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镍行情来袭,新能源汽车价格会否继续涨涨涨?

2024-08-13 21:16:45发布    浏览124次    信息编号:8261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妖镍行情来袭,新能源汽车价格会否继续涨涨涨?

近期,“妖镍”行情笼罩全球。3月8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价盘中一度暴涨逾100%,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250%,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上海镍期货也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3月7日至3月9日涨幅分别为12%、15%和17%。

自3月7日起,上海镍期货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在国内外市场双重影响下,新能源汽车电池重要材料电解镍价格也随之飙升,继“芯片荒”、“锂​​荒”之后,“镍妖”来袭,新能源汽车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吗?

“镍怪兽”引发停牌及交易规则变更

当地时间3月8日,在镍价突破10万美元大关之际,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宣布暂停镍交易。LME还决定推迟原定于2022年3月9日交割的所有现货镍合约的交割。

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发布的最新公告中,LME表示,预计不会在3月11日之前恢复镍期货交易,预计将对所有直接镍合约设置10%左右的价格限制。

当地时间3月9日,伦敦金属交易所首席执行官(CEO)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暂停和取消部分镍交易是“正确的决定”,稳定市场是交易所的责任。

3月9日晚间,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发布关于暂停部分镍期货合约交易一天的通知,自3月9日晚间夜盘交易起,镍、镍、镍、镍期货合约暂停交易一天。

为什么镍是恶魔?

俄乌冲突爆发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月2日更新公告,宣布禁止俄罗斯镍期货交割,引发镍期货价格上涨。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2021年俄罗斯镍矿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位居第三。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镍市场呈现碎片化状态,受俄乌局势不确定性、库存低位、成本支撑、交易被迫平仓等因素综合影响,短期内镍价维持强势。

中长期来看,镍市取决于俄乌局势发展,以及产业链价格传导和下游接受程度。极端情况下,未来若俄罗斯镍供应和产量消失,2022年开始全球镍行业供需平衡将由过剩转为短缺。

“镍魔”危害新能源汽车

近期镍价上涨,让原本就面临“芯片荒”、“锂​​荒”等不利局面的新能源汽车遭遇新的打击。

数据显示,受惠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镍价自去年以来持续温和上涨,2021年中国电解镍现货市场价格达13-15万元/吨,2022年初已上涨至16-17万元/吨。

近期市场行情导致电解镍价格大幅上涨,3月9日金川集团电解镍(大板)出厂价为29.27万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5.14万元。

镍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制造的关键上游原材料,主要用于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造。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镍需求增强。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正在加速,随着俄乌局势持续恶化,全球镍供应短缺将进一步推高镍价,加大电动汽车等终端行业的成本压力。

新能源汽车价格会涨多少?

据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伦敦镍价已由2万美元/吨上涨至5万美元/吨,8系单次充电60KWH的新能源汽车(采用811型三元电池的单次充电60KWH的新能源汽车)镍原材料成本上涨约1万元人民币。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镍价大涨对国内汽车销量影响不大。他表示,镍价大涨更多的是一种炒作,长期影响有限。不过现阶段,车企在电池成本方面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进入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经历了一轮涨价潮,比亚迪、特斯拉、小鹏、大众、威马等车企均上调了新能源汽车价格,涨幅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针对旗下黑猫、白猫车型订单暂停,欧拉品牌CEO董宇东直言:“2022年原材料大幅上涨后,部分车型给公司带来了巨额损失,单辆黑猫车型的亏损就超过万元。”

虽然价格上涨,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并未受到影响。据乘联会统计,2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由去年同期的8.1%提升至21.8%,累计零售量达27.2万辆,同比增长180.5%。

正在选车的消费者李先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看过的车型中,价格普遍上涨,但幅度有限。对于选择哪款车的问题,李先生表示,“上牌照确实不容易,反正都涨价了,幅度都差不多。”

面对“镍恶魔”,汽车行业该何去何从?

为应对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局面,国内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已制定应对措施。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电池材料上涨是大趋势,他们在相关供应链上已早早布局,做好了充分准备。

此外,加强相关技术研发,摆脱对镍、锂、钴等资源的依赖,也能分担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孔法伦建议发展和推广以“钠”和“氢”为主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替代锂、镍、钴等材料电池。他表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制造的重要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锂、镍、钴资源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80%和90%,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021年7月,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虽然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池低,但却是解决我国锂、镍、钴资源依赖进口、受制于人问题的“第一步”。

交付受阻,新能源汽车面临成本与质量双重挑战

连日来,国际及地区局势动荡,让本就紧缺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雪上加霜。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持续短缺、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纯电动汽车。在涨价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作为受压一方的消费者,还面临着长时间提不到车的尴尬境地。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遭遇信任危机。

涨价、停产消息不断

新能源汽车市场或面临洗牌

虽然充电、续航等问题始终存在,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占比却逐年大幅提升,这样的表现自然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98.9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44.4万辆,占比81.8%。但进入2022年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处于涨价状态,其中纯电动汽车价格波动较大。一方面是受到原材料紧张、芯片短缺等外部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补贴退坡的内部诱因,迫使车企不得不通过涨价来缓解压力。目前,已有多家传统新能源车企、新车品牌宣布上调新车售价,涨幅从2000元至21088.8元不等,这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同时,涨价后的新车依然无法克服产能紧张的问题,消费者还要承担长期无法交付新车带来的额外损失。

据国内媒体最新调查,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多数品牌纯电动车型供不应求,出现“一车难求”现象。新品牌库存车极少,订车周期短则数周,长则4个多月。相比之下,传统品牌库存车较多,部分车型还有现金优惠,如大众ID系列普遍有1.3万元左右的现金优惠(仅供参考)。

涨价确实能暂时缓解部分新能源车企的成本压力,但对于一贯主打高性价比的低端车型来说,涨价无异于找死。因此部分车企干脆停产低端车型,及时止损,同时也为中高端车型的产能让路。但这或将导致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结构逐渐向中高端倾斜,低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被压缩。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