,胡润在上海第七次发布《中国千万富翁品牌偏好报告》。最受中国人青睐的十大奢侈品品牌依次为路易威登、爱马仕、香奈儿、卡地亚、古驰、宝马、百达翡丽、阿玛尼、宾利和普拉达。这份榜单无疑比七年前更加国际化。刚满40岁的胡润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2010年中国富豪对奢侈品牌的认知度增长了20%,但考虑到每年都有大量“新富”涌现,他们“富”得太快,一时无法适应新的身份。如何“由富到富”成为中国富豪面临的共同问题。

新民周刊:从1999年推出《中国富豪榜》至今,您与内地富豪圈打交道至少有12年了。您还连续7年推出《中国千万富翁品牌偏好报告》,可见您对他们的品牌认知、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偏好等都做了大量研究。您认为,中国富豪对奢侈品牌的认知处于一个什么阶段?

胡润:近年来,中国富豪数量大幅增加,无论是财富还是数量。2010年,中国千万富翁平均年龄只有39岁,亿万富翁平均年龄为43岁,男女比例为7:3,他们大多从事房地产和制造业,每年都有大量中国人进入这个“新富”阶层。

新富阶层的DNA需要包含三个要素:第一,认可度。你会发现这些人一旦有钱,就会加入各种高端会所,努力融入富人的圈子。而且他们还需要一个官方认可的身份,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第二,健康。自从王均瑶等一些富豪英年早逝后,很多人觉得自己不能太拼了,更加注重健康,社交时也由喝白酒改喝红酒,中国60%的千万富翁不抽烟;第三,需要展现自己“高人一等”,最重要的是要展现新富阶层比普通人有更高的品牌认可度,他们希望在生活享受中得到更好的物质和服务。

不可否认,中国富豪们对于奢侈品的认知正在发生改变,过去他们送礼经常会选择烟草,比如熊猫烟,但现在烟草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过去中国的暴发户大多是暴发户,不懂品牌,不懂选择,觉得只要买最贵的就不会错,没有考虑适不适合自己,因为没品味,怕被人笑话。

现在这样的暴发户比例在减少,但数量还是不少的。比如现在很多中国人喝拉菲()。宋丹丹在微博上骂潘石屹盖楼“丑到极点”后,为了缓解尴尬,还加了一句“我请你喝拉菲”。其实这个牌子的红酒并不是最好的,只是在198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6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世界上最贵标准瓶装葡萄酒的纪录(主要是因为1787年的酒瓶上刻有杰斐逊总统的姓名首字母)。懂红酒的人都知道,1982年、1985年、1986年、1990年的拉菲是精品,其他年份的酒就平庸了。喜欢把喝红酒当成生活方式的中国暴发户,都学了基本功,开始喝拉菲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款酒的产地,不知道它有什么好处,不知道如何收藏和品尝。当然,这也是沟通能力的问题。人都是懒惰的,会为了省事而盲目跟风。大家都说拉菲好,他选拉菲不会错。

现在的中国富豪们,有时候让我刮目相看。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富豪们对葡萄酒的收藏已经超过了对汽车的收藏。记得我调查一位中国富豪的爱好时,他说他喜欢喝红酒。我随口问他喜欢什么牌子的红酒,他回答说是拉塔什。我这个伊顿公学毕业的英国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品牌。我记下拼写,回家一查,原来拉塔什产自法国勃艮第地区,是法国最好、最贵的葡萄酒之一。

新民周刊:中国富豪对待奢侈品与传统富豪或发达国家贵族有何不同?据说很多品牌在中国是奢侈品,但在国外不一定是奢侈品。中国富豪是否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样,容易“误读”奢侈品牌?

胡润:中国暴发户虽然有钱,甚至有权,但品味未必很好。中国暴发户与传统的欧洲贵族不是可比的,因为后者历史悠久,经历了几代人,而中国富豪出现的时间却很短。这让他们很难适应自己的富裕身份。在我看来,中国暴发户与欧洲贵族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购买奢侈品往往是站在送礼的角度。他们可能不认识这个品牌,甚至不喜欢,但觉得送人比较好,摆面子,所以会花很多钱。尤其是最近圣诞节、春节等节假日,购买奢侈品送礼的中国富豪更多。

抛开“贵族”的定义,从富豪的角度看,中国和西方富豪青睐的奢侈品牌并无太大差别,你提到的“误读”现象正在逐渐弱化。因为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奢侈品店入驻中国CBD(中央商务区),中国富豪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对国外的奢侈品也比较熟悉。如果这个产品在纽约、伦敦、悉尼有卖,国内也有卖,他就会考虑买,而不是只看香港卖什么。

新民周刊:您提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裕阶层有机会出国旅游,对国外的奢侈品也越来越熟悉。不知道您是否看过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报道,其中提到2010年中国游客在英国打折促销季购买奢侈品的金额高达10亿英镑(约合105.4亿元人民币)。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Hurun:根据“中国多百万富翁的品牌偏好报告”,中国的多百万富翁每年有15天的闲暇时间,除了打高尔夫球和阅读,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是旅行,他们平均每年有2.9天的年度和每年的年度。百万次出国旅行。

我认为,中国人去伦敦或其他地方大量购买奢侈品的事实实际上是我许多富有的朋友喜欢在海外购物的事实,毕竟,国外的奢侈品价格比中国便宜。

: Last year, 56% of the goods by were , with a total of 13 US , but this did not the sales of goods in China. to the data for the Asia- by Sachs, in 2010, all that in China -digit , and the for 15% of the , an of 3 from 2009.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lso the of LV bags on the in China. Some say that goods in China is like " in bed", which be too loud, nor can it be heard by . How do you think this : they don't want too many to use it and its and , but they are also that it will be too niche and sales will not be good?

Hurun: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如此之快,因为该国的经济发展能够负担得起奢侈品,而奢侈品品牌仍在不断扩大外国人被40岁以上的富人使用,年轻人不会考虑到中国。

如果您购买一张价值100万的Polo 会员,并且您会在将来会折扣,如果您购买非常昂贵的手表,并且将来您会选择奢侈品。

另一方面,奢侈品不仅关注中国的销售表现,而且在元旦在广播中听到人们的教育和培训。您的许多历史和文化,许多设计风格和新的概念,如果我只想检查时间,就可以向您传达许多信息,我可以花10元来购买手表,但是如果我对手表的技术,质量,历史和文化感兴趣,那么我愿意花费成千上万的Yuan来购买Yuan。

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是,第二代富人可能是奢侈品的主要消费者。随着财富的转移到第二,第三,甚至是欧洲类似的贵族阶级,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可能会更健康。

智能奢侈品商人已经开始采取“为中国制定”战略 - 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西方跨国公司已开始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产品,甚至为中国创造了独特的产品。

取悦中国人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量是一个世界上最快的,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还开始使用此类产品。

作为回应,精明的奢侈品商人已经开始了“中国制造”战略 - 西方跨国公司开始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产品,甚至为中国创造了独特的产品,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中国和爱马仕(Hermès)在上海开发了一家中国元素的商店,出售各种精美的丝绸围巾,明朝风格的玫瑰木桌子和椅子,瓷碗,珠宝,蒙古羊绒织物,,,和其他具有高收集价值的小物品。

WOOHA的战略开发总监Hu Deqi,为了暂时培养一个品牌的忠实客户,并使潜在的中国消费者负担得起。 “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首席代表兼首席执行官 Kun在中国周刊上对中国的奢侈品的消费已经“从童年开始开始。”如果他们的汽车不够高端,那么许多父母就会感到尴尬。货物。”

此外,主要的奢侈品制造商还希望使用互联网的“吸收黄金”。

由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通常低于外国,在线购物也是这群人尝试的一种方式。

成立于2006年的B2C网站在2009年4月到达了主要的奢侈品供应商。

2010年4月,在线奢侈品零售商的魅力(销售),在开业后的8个月内,成员的数量超过了300,000个。

利基品牌的春季

Kun说,在进行改革和开放之后,最早的品牌(如和)进入了中国,尽管LV和其他品牌充满了普及,但他们始终有一个“淘汰”的友善时光。

保时捷设计()仅在2008年末进入中国,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了反映个性的机会。

2009年5月,世界独特的奢侈品牌De Paris在上海尝试了这是该品牌进入外国的第一家旗舰店。

Jiu Xiang也害怕小巷,一些利基市场还通过互联网来测试中国的市场。

当然,并非所有的利基奢侈品牌都准备好进入中国的想法。

中国背景的背后,优先消费的背后是中间阶级人群面临的财务和情感压力。

这是奢侈品的时代,成为“白色 - 颜色标准”的时代。

2010年11月23日,香港,杭州,上海和北京的人们很拥挤。

在冷风中几个小时后,只能在15分钟内换取时间 - 在指定的时间内携带十个或20块骨产品,这基本上是物理工作。

“如果整个人都可以利用这种力量来开展业务,据估计,大多数人可以像购买H&M一样平静!”

即使品牌不是国王,它也是质量的通道。

穆拉卡米的笔穿着雨果老板西装或穿着连衣裙的衣服,可以算作城市白色 - 城市工人的标准版本。

阅读书为白色 - 克隆工人创造了一个奢华的梦,名人为这个梦想建立了梯子。

当Bluni从飞机的侧栏杆上走下去并接受了英国首相的拥抱时,全世界都在谈论她的Dior Gray Wool套装,而她的其他主题已经远离云层。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几乎有一个四位数的爱马仕笔记本……我不提到这个钱包实际上仅限于X。

Yu Dan穿着黑色的裙子和一个LV袋,出现在屏幕上。

为了满足巨大的家庭需求,在美国的教练(像卷心菜)在美国的教练不足以融合。

尽管长期以来一直是“奢侈的”,但总会有更多疯狂的事情来树立公众的常识。

“花7,000元来购买AIME 的AA货物不值得”的帖子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不管是真正的和虚假,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买到一两个奢侈品,但是当20多岁的女孩携带高贵的女人的爱马仕袋或时尚的大片时,当薄腿裤子上的骨形美女在骨头上的LV桶袋用圆形的女士戴着圆形的女士,戴着圆形的女士,穿着圆形的女士。

亏损

在Guo 的“ Times”中,消费者奢侈品的经历是“戴着巨大的蟾蜍太阳镜的女人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捡起衣架上的衣服,弱和虚弱,只是用两个手指拉出,例如在衣服上喷洒毒药。

主角似乎随时准备伸出他的手指,指着一排袋子,并说:“除此之外,我都想要这样的场景。

“终于在这里,红色的水桶在这座城市的奢侈品上,对这个被击败的黄金的掠夺者感到满意。

巴黎柜台报道的一位朋友的价格使Eva想要搬家,但根据“最多,只有储蓄,她都看了一下法国折扣网站Vente Prive -599欧元-599欧元。

但是,带有相同颜色的三个水桶袋使Eva不知道如何选择,犹豫不决,并且不得不张贴,我没想到该答复实际上覆盖了90多层 - 女性网站上的豪华商品始终是受欢迎的人受欢迎的国王。

在一系列策略下,伊娃选择了最经典的红色。

城市白人的另一种方式是,克里斯(Chris)每周都会访问三秒钟的豪华商店。

在第二次手提包中,有一个随机的人。

第二个手提袋的价格通常是新的柜台,其中一些塑料纸是小心翼翼的,我愿意购买。

“许多客人会告诉我哪些新产品发送短信告诉她,但不要打电话。

有时,第一个手机的价格很高,第二次手机是不愿意的。

有必要使用贵族赚钱。

“许多人都携带爱马仕的袋子并紧紧地锁定锁。手机响了。当您长时间解决锁时,手机不会听起来。扣子必须随意解锁,打开,并放在手臂上,以反映懒惰的女人的气质。

优化消费

“携带马克袋的年轻白色 - 领行者从地铁站的嘈杂人群中挤出来。穿上10厘米高的鞋子,迅速冲向台阶,遮盖鼻子的鼻子,鼻子从鸡蛋中露出了白色的眼睛。

正如在“奢侈品:受欢迎程度”一书中分析的那样,中间级人愿意为那些可以满足其情感需求的人支付更高的价格,他们愿意为那些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人支付更高的价格。

蜗牛住在十几个平方米的房屋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下班,并在快速客户购买便宜的便宜货,但是您必须在外出时带上LV ...这些被标记为虚荣心的现象已成为城市生活的常态,因为这是城市人的最佳消费和较低的品牌的肖像。

尽管面对很多选择,但毕竟,中间阶级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受到限制。他们不能像有钱人这样的商品中投入大量资金。他们只能在能量中使用。他们在消费产品和服务方面优化了他们认为并不重要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都可以使产品构成良好的产品。

中国背景的背后,最佳消费的背后是中间阶级人群面临的财务和情感压力。

乐于在美国购买的人并不疲倦,这表明在中国拥有庞大市场的品牌具有巨大的市场。

在美国,对于那些热衷于购买折扣产品的人,年度感恩节价格降低是不容错过的盛宴。

几年前,我从午夜到凌晨6点与我的朋友见面,在这些商店中,我举行了最大的折扣。

我很快注意到折扣商店有两个。

10袋!

这种经历使作者睁开了眼睛。

在过去的十年中,品牌的品牌在该国很受欢迎。品牌本身,价格越高,在传统意义上,您就越能成为顶级品牌。

未找到的许多原始名称以及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的多种包装,再加上时尚媒体中几个软文本的宣传,在不知道真相的人们面前变成了“ ”,以使其廉价的冰淇淋均不属于。 1/3甚至在中国市场上,佛陀一一问他:“您能负担得起吗?”

我认为,外国著名品牌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的国籍的奢侈品的定义应该多样化。

尽管他们随意地购买了奢侈品,但他们的收入和地位是合理的,这是一种从文化,风格,甚至是人的捐赠中,我都会在西雅图工作。窗户,或教孩子们识字或消除您和我只是一个快乐的微笑。

感恩节和去年年底,我不知道教练的门是否又不知道,我不知道有多少未知的外国品牌在中国登上了金牌。

奢侈品总是在乞gar状态下维持人们,但给了他皇帝的幻想。

奢侈品最初是为了为平民带来梦想,而是从法庭上进行的。

中产阶级模糊了奢侈品和品牌名称之间的边界

在这个国家,在不同的层次,身份和使用物品,场合和佩戴的国家中,像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火车运输站似乎没有界限,但每秒钟都有自己的轨道,每秒钟,每辆公共汽车,不像法国社会中的杂货店一样,即使是在纪念群体中,奢侈品也不是在范围内构成的范围。分裂的奢侈品仅为现有社会层面建立围栏,而不是寻求现代童话环球的梦想功能。

有必要了解法国人的态度,即“边界”是这个国家的第一个要素,可以看到奢侈品和品牌名称之间的界限不知名的人经常消失,因为他的购买动机长期以来被“徽标”绑架了,随着中产阶级的出现,它提供了消费品的边界标签。

The of the and brand lines from the of the class and its own upper, , and lower . It is the and huge power of the upper class of the upper class and the huge power to lure the the to move the goods and blur the line with the brand. The took over the "blur" as soon as it came up, and even goods with a brand -name beam.

在上个世纪末,西方的经济增长陷入了长期的萧条,同时,国际市场迅速奋斗,并迅速将一群富裕的“世界公民”降临。桃子实际上是一场心理战争。 ness,形成“奢侈品=品牌复制=徽标”的荒谬性。

精神主导地位使中国人可以泛滥到“徽标”

从奢侈品到国际品牌的战略转移是一个梦想。包装的屁股品牌也可以在中国市场寻求巨额利润。

由于中国人是自由的,巴黎的奢侈品也有装饰成本,他们选择了新的型家庭的美学,而是在中国人的扩张中逐渐散发出来。来自同胞,我被乞讨的状态被封锁了几次。

现代社会中的吗啡

“精美”的确是盲狗前面的诱饵,这也是远古时代的文明的促进者,以继续抓住文化和商业系统的高度,狩猎场的另一个攻击是跨国公司设计的。 ,就像传播宗教一样,人群中的一个大规模的精神依赖就像一个被悄悄拦截的国家一样。

在贫穷的国家被世纪的工业化封锁之后,他的牙齿牺牲了鲜血和巨大的人力,最终将工业化带入了富人的大门。实际上,除了“徽标”之外,没有太多的“豪华”皮包。

如此规模的新信仰征服战,对消费历来讲求“物归其位”的法国本土也有洪水过境的冲刷移变。这个自我意识极强的民族注重“精神同一”,行为的“集体模仿”并不鲜见,让土著白人省吃俭用买一件奢侈品或只是奢侈品标志送人抑或自己招摇过市,不太容易,自爱而小气的他们早就设计了比这划算而省心的行事规则。但自避孕丸出现后几十年的低生育,致使都市下层社会为移民渗透,于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了,越是底层,越是披头盖脑的“名牌标志”,同一景象也凸显于外国游客聚集的场所。你时常能在巴黎北火车站、夏特莱地下商城,瞥见贩毒青年肩头足底的“国际名牌”,或在十六区边缘通向帕西地铁站的斜坡上,看见黄昏薄暮中匆匆离开主人家的菲佣或黑佣身上,披戴着由图案或字母组成的举世皆认的“标志”。那些乌黯的脸上挂着世界边缘的无意识,盲犬一般追着蓄意向他们释放的造梦信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