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都金昌:从资源枯竭到逆势而上的奇迹之路

2024-08-22 14:03:29发布    浏览108次    信息编号:8365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镍都金昌:从资源枯竭到逆势而上的奇迹之路

△金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陇南日报记者丁凯

1958年,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永昌县发现了一块孔雀石,揭开了金川镍矿这个“金矿”的面纱。金川公司应运而生,结束了我国镍、钴短缺的历史。

1981年,国家批准设立金昌市,以境内金川区、永昌县命名,这座因矿而建、因企业而兴的新城,被誉为“中国镍都”。

进入21世纪,和国内众多资源型城市一样,金昌一度面临“因开采而生,因资源枯竭而衰”的困境,但近年来这座城市却奇迹般地逆势而上,快速成长。

2023年,金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73亿元,同比增长11.5%。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23年,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市GDP增速排名中,金昌市位列第三。

“十四五”以来,金昌市走在甘肃省高质量发展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遥遥领先,连续10个季度荣获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一名,受到省内外高度关注,业内人士称之为“金昌模式”。

金昌为何能保持高速增长?“金昌模式”如何推动这座资源型城市破茧而出、转型发展?有哪些经验可供其他市州复制?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深入金昌,探寻和挖掘金昌快速发展背后的核心原因和深层逻辑。

城企融合放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优势

2月21日,金昌市委、金川集团召开2024年城企融合发展座谈会,共商新阶段合作,共促新时代融合,近年来,此类城企融合工作会议已成为惯例,“新年第一会”,表明双方对城企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视。

“金川集团是金昌市最大的‘企业’,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招商引资,都紧紧围绕金川集团,牢固树立‘城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金川兴则金昌富,金昌强则金昌强,携手打造城企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深度参与金昌产业规划编制的金昌市发改委副主任郭红燕说。

金川集团始建于1959年,总部设在金昌,是甘肃省政府控股的大型采、选、冶、化工及深加工联合企业,主要生产镍、铜、钴、金、银、铂族贵金属、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及化工产品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军工、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电池制造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各个领域。

2023年,金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530亿元,完成工业产值2531亿元,镍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钴产量居世界第五位、铂族金属产量居亚洲第一位、铜产量居中国第四位,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89位、中国企业500强第84位。

“金昌与金川同生共荣、荣辱与共是其根本特征;金昌与金川相互支持、携手共进是实现之路径;金昌与金川目标一致,融合发展是必然选择。”金昌市主要负责人曾这样定义城市与企业融合发展之路。

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是金川集团的核心产业,也是金昌市的特色优势产业。

厚度仅为0.05毫米的超薄“手撕镍”、产能全球第二的羰基镍、远超国际水平的高纯铁等新产品相继上市;突破了高纯铜、镍、钴“瓶颈”技术、电池、核电用镍带、高温合金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在国内率先实现高端半导体芯片用超高纯镍钴铜材料产业化和国产化……

近年来,金川集团着力推动产业由“原料”向“材料”转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同时,金昌市围绕“做强龙头、补齐产业链、聚拢集群”主题,构建千亿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镍、铜、钴、稀贵金属、钛材料等五大细分行业,大力发展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粉末冶金、镍合金材料、铜加工制品、海绵钛及钛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

2023年,金昌市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实现820亿元,同比增长29.1%;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23.53%。

产业融合是城市和企业融合的“先手棋”,以金川集团为链条龙头,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优势得到有效放大。

△金川集团高精度铜带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错峰发展,聚焦新能源电池行业差异化竞争

新兴产业的选择,考验决策者的“眼光”,更考验他们的“稳重”。

近年来,甘肃抓住国家“双碳”战略方针机遇,立足能源资源优势,加大力度推进能源转型,做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使河西走廊成为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布局的热土。在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重点投资区域当中,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成为河西五市争相发展的热门产业。

“我们反复盘算、考虑,想着金昌有什么,客商有什么可以来金昌投资,可以发展哪些产业,更有优势?”郭红燕说。

金昌市委、市政府经过全面调研分析和反复论证,敏锐地发现金昌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风光资源丰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全市拥有镍25万吨、铜140万吨、钴1.7万吨的产能,已成为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料主要供应地,丰富的镍、铜、钴、锰及化工资源为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提供了基础。

同时,原料优势明显。依托丰富的镍、铜、钴资源和化工材料优势,“三酸两碱”化工原料齐全,开发硫化工、磷化工、氟化工等60多个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电池级镍盐、钴盐所需的镍、钴、锰、铁、锂、磷酸等原料均能在金昌就地生产供应,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基于此,金昌市将产业定位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应。

2022年4月7日,金昌市与企业联合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暨项目签约大会,签约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44个,合同金额456.8亿元,成为河西走廊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与其他市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新格局。

金昌市抓住“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和电池产业需求倍增机遇,围绕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储能及动力电池产业链,做长链、补链、建链、强链,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龙头、重大项目为支撑、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同时,金昌市注重优化政策支持,成立新能源电池产业联盟,组建电池产业研究院,建立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引领和支持电池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零距离”、“保姆式”的专人服务、代办服务,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贴心的服务,着力打造政策稳健、竞争公平、服务高效、成本优惠的一流投资营商环境。

短短几年,金昌市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生产供应基地,重点围绕镍钴锰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个方向,储能、动力和消费应用领域,扩大电池制造、关键材料等产业产能,支撑电池回收等产业发展,金拓锂电、金鸿翔18650三元动力电池产品实现量产,金车储能2GWh磷酸铁锂电池、汉星1亿Ah锂离子电池等项目建成投产,在建新能源电池产能达到32GWh,金川集团7万吨三元前驱体、金车18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加快推进,积极引进碳酸盐、隔膜、铝塑膜等项目。新能源电池原材料本土供给率已达到77%,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电池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至此,金昌市已形成围绕电池电芯及电机电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及其他辅助材料四条细分产业链,2023年产值将达到260亿元,同比增长40.5%;上半年产值达216亿元,同比增长65.5%。又一条极具竞争力的新型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金拓锂电池生产车间。

完善产业园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金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金昌市项目建设主基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

2023年,金昌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亿元,增长16.5%;工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18.2%;工业总产值1621亿元,增长21.9%。在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位列全国23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第65位、西部地区第11位,入选“中国经济最具投资价值十佳开发区”。

2020年,金昌市把经济开发区推进提质升级作为全市“一号工程”,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推动产业提速,推动经济开发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市政府与金川集团联合召开市企融合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把金川民营经济产业园纳入经济开发区整体,一体化规划、建设、发展,突破性地打造经济开发区新定位,打造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区、投资集聚区、人才引智区、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区。

随后,金昌市研究出台《关于促进金昌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意见》,在管理机制、税收、金融等方面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出台《关于促进金昌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将1037项行政审批和事中事后服务事项分批下放给经开区;进一步理顺市、区、经开区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教育费附加、基金收入等17项税费收入的分享范围和比例,为经开区推进提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针对短板薄弱环节,金昌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包括发改、科技、工信、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金昌经济开发区推进领导小组,加强工作协调指导。建立周调度、月分析、季对标机制,紧盯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抓调度、抓督促、抓落实,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定期督导调研。每次解决一个问题,每次突破一个指标,切实提高决策、执行的效率和水平。

精准政策落地,成效立竿见影,2020年,金昌经济开发区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位列第147位,2021年位列第78位,2022年位列第121位,2023年位列第13位,较上年提升65位。

目前,金昌经济开发区拥有“四上”企业1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研发机构3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一览全貌,展现金昌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这是金昌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金昌市以经开区为平台,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2000亿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数字经济、化工循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优质蔬菜草畜“400亿”的“2+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创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驶入发展快车道。

“这几年,我们的招商引资不再是‘筐里捡’,而是围绕‘2+4’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按照产业链地图招商,利用产业链资源,确保企业发展,确保他们能留下来、发展好。”金昌市招商局副局长李华雄说。

△市民在综合服务区办理业务。

争当先进 充分发挥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激活发展动能

今年1月17日,金昌市召开2023年年底成绩、2024年年初目标考核大会。

会上,金川区、永昌县、金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9个定点部门、单位负责人和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11个经现场抽签确定的部门、单位负责人分别汇报了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24年工作目标任务。

“此次现场工作由各县(区)和金昌经开区、发改委、招商局等市级部门以现场抽签的形式开展,‘一把手’限时无稿讲话,媒体记者全程录音录像,其他部门、单位提交书面材料,倒逼负责同志精心谋划、推动工作落实。”李兆林副部长说。

金昌市委巡视员陈继军介绍,金昌市连续5年组织开展“年初定目标、年中定进度、年末定成效”满意度测评,随机叫来“一把手”即兴发言,主要负责同志对全市排名倒数10%的班组和干部进行现场点评和提醒,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干,激励全市干部奋发向上、艰苦奋斗,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实效。

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认为,“金昌模式”之所以成功,除了合理选择产业布局外,“人”是最关键的核心因素。

以金昌经济开发区的“重生”为例,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解决群众问题”。

据介绍,一是加强队伍建设,聚焦“关键少数”,及时调整优化经开区党政队伍,选派懂经济、懂管理、会担当的干部担任经开区主要负责人,提拔党工委书记与管委会主任一起肩负起全面优化队伍专业结构的责任。

二是开展人事改革。建立“内部档案封存、进出身份不变、进出双向选择”的选人机制,实行“双轨制”,将体制内干部任用与岗位聘任分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分开。公司采取“一岗双责”管理模式,对内部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员工推行竞争性招聘和绩效考核管理,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确立“能者上、庸者下、让位”的选人用人导向,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充分激发干部员工工作创业的积极性。金昌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徐琪说:“我们科级干部在副科级干部的领导下工作很正常,有能力的就录用,竞争不过的就下岗。”

此外,深化运营模式,坚持政企分开、管办分开,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管委会+国资公司”运营模式,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金昌市还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建联盟优势,推动链条延伸、补充、强化,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融合、相互促进,构建了“党建引领、企业链接、产业链融合、工作链动态”的党建工作模式,变企业的“单兵作战”为产业的“群体作战”。

回首走过的路,对金昌来说,每一个吸引落地的重大项目都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一个又一个项目、一次又一次论证、一次又一次评议,金昌培养了一批敢做敢为、能干能干的干部队伍,成为金昌除矿产资源之外的另一笔宝贵财富,驱动城市不断转型、高质量发展。

△金昌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绿色含量”不断提升。这组照片由新陇南日报记者丁凯拍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