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希的时代:艺术与浮华交织,寂寞与成长相伴

2024-09-15 00:03:17发布    浏览36次    信息编号:86400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陈冠希的时代:艺术与浮华交织,寂寞与成长相伴

这就是陈冠希想要的时代,世界不再是黑与白,一切都有艺术。

9岁的陈冠希第一次来到香港,他的飞机降落在市中心的九龙机场。

铅灰色的机翼掠过高楼大厦、江湖要塞,突然陷入繁华之中,犹如受惊的鸟儿进入热带丛林。维多利亚的海风吹拂在我的脸上,口鼻间弥漫着虚荣的味道。

他从加拿大远道而来,与亲生父亲陈泽民生活在一起,但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父亲都只是一个幻影。

陈泽民在香港被称为九哥,拥有加力山山顶豪宅,有三辆劳斯莱斯、六辆宝马跑车、九匹名马,厨房常年有四位厨师,随时可以品尝中、日、意等名菜。

在小时候的陈冠希眼中,父亲一直都是个商人,父子之间的对话也大多是“我没时间,我给你钱。”他从小在豪宅里孤独地长大,司机龙哥更多的时候替代了父亲的角色。

几年后,他得知父母早已离婚,他​​进入了漫长的叛逆期,Hip-Hop成为他的精神支柱,音乐能帮他对抗命运,保护自己。

“我的家庭很糟糕。嘻哈已经成为了我的父亲和母亲。生活很艰难,你必须冷酷无情。”

13岁那年,他学会抽烟、学在便利店买酒、梦想组少年帮派,与比他小一岁的潘世亨每晚在兰桂坊闲逛,倚栏看车水马龙,活脱脱少年陈浩南与山鸡。

他不喜欢命运制定的规则,只能用嘻哈来嘲讽它们。

那时学校里,先锋派学生爱朋克摇滚,普通学生爱四大天王,随意的Hip-Hop还未流行,只有陈冠希傲然站在流行风口浪尖。

15岁那年,黎明到他家吃饭,嘲笑陈冠希穿的裤子裆部像屎一样;两年后,Hip-Hop大行其道,黎明打电话给陈泽民,问他能不能向儿子借一两条裤子,他说:“我?”

1999年,黎明执导信用卡广告,邀请陈冠希出演,黎明出道,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港九两地为之疯狂,印有他肖像的百事可乐更是一箱箱销售一空。

2000年,陈冠希进军歌坛,仅用一个月便夺得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最受欢迎新人奖,成龙为他代言,张国荣为他作曲,日本顶级杂志更将他评为21世纪最帅男人。

娱乐圈的诸多规则就像是触手一样缠绕着他,他短暂地遵守过,但很快便变得无所谓了。

他嘲讽谭咏麟唱歌像背歌儿;他告诉记者,他的傲慢源自他的外表;他觉得大家只要看到他能去片场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英皇娱乐集团曾短暂封杀他,他则写了一首歌回应,“唱片公司、杂志社老板、大企业家们,你们都去吃屎吧,陈冠希终于回来了。”

2001年,拍完电影《许愿树》后,经纪人将他的合约卖给了别人,陈冠希一怒之下在日本躲了三四个月,“你把我卖了?那我离开香港,你们就找不到我了!”

他在日本拜访时尚教父藤原浩,萌生了创立自己时装品牌的想法,回港后找到高中好友潘世恒,共同创立服装品牌CLOT。

潘世恒父亲不解,“你读书这么多年,干嘛卖T恤?去银行上班或者当律师不是更好吗?”陈冠希父亲冷笑:这250万,你还是去买套房子吧,你开店肯定失败。

然而,陈冠希却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了时尚潮流。

2003年,陈冠希在铜锣湾开派对,半个娱乐圈的人都来参加,醉醺醺的人们仿佛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潮流游泳池。

他是香港之子,他是白马王子,他帅如邻家小哥,他坏如街头小子,他锋芒毕露,他傲骨俊美,他潮爆时尚,当时的人们都以为他会是新世纪香港的象征,并将长久主宰娱乐记忆。

他在嘉道理山顶的豪宅里俯瞰整个香港,他告诉来访者,他可以藐视一切规则,“我永远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可惜的是,他只看到眼前如山如海的灯火,却没有看到天空中夹杂着闪电的乌云。

2008年,陈冠希宣布无限期退出香港娱乐圈,移居美国,与过去一刀两断。

他最终告别了香港这个明星辈出、绯闻不断的城市,多年后他说,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节点,也是上天的恩赐。

他周围的规则开始放松,一些冷漠的界限开始模糊。

在过去,他是一位高位的明星,普通人的生活与他毫无关系。

在他位于嘉道理山顶的豪宅里,女佣帮他熨衣服,他说三分钟就好,可三分钟后他回来发现还没熨好,就开始大喊大叫。

在美国,他开始自己熨衣服,却发现三分钟都熨不完,原来他是个坏人。“如果按照以前的轨迹,我可能到35岁就成了一个自大狂,我终于有机会思考什么是生活”。

他的职业界限也很模糊,过去演戏才是他的主要工作,时尚品牌只是他的爱好。

2008年以后,他的CLOT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对于中国大陆来说,很多都市年轻人最早是通过CLOT了解潮流品牌以及背后的生活态度。

陈冠希终于明白,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只是音乐,不只是电影。在这个艺术的世界里,只要灵魂不变,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

他抛弃了在香港谋生所依赖的娇弱的身躯,让灵魂自由地融入生活。

他穿梭于新加坡、上海和洛杉矶之间,身穿自己设计的连帽运动夹克。他的背包里总是放着一本笔记本,一有空就在上面写写画画,设计新的图案。“我们崇拜那些一天 24 小时都在工作的人。”

2009年,他将CLOT的秋冬系列命名为“从黄昏到黎明”,期待一个新的开始。

小时候在香港,父亲很迷信耶稣、佛祖、黄大仙,什么时候发财、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死,他的命运好像都写在了这些字里行间。

然而2008年以后,陈冠希表示,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

“我相信上帝掌控着世界,但在上帝之上,你还需要一个更高的神,那就是你自己。”

他不再是那个陈冠希,但他还是那个陈冠希,他的锋芒和骄傲有了另一个出口。

2010年,陈冠希在新加坡举办艺术展,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就是他亲自设计的。

他用6000支香烟创作了一幅巨型眼睛画,并在瞳孔处偷偷安装了摄像头,与闭路电视相连。如果你看这幅画,我就会监视你。

陈冠希把这幅画命名为《我讨厌你的凝视》。他总是有自己的方式来反抗命运。

2015年,陈冠希拍摄了纪录片《触手可及》,在完整版上映前,预告片已在微博热传,罗永浩转发称“看到你还是那么棒,心里很欣慰”。

影片中,陈冠希在洛杉矶学习店铺装修、在日本探讨珠宝设计、在虹桥机场怒视插队男子、在三里屯自营店发微博,引来大批围观群众,导致店铺停业一周。

他的容貌已屈服于岁月的力量,但他的灵魂却依然如少年般活泼。

他一直过着无忧无虑、轻松自在的生活,在拍摄前他对剧组说:“我会让你们看看我的生活,你们可以拍我”(我会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生活的。除了我做爱以外,你们什么都可以拍)。

这部纪录片是他向全世界的告白,“对于那些说我什么都不是的人,我只是想做这件事给你们看看。”

其实,他对这个世界的怨恨已经消散了很多,那些误解和指责,那些伤害和背叛,随着时间的流逝,也终于被原谅了。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过去那些解不开的心结,现在或许一笑了之。

这是陈冠希想要的时代,他跨越了模糊的界限,不断突破。

陈冠希接受《In Your Face》采访时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做什么的?”

他想了想回答:“我是一名创作者,从事音乐、电影、创意指导、服装设计和零售管理等工作。”

他的品牌目前在洛杉矶、巴黎、香港、北京等城市都有专卖店,年利润超过数千万美元。

今年2月,陈冠希受邀出席纽约时装周,代表中国时尚品牌登上国际舞台。

他年轻时的司机龙哥,穿着粉紫色丝绸外套,始终陪伴着这个37岁的叛逆少年。

6月30日,在参加完巴黎LV活动后,陈冠希现身上海,再次跨界与中国最大的奢侈品电商寺库合作推出6款限量单品。

这些街头风格的服饰上装饰着经典的“融化的心”,陈冠希说,希望年轻人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了解自己、分享自己,度过一些孤独的日子。

“如果你不爱自己,就没有人会爱你,对我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

这组作品的主要概念是“模糊”,模糊的灵感来源于陈冠希小时候在香港第一次看的DVD,画面很模糊,但一切都没有界限。

这恰恰符合千禧一代的审美:世界不再是黑与白的,而是变化多元的、融合包容的。

奢侈品与潮牌之间没有界限,今天的陈冠希与过去的陈冠希也没有界限。

在寺库新品发布会上,陈冠希表示自己现在最喜欢的身份是艺术家,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艺术​​,无论是做饭、做梦还是做爱。

此刻的陈冠希自信、从容、毫无忌惮,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中国的时尚领袖。

他不再需要和过去和解,不再需要和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年轻帅哥交往,不再需要唱媚俗的歌曲,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在时代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去年的西安草莓音乐节,陈冠希久违地拿起了麦克风,仿佛握着一个逝去时代的手腕。

在那个疯狂的夜晚结束的时候,他问:如果我不那么疯狂,不那么出名,结婚生子,你还会记得我吗?

当三万名观众高呼他的名字时,他扔下麦克风走开了。

现代时刻:

不管是好梦还是噩梦,都是上天的考验

以前陈冠希穿过的衣服

它绝对会成为本季的热门单品

上线后总是很快就卖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