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够商铺网 45 岁陈勇的养老焦虑,引发对养老问题的深度思考

2024-08-22 06:17:00发布    浏览81次    信息编号:83620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必够商铺网 45 岁陈勇的养老焦虑,引发对养老问题的深度思考

刚满45岁的陈勇开始担心退休问题。通过做一些小生意,陈勇积累了一些财富,拥有一家店铺和两处房产。他原本以为把房租租出去就能解决养老问题。去年,他做了颈椎手术,花了30多万元。这让他意识到一场大病可能会打乱自己原本的养老计划。于是,他尝试接触原本拒绝的保险产品。

什么样的人需要考虑退休问题?有种说法是1963年左右出生的人。也就是说,从1956年到1970年

2010年、2011年出生的人群已进入养老市场,他们养老观念更加开放,经济能力也较强,能够接受更加多元化的养老方式。

记者针对30-50岁的中年人进行了微样本调查,调查显示,56%的人曾经历过如何解决养老问题的焦虑。那么,我们需要准备多少钱才能安度晚年?如何准备这些钱?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瞄准了这块巨大的“银发蛋糕”。新型养老产品不断涌现,如首款15年期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主题基金、新型信托养老产品等。相比于房地产、养老保险、银行储蓄等传统方式,哪些新产品更适合积累养老资金?

现象

中国人民的不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在“抗衰老”方面,

有人说1000万不够养老

我们退休需要多少钱?

据央行2013年第二季度对储户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约46.2%的居民选择储蓄,其中不乏不少年轻职场人士,储蓄是为了养老。那么,我们要存多少钱,才能安度晚年呢?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曾提出一个令人吃惊的观点: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准备1000万元养老未必够。

“几千万元养老都不够。”钟伟给出的解释是通货膨胀,让一个人年轻时攒的、挣的钱,不足以让他在晚年过上舒适的晚年。

当然,这一观点也受到多方质疑。有保险专家指出,未来通胀率到底是多少,谁也无法给出明确答案。因此,1000万不够养老的说法毫无意义。一般来说,退休后的月收入应达到退休前月收入的60%,当然,这个前提是维持原有的生活条件。

如果说千万元养老金只是学者的推论,那么一些银行机构的调查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据汇丰中国不久前发布的全球退休生活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平均每年需要约16.61万元的退休收入才能保证舒适的退休生活。调查还显示,中国内地受访者预期退休生活为20年,而对应的退休储备并不充足,平均只够用10年,缺口达10年。从退休储备年龄来看,中国人平均29岁开始为退休储蓄,晚于全球平均年龄(26岁)和亚洲平均年龄(27岁)。

显然,对于生活艰难的中年人来说,准备退休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为这笔不菲的退休费用做好准备呢?

市场趋势

收益与固定利率紧密挂钩,追求稳定

银行理财产品的“养老卡”

它可靠吗?

在记者的调查中,人们在选择如何规划养老时,购买养老金融产品的比例最高,为21.5%。但什么样的金融产品才符合养老需求呢?

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已有部分金融机构推出养老金主题理财产品,如光大银行推出首只15年期养老金主题理财产品,华夏基金推出行业第三只养老金主题公募产品;“长江养老英达电力信托养老金产品”、“海富通昆仑信托养老金产品”等养老金新产品相继获批。

以往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不适应长期养老需求,因此光大银行开发了首只15年期“益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基准收益率为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每月开户一次。

“客户可以选择分红再投资,也可以选择现金分红,如果采用分红再投资模式,相当于每月复利,长期收益还是有优势的。”金奇算了一笔账,如果一次性投入10万元,选择分红再投资,年化收益率5%,15年后投资者就能获得21.14万元。

基金公司也将目光瞄准了养老金市场,7月18日,华夏基金推出首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以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利率+2%作为业绩基准,这是国内第三只养老金主题公募基金产品。

收益紧跟固定利率,追求稳定,这是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的共同特点。

专家建议

你必须从30岁开始规划退休。退休保险计划不能保证你一生。

如果我们45岁购买了养老保险,希望在55岁退休的时候,每年能拿到10万元的退休金,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投资呢?

高级保险咨询师孙群亚告诉记者,她为一位45岁的客户制定了退休规划,从45岁开始购买养老险,每年投入26万元,连续10年,到55岁退休时,每年可领到10万元,80岁时可一次性领到50万元,保险合同至此终止。

“如果这位客户早点开始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那么他所要交的保费就会少很多。”孙群亚说,养老险买得越年轻,越便宜,一般来说,30岁以后就可以考虑退休问题了。

但是,如果一生只有一份养老保险,还是不够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就会把你辛苦攒下的养老储备消耗殆尽。孙群亚的建议是,先买意外险和重大疾病险,这两个保障到位后,才需要考虑购买养老保险。

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财富管理总经理郭建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医疗费用的不可预测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退休规划,因此在退休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防范疾病风险。

风险预测

未解决的房地产投资情结可能不是“用房养老”的可靠途径

其实,像文章开头陈勇提到的那样,相信有房子养老就无忧的人还有很多,中国人对房地产投资的热情依然很浓厚。

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受访者在制定养老计划时,房产养老模式依然是最多的选择。

不过,银行理财专家并不认同这种养老方式。金奇分析称,目前住宅出租的投资回报率只有3%左右,而商业出租的投资回报率更高,在3%-5%左右。目前五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75%,部分银行甚至可以提高。此外,“以房养老”最大的风险在于未来十年、二十年房子是否会贬值。

前不久,一种在欧美流行了几十年的“以房养老”模式引发了众多关注。这种“反向抵押贷款”模式是这样的:退休时,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或者银行,每月从金融机构领取一笔养老金,而你去世后,房子就归该机构所有。这种被很多人期盼的模式,能否移植到国内市场呢?

郭建认为,这样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上很难落地,至少目前还没有金融机构能够推出这一业务。房价走势不确定性较大,如果未来房屋价值贬值,金融机构将很难把控风险。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退休感到焦虑

养老设计仅处于“基础配置”层面

养老焦虑来得早

担心通货膨胀、感叹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打算靠养老金养老……昨日,本报围绕“退休规划”话题展开了一项微调查。

通过邮寄发放和问卷填写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被访者中私营企业主占36%,国家机关公务员占12%,科教文卫领域占10%。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的占90%,40至50岁之间的仅占10%。他们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居多,占54%;10万至30万元的占32%;50万元以上的占6%。

调查结果显示,56%的受访者对养老问题感到焦虑。其中,最大的焦虑来源是“现行养老体系和养老保障不够完善”,占比近40%。此外还有另外三种“担忧”:担忧通货膨胀,占比19.1%;担忧独生子女家庭结构脆弱,占比17%;担忧未来楼市不确定性,占比11.7%。

对未来养老的担忧,让不少人开始规划养老。然而,通过问卷分析,记者发现,受访者的养老规划依然过于单一。其中,43%的人计划靠养老金养老,仅有21.5%的人愿意购买养老金融产品。

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明显淡化,仅有11.4%的受访者选择这一选项,而购买商铺、租房等不动产投资则受到近四分之一受访者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在“您对养老金理财产品的盈利预期是什么?”这一选项上,86%的受访者选择“以稳健为主,年化收益5%-10%左右”。如此高的统一程度,说明普通百姓依然偏好投资以稳健为特点的银行理财产品,且更关注中低风险水平的产品。

而对于“哪种金融产品可以作为养老工具的补充”的问题,大多数人选择了银行存款,看来银行存款作为传统的个人资产保值增值方式,收益稳定、风险较低,还是受到不少人的青睐。

退休规划微调查

您的退休焦虑源自何处?(可多选)

担心通货膨胀 19.1%

B. 没有良好的投资渠道 9.6%

C. 担心未来楼市的不确定性 11.7%

D.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脆弱性17%

E现行养老金体系和养老保障尚不完善 38.3%

F 其他 4.3%

您的退休计划是什么?(可多选)

A 养儿防老 11.4%

B 购买养老金融产品 21.5%

C 购买商铺 8.9%

D 依赖社保、养老金等 43%

E 养老住房 15.2%

如果您计划购买退休金融产品,您对其盈利能力的预期是什么?

高风险高回报4%

B 收益稳健,年化收益5%-10% 86%

C. 只保本金10%

您会选择什么理财方式作为您退休工具的补充?(可多选)

A基金定投21.5%

B购买保险产品 17.2%

C 银行存款 26.9%

D 购买黄金 11.8%

E 投资股市 10.8%

F 其他 11.8%

当您想到退休问题时,您是否感到焦虑?

A 为 56%

B 否 44%

(注:样本共50个,涵盖各行各业,90%年龄在40岁以下)(王静)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