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长城:一部浩繁的史书,见证历史沧桑巨变

2024-08-09 01:08:14发布    浏览121次    信息编号:81812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榆林长城:一部浩繁的史书,见证历史沧桑巨变

榆林长城

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如卧坡长虹,又如腾飞巨龙,横亘在中华大地上。长城中段,素有“九边镇”之称的榆林,可以说是镶嵌在万里长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长城蜿蜒曲折,绵延不绝,留下了斑驳的历史印记。

© 梁良平

时光的琴弦奏出永恒不变、与当下相通的旋律;历史的笔触描绘出岁月的沧桑。榆林长城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横跨府谷、神木、榆阳、衡山、靖边、定边六个县市。从古至今,它始终巍然屹立在北方大地,抵御千军万马。

©刘江

第 01 部分

榆林长城,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榆林依山傍水,北眺河套,南望三秦,战略位置十分优越。自战国秦朝修筑长城以来,这里自秦汉以来就以军事要塞而闻名。历史上,战国、秦朝、隋朝、明朝的长城均经过榆林,总长1600余公里。被专家学者称为“长城博物馆”。

© 张希利

榆林最古老的长城,应该是战国时期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修建的魏长城,这段魏国统治者为防御秦国入侵而修建的长城,至今在榆河镇等地还残存着遗址,诉说着古代战争与火药的故事。

©王锡红

秦长城始建于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为抵御匈奴而建。在红石桥乡左街村、秦河乡古地卯村、镇北台等地均有出土秦长城遗址及文物。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只剩下断壁斑驳,但仍可想象这里昔日的辉煌。

秦始皇时期,北方匈奴经常骚扰北方郡县,于是他派大将蒙恬击退匈奴,并率领人民修筑长城,把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就是这样修建的。榆林秦长城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韩笑

榆林地处长城腹地,榆林境内明长城长达800余公里,长城沿线多处被评为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万里长城最大的烽火台——镇北楼,是榆林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榆林的文化地标。

© 曹丽萍

秦朝明月犹在,战火硝烟飘散千年。在榆林这片土地上,无论是最古老的战国秦长城,还是令人神往的隋代长城,还是雄伟独特的明长城,在历史的硝烟中,很难寻觅到昔日的繁华。但从秦直道到明长城,边塞榆林始终以厚重的现实,站在回望历史的路上。

©刘亚庆

第 2 部分

榆林长城,雄伟的堡垒

作为“九边重镇”,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榆林,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长城,尤其是明朝。在明朝,榆林的地位非同凡响,而榆林明长城也是万里长城中最早真正以城墙作为防御体系的城墙,在中国长城史上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李斌

说到榆林明长城,就不得不提到为榆林做出卓越贡献的“榆林之父”俞子俊。明朝时期,随着蒙古各部不断入侵河套平原,延绥镇成为防御重点。为了保障边境百姓的平安,时任延绥巡抚的俞子俊向朝廷提出在榆林城北修筑长城,结合原有的营垒、炮台,建立长城防御体系的建议。

© 董实

据史料记载,成化十年(1474年),余子俊上奏朝廷,修筑边墙,至此,延绥镇边墙已修筑完毕,东起清水营,西至花马池,绵延1770余里。这条边墙在后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延绥地区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铜墙铁壁,也使榆林成为西北重镇。

© 吴延锦

如今,连绵不断的烽火台,让人仿佛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每座炮台都有动人的故事,每座炮台都是历史的印记。从府谷皇甫川堡到镇北楼,从榆林渭城到定边三山堡,每一段长城都有往事的洪流,每一个路口都有时光的波涛声。

© 刘芳

第 03 部分

榆林长城,多彩文化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在榆林,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织融合,孕育了深厚的人文历史。绵长的长城,锻造了榆林人的脊梁。穿越时光长河,榆林长城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 张文杰

如今,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积淀,让长城、墩台、古城堡逐渐从雄伟的防御工事,变成了一种文化的符号和象征,长城是历史内涵的缩影、文化的延伸,榆林长城与沙漠、戈壁融为一体,被时间磨损的残垣断壁,给人一种凄然的壮丽之感。

© 李明

进入新时代,长城所蕴含的文化功能日益凸显,成为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文化瑰宝,高举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探秘榆林长城,浴血奋战的沙场历程虽然结束了,但长城精神孕育出的独特文化形态,为长城文化的丰富增添了别样的光彩。

© 付永浩

一千多年来,长城巍峨耸立,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屹立在辽阔的平原上,屹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纵观陕北,榆林长城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讲述着千年文明。

© 张晓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