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水处理:工业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总结

2024-08-14 14:04:27发布    浏览78次    信息编号:82698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环保水处理:工业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总结

环境水处理

目前,处理工业氨氮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常用的吹脱法、吸附法、膜技术、化学沉淀法、化学氧化法等属于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又可分为传统硝化反应硝化法和新型短时硝化反硝化法、同步硝化反硝化法、厌氧氨氧化法等。

但由于水质指标不同、工艺条件的限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所采用的处理技术有很大差异,例如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常采用吹脱-生物法、吹脱-断点氯化法、化学沉淀-生物法等;在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考虑到成本与效益问题,常采用吸附法、生物法等。笔者将对氨氮废水的不同处理技术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为其工业处理过程中工艺方法及设计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1.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高浓度氨氮废水是指氨氮浓度大于500mg/L的废水。随着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制药等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含量急剧增加。氨氮污染源多,排放量大,排放浓度越来越高。目前,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采用吹脱法、化学沉淀法等。

1.吹扫法

将空气通入废水中,使废水中的溶解气体和挥发性溶质由液相转移到气相,从而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过程称为汽提。常见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吹脱法的基本原理是气液相平衡和传质速率理论。将氨氮废水的pH值调节为碱性,此时铵离子转化为氨分子,然后将气体通入水中,使之与液体充分接触。吹脱剂中溶解的气体和挥发性的氨分子通过气液界面转移到气相中,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通常用空气或水蒸气作为载气,前者称为空气吹脱,后者称为蒸汽吹脱。

蒸汽吹脱法效率较高,氨氮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但能耗较大,一般用于炼钢、化肥、石油化工等行业,其优点是经吹脱处理后氨气可循环回收,氨气中氨氮含量可达30%以上。空气吹脱法效率虽然低于蒸汽法,但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当氨氮总量不高时,空气吹脱法较为经济。同时可用硫酸作吸收剂吸收吹脱的氨氮,生成的硫酸铵可制成肥料。但在大型氨气吹脱塔生产过程中,水垢的生成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加装喷水系统可有效解决软垢问题,但喷水装置无法消除硬垢。另外,低温下氨氮去除率低,吹脱气形成二次污染。因此,吹脱法一般与其他氨氮废水处理方法联合使用,采用吹脱法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预处理。

许多学者对利用空气吹脱法处理不同氨氮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得到了最佳空气吹脱工艺条件,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反萃取法适宜的pH值一般在11左右;

(2)从经济因素考虑,30-40℃左右的温度较为可行,且处理率较高;

(3)脱漆时间约为3小时;

(4)气液比约为5000:1,汽提温度越高,气液比越小;

(5)经过汽提后废水浓度可降至中、低浓度;

(6)反硝化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虽然吹脱法可以去除大部分氨氮,但处理后的废水中氨氮仍然高达100mg/L以上,不能直接排放,需要后续深度处理。

2、化学沉淀法(磷酸铵镁沉淀法)

化学沉淀的原理是向氨氮废水中添加含Mg2+和PO43-的试剂,使废水中的氨氮和磷以鸟粪石(磷酸铵镁)的形式沉淀下来,同时回收废水中的氮和磷。

化学沉淀法优点在于:工艺设计和操作比较简单;反应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抗冲击能力强;脱氮率高,效果明显,生成的磷酸铵镁可作为无机复合肥料,解决了氮素回收和二次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磷酸铵镁沉淀法适用于处理氨氮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表2总结了一些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案例。

通过表2对比可知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适宜条件为:pH值为9.0左右,n(P):n(N):n(Mg)为1:1:1.2左右,磷酸铵镁为1:1:1.2左右。沉淀法脱氮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一般可达90%以上。

2.低浓度氨氮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由于技术和处理成本原因,我国很多企业在排放废水时只对COD进行深度处理,往往忽视了低浓度氨氮的处理。废水中氨氮的主要成分有两种:一种是由氨水形成的。氨氮是由无机氨形成的,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等。氨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类污水在回用时,还会对管道中的金属造成腐蚀,缩短设备管道寿命,增加维护成本。目前工业上常用处理低浓度氨氮的技术主要有吸附法、断点氯化法、生物法、膜技术等。

1.吸附法

吸附是一种或多种物质(称为吸附质)在另一种物质(称为吸附剂)表面自动发生浓度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物质从液相或气相移动到固体表面的过程,是一种物质的传递现象。

吸附是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吸附法常采用多孔固体作为吸附剂,根据吸附原理不同,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最理想的方法是离子交换吸附,它属于交换吸附法的一种。它是利用吸附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废水中的NH4+进行交换,吸附NH3分子,达到除去水中氨的目的。这是一个可逆过程,离子间的浓度差和吸附剂对离子的亲和力为吸附过程提供了驱动力。

常用的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剂有:沸石、活性炭、煤、离子交换树脂等,这些吸附材料根据其吸附原理不同,对不同的吸附质有不同的吸附效果。

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低浓度氨氮废水,对于高浓度氨氮废水,采用吸附法会因频繁更换吸附剂而造成操作困难,因此需要结合其他工艺,协调反硝化过程。

吸附法所用的吸附剂很多,但不同吸附剂对废水中氨氮的吸附量差别很大,表3比较了部分吸附剂的吸附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传统的吸附剂如沸石、交换树脂等,对氨氮的处理率较高,一般可达90%以上。

2.断点氯化法

断点氯化是污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反硝化工艺,其原理是将氯气通入氨氮废水中,使之达到某一临界点,使氨氮在化学过程中氧化成氮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NH4++1.5HOCl→0.5N2+1.5H2O+2.5H++1.5Cl-

断点氯化法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效果稳定,去除率可达100%;此法不受含盐量、水温影响,操作简便;有机物含量越少,氨氮处理效果越好;不产生沉淀;初投资小,反应迅速、完全;能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但断点氯化法只适用于低浓度废水的处理,因此多用于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此法的缺点主要有:液氯消耗量大,成本高,液氯的储存和使用安全要求高,反应副产物氯胺及氯化有机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原水水质为西北某镍钴生产基地某车间产生的废水。当70%的废水经吹脱工艺去除出水中的氨氮后,再经断点氯化法处理后,出水中的氨氮浓度

黄海明等对断点氯化法去除NH4+-N进行了研究,采用模拟废水与实际废水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初始浓度的废水,当pH=7、Cl-与NH4+质量浓度比为7:1、反应时间约为10~15min时,NH4+-N去除率高达98%。

3. 生物方法

生物法是指废水中氨氮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氮气的过程,其反硝化途径如图2所示。废水(BOD/COD>0.3),氨氮可用生物方法去除。

采用生物法处理氨氮废水时,有机碳的相对浓度是主要考虑的因素,维持最佳碳氮比也是生物法成功的关键之一。

生物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无二次污染、经济等优点,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易受温度、有毒物质影响,对操作管理要求高,应用中要考虑某些物质对微生物活性和繁殖的抑制作用。另外,高浓度的氨氮对生物硝化过程有抑制作用,因此,在处理初始质量浓度的氨氮废水时,

J. Kim等人利用小球藻处理废水中的氨氮,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4小时的滞后期后,小球藻在48小时内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50%。

(1)生物硝化反硝化技术

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过程是指在好氧条件下,在硝酸盐细菌和亚硝酸盐细菌的作用下,氨氮被氧化成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再通过缺氧条件,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从而达到反硝化的目的。

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方法中,比较成熟的方法有A/O法、A2/O法、SBR序批处理法、接触氧化法等,它们具有效果稳定、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成本低廉等优点。但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补充相应的碳源才能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增加了运行成本;碳氮比较小时,消化液需回流,增加了反应池的容积和功耗;硝化菌浓度低,体系投加碱量大等。杨晓军等通过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某炼油厂气浮池出水中的氨氮。实验结果表明,当氨氮、COD容积负荷为0.04~0.08、氨氮浓度为0.30~0.84kg/(m3˙d)时,处理水中氨氮质量浓度均小于5mg/L。

(2)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A.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是在同一反应器中,在好氧条件下,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阻止亚硝酸盐的进一步氧化,然后直接在厌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或外界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亚硝酸盐反硝化生成氮气的过程。

与传统生物反硝化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以下优点:对于活性污泥法来说,可节省25%的供氧量,降低能耗;节省碳源,在一定情况下,可提高总氮的去除率;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减小反应器体积。但由于亚硝酸菌与硝化菌之间关系密切,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同时对两类菌产生影响,而且各因素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这就给短期硝化反硝化条件的控制带来了困难。目前,短期硝化反硝化技术还处于人工布水实验阶段,对这一现象的理论解释还不够充分。

B.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当硝化与反硝化在同一反应器内同时进行时,称为同时硝化反硝化(SND)。废水中的溶解氧受扩散速率限制,在表面,溶解氧浓度较高,有利于好氧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生长繁殖。而越深入絮体或膜内,溶解氧浓度越低,形成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占主导地位,从而形成同时硝化区,即反硝化过程。

邹连培等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当DO为1mg/L、C/N=30、pH=7.2时,COD、NH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6%、95%、92%。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或减少反应器中的DO浓度后,TN的去除率都会下降。

同时硝化反硝化法节省反应器,缩短反应时间,能耗低,投资少,但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其机理和动力学模型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工业化应用还难以实现。

(3)厌氧氨氧化技术。

厌氧氨氧化是指微生物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以NH4+为电子受体,以NO2-或NO3-为电子给体,将NH4+、NO2-或NO3-转化为N2的过程。

何艳等研究了该工艺与厌氧氨氧化工艺组合处理“中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具有硝化活性的污泥中即可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不超过250mg/L的条件下,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0%和90%。目前,该工艺与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工艺条件,提高组合工艺在实际高氨氮废水中去除总氮的效率。厌氧氨氧化技术可显著降低硝化反应的充氧能耗,省去了反硝化反应,外源电子供体可节省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所需的中和剂,产生较少的污泥。但迄今为止,其反应机理、参与菌种及各项操作参数尚不明确。

4.膜技术

(1)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下,通过半透膜选择性地截留溶质,从而将溶质与溶剂分离的技术,具有能耗低、无污染、技术先进、操作维护简单等优点。

在利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设备给予足够的压力,水透过选择性膜析出,可作为工业纯水,而膜另一侧的氨氮溶液浓度则相应升高,成为可处理回用的溶液。实际操作中,施加的反渗透压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反渗透装置所需的能耗随之增大,而效率则降低。

徐永平等研究了反渗透处理碳酸钾生产车间NH4Cl废水工艺,实验装置采用反渗透膜(NTR-)滤池,研究结果表明:在膜技术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氯化铵质量浓度最好在60g/L以下,在此浓度条件下,设备氨氮去除效率较高,一般大于97%,各项技术指标均合格,可在实际生产中运行。

(2)透析

电渗析是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离子从电解质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电渗析可以高效地从废水中分离出氨氮,且该方法初投资小,能耗及试剂消耗低,操作简单,水利用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副产物。

唐岩等采用自制电渗析装置处理进水电导率为2920μS/cm、氨氮浓度为534.59mg/L的氨氮废水,结果表明:电渗析电压为55V,进水流量为24L/h。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水可得到有效的脱氮,出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13mg/L。

3. 不同浓度氨氮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比较

不同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见表4。

通过以上方法的讨论可以看出,目前针对工业废水高浓度氨氮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预处理,然后选择其他方法进行后续处理,虽然能够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结垢、二次污染的问题;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和传统的生物法,化学法部分处理技术尚不成熟,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应用,不能满足工业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深度处理的要求;生物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二次​​污染问题,满足工业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深度处理的要求,但是微生物的选择和驯化尚不成熟。

四、结论

随着国家对氨氮排放标准的提高,工业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针对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多种脱氮技术的组合、氨氮回收综合利用将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