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仕男士手包 BAGISM 包·当代上海开幕,350 余件跨越 400 年历史的包袋亮相

2024-09-07 23:02:58发布    浏览35次    信息编号:8554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爱马仕男士手包 BAGISM 包·当代上海开幕,350 余件跨越 400 年历史的包袋亮相

7月14日,“手袋摩登展”在上海chi K11美术馆开幕,展出横跨400年历史的350余件手袋,包括爱马仕、香奈儿、路易威登、路易·威登)、迪奥等品牌,以及数十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张恩利、徐震、王浩然、胡为一、李爽等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手袋的故事不仅揭开了一部人类文明演进史;在手袋背后,我们也能一窥欲望、权力、金钱构成的现代社会景观。

▲“包当代”展览入口

上海。“包包”是一个自创词,源于1969年3月31日,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在维也纳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用巨大的白色床单裹住自己,在场的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一行为用来讽刺人们只以外表和衣着来评判一个人的思维定势和偏见。策展人伊丽莎白·阿祖莱( )以此提出了一系列核心问题:包包里面是什么?包包外面是什么?包包的定义是什么?

▲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1969年在维也纳的演出

一个小袋子——400年的人类文明史

- ▬ -

▲达芬奇博物馆将亚特兰蒂斯手抄本残片中的手绘皮包草图重新制作成一幅名为《珍贵》()的手绘皮包,这一系列草图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在1478年至1518年间绘制的。

▲精美的珠饰手袋(或珠绣),18世纪,由收藏。这款手袋是17、18世纪最受欢迎的配饰之一。它完全由玻璃珠制成,制作过程中使用马毛作为针头。这种珠饰工艺被称为“sable”,法语中意为“沙子”。一位经验丰富的织工需要两周时间才能将5万多颗玻璃珠组装成一个图案。这款手袋的工艺非常复杂,可以说是真正的奢侈品。

来自全球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350个包袋,在“历史”、“妇女解放”、“王室与明星”、“艺术家”四个主题下,呈现了手袋的演变过程。“手袋”一词最早使用于1898年,1917年首次出现在牛津英语词典中,作为“手”一词的分词。20世纪,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意味着手袋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手袋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社会文化意义。

▲18世纪法国流行信封袋

▲18 世纪最后 25 年流行的“吝啬鬼”钱包,开合困难,又称“长筒钱包”

策展人伊丽莎白·阿祖莱追溯了包袋的历史起源,包袋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之一。包袋的出现伴随着人类旅行的需要,作为存放个人物品的容器,人们可以用包袋出行。旅行时,把日常用品放在包里,这样就可以摆脱仆人的搀扶,很大程度上也是独立的象征。

包袋伴随服饰的演变而来,11世纪至15世纪,男女服装剪裁十分紧身,不得不携带额外物品,因此早期挂在腰间的手袋、小包是服饰中最重要的部分。到了16世纪,服装越来越大,女性开始把贵重物品藏在裙褶或袖口内,男性则把随身物品塞进靴子、帽子、宽袖,甚至裤腰里。1800年前后,包袋的历史发生了明显的女性化转向,男装上缝有口袋,而女装的口袋则变成可拆卸的,小包袋因此独立出来,真正成为女性的特殊配饰;18世纪以后,服装的剪裁越来越凸显女性身体的曲线,手袋成为女性外出时不可缺少的单品; 19世纪,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耐用的真皮包袋应运而生。

▲Levi’s,牛仔包(1960年)

▲Paco 受到 20 世纪 60 年代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启发,尝试使用新材质制作手袋

▲Yves Saint- 1970年代设计的民族风单肩包

▲1970 年代摩洛哥马拉喀什的 Yves Saint-,他引领了现代男士背包的风潮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职场,经济地位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时尚品牌的手袋设计潮流。60年代的变化也体现在包袋的款式和材质上。60年代流行的民族风彩色编织包、青年文化牛仔包、斜挎包,让人想起一个充满叛逆、创新和冒险精神的时代。透明包袋的设计,是为了抗议“911事件”后全国反恐运动期间在公共场所强制进行包袋检查。

▲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利使用过的原装手袋

▲因为格蕾丝·凯莉经常被拍到拿着这款爱马仕手袋,所以爱马仕就把它改成了“凯莉包”。图片来源:Post

▲Laura()Queen手袋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与她的Laure手袋,图片来源:Getty Image

在大众传媒驱动、消费导向的商品经济社会中,明星与时尚联手打造包包背后的故事,让包包在机械复制时代有了“光环”。S. Kelly 设计的 Hermès 包包,以及 夫妇设计的 包。此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使用多年的同款手袋品牌 Laure():米色内衬的小长方形包包。这不禁让人好奇女王的手袋里到底装了什么?

当时尚品牌手袋遇见艺术

- ▬ -

▲阿恩,2010年

▲ 2011年

展览的第二部分则集中展现了艺术家们以包袋为主题的创作,谈及艺术与时尚品牌的关系, 认为无非有三种:艺术与时尚都是关于美的追求;很多设计师、时尚品牌的灵感都来源于艺术;时尚品牌邀请艺术家为其设计。另一批当代艺术家也跳出了手袋的材质属性,以幽默诙谐、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与时尚手袋进行头脑风暴。

▲卡尔·拉格斐为香奈儿2013春夏系列设计的包包

▲扎哈·哈迪德为 Louis 设计的包包,图片来源:

▲张恩利为《包袋·当代》展览定制了一件新作品,用爱马仕铂金包的皮革代替画布进行绘画。这款包包将进行慈善义卖,所得款项将捐赠给慈善机构。

▲克洛伊·怀斯,《美国经典》( )(2015)

▲本,《手提包里有什么》(1988),艺术家将包里的所有物品清空,并将物品的名称写在包上

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用9个关键词解构手袋

- ▬ -

▲胡为一《集结号》(2015)

▲李爽,《嫁给我吧》(2015),图片来源: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部400年来包袋的百科全书,更有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聚焦包袋在现代社会的延伸意义:“欲望”、“信息”、“生活/轨迹”、“性别”、“现成品”、“传统”、“广告”、“社交”、“消费”——这9个主题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这些作品与展出的古董包袋并置,对反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胡为一作品《集结》由四五十个旧行李箱、包组成,每个包里都放着一个手工制作的文字雕塑,雕塑使用独立摄影机连续拍摄,再将包里的文字图像信号输入到视频切换器中。李爽2015年在纽约时代广场行走,手拿自制的牌子,上面写着“嫁给我吧”。王浩然的《半醒》系列由理发店的八角柱组成,映照出香港如梦如幻的城市景观。

▲廖奕君,《伴侣知道正确位置,关系才会最好》(2008)

▲王浩然,《半睡半醒》(2010)

小野洋子曾表示,小说灵感来源于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童话《小王子》——“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相。事物的真相,光用眼睛是看不到的。”(这是)包包的多重属性,内与外、不可见与可见、无形与有形,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后缀“-ism”也象征着一种态度,当日常包包超越了容器、配饰的基本功能,其中蕴含的私密性,上面展现的品味与品位,与艺术、资本的交织,都成为了现代大都市的一道风景。

▲王恩来,《浪潮》(2016)

▲徐震,《世界》

▲张恩利《集装箱》

谈及时尚手袋与艺术的跨界合作, 表示:“艺术是通用语言,而包袋是通用配饰。跨界合作可以让品牌更具深度,人们可以把包袋当成一幅画,让它成为思考人类生活变化的载体。”正如 Andy (安迪)有先见之明地说道:“未来,博物馆会变成商店,而商店会越来越像博物馆。”(撰稿人:René J)

当代包袋

上海 chi K11 美术馆 | 至 10 月 9 日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chi K11艺术博物馆和TANC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