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旧书业的发展变化:宁福泰先生的 33 年旧书经营之路

2024-08-03 02:09:18发布    浏览58次    信息编号:8109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济南旧书业的发展变化:宁福泰先生的 33 年旧书经营之路

宁福泰先生接受专访。摄影:杨文飞

2013年,宁福泰在旧书市场整理旧书。 永建 摄

我是章丘明水人,1946年出生,是第三届(1966年毕业)高三的班主任,文革两年,1968年春我下乡,在日照呆了近三年。1970年底回国,在工厂工作。1978年恢复高考,我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大学四年,有工资。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2007年退休。从1985年开始,我作为业余爱好开始做旧书生意,退休后也一直坚持做下去。33年来,我辗转多地,亲身经历了济南文化市场特别是旧书生意的发展变化。

1983年,英雄山早市自发成立

我做旧书生意,是因为爱书,那时候,我也是常客,大概是1983年左右,英雄山脚下大树林广场自发形成了一个早市,在这片树林的东墙脚下,有一些卖菜的,那时候,晨练、转山的人,都会带点菜过来。英雄山早市一两年后就发展起来了,那时候很繁华,每天都有集市,经十路以南,马鞍山路以北,形成了一个综合市场,摆摊只收一两毛钱,而且在油店新村后面还有一条马路,义和村、新义村都有摊位。那时候,不但有零售,还有批发,包括外地来的,一卡车一卡车的货物在卖。现在除了原来卖的蔬菜,吃穿住行,花鸟虫鱼什么都有卖。

1985年前后,我在英雄山早市上看到一个老人卖线装书,是私塾用的课本,比如四书五经等。受此启发,我也开始卖一些剩余的旧书。与此同时,1985年、1986年又出现两个人卖新书,一个推三轮车,一个推独轮车。推三轮车的是第一机床厂的老万,比我大一点。拉车的是个新华印刷厂的退休职工,姓杨,大家都叫他老杨。新华印刷厂印书,新书很多,但还是缺少社科等书籍。那时我纯粹是业余时间干,弄点书来,让岳父干点活,后来就雇人干,星期六、日都干。

当时废品站只收书,不能卖书。

我刚开始做旧书生意的时候,都是在公共店铺里收废旧物资,比如临翔南街的大来兴废品收购站,在人民商场对面马路南边。但那时候是计划经济,公共废品收购站只能收不能卖。市中、里下收的货,全部被送到铁路旁边的北关仓库,再运走。当时我的一个邻居正好在市中的废品仓库工作,他告诉我:“废品场收的书,都归我。”那时候仓库有销售权,我就跑到北关仓库去挑书。那时候货源很多,出版社都在市中心,北关仓库里的新书都是一包一包的,有出版的样书,也有卖不出去的书。每家每户收的书,也都放进仓库里。 那时,旧书堆积如山,书价仅为几分钱一斤。

1994、1995年以后,自由市场开始兴起,个体收废品车、三轮车逐渐取代了公共收废品站,当时济南很多旧书、旧报纸都运到阳新,然后卷成鞭炮。一时间,我们这些做旧书、新书生意的人,都到阳新去挑书,阳新从收旧书、卷鞭炮逐渐发展到收旧书、卖旧书,后来开始印制盗版书,后来因为涉及盗版书而被取缔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二手书行业经历了几次迁移。

英雄山早市一直持续到1994年6月,烈士陵园东边山脚附近苗圃上建起别墅,市场才关停,说影响交通。水果批发市场把外面树林里的早市关停了,然后把水果批发市场改建成以批发书籍为主的文化市场,里面卖新书,外面呢?卖旧书。当时,二手书店大概有100到200家,柜台和地摊大概维持了三四年,地摊火了,招人来了。后来市场经理又有了一个主意,说场地有限,如果要卖古书,可以按一米半收费,我们这些卖旧书的人,只好摆一个大摊子,占地方很大,钱也赚不多。

撤离后,我们去了海游文化市场,它位于干市桥以北,顺河高架路以东。这一带以前是振业火柴厂的旧书店。我们在那里继续做了一年旧书生意。这大概是1999年。那里至少有180家旧书店。当时有些人还去老东门地区的大义文化市场,那里可以卖旧书。

在海游待了一年,那边开发,建楼房,我们这些旧书商没地方去,就又回到了英雄山。森林最西端有个儿童游乐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旧址。我们在那里干了三四年,后来他们开始建新楼房,就不让我们干了。2002年,我们被赶出来后,就联系了中山公园,是自己联系的。啊,迫于生计,总得找个出路,找个地方。

80年代末到90年代,工厂改制,有的工人下岗,有的工龄买断,他们想办法做起来。因为做旧书生意不需要很多资金,三五百块钱就可以做起。这个产业解决了不少困难工人的生存问题。

中山公园旧书市场成为全国知名

中山公园本身没有其他项目,只是在温室苗圃里划出一块区域来发展图书。起初用一些水泥板搭起平台,让学生自带柜子存放书籍,后来又建起简易店面。中山公园旧书市场规模最大的时候,有约200家店铺和柜台。每到周末,很多爱读书的教授、学者都喜欢来这里,包括社科院和大学的教授、学者。报社里也有很多知识分子。这里大概是全国除北京以外最大的旧书市场了。

山东其他城市没有专门卖旧书的市场,但是有卖旧书的文化市场,比如德州、周村、临沂等地。中山公园市场的年轻人后来也经常去德州,去的时候带点货过来。买点货再回来卖。

2013年6月,中山公园旧书市场因消防不合格停业整顿,一年后重新开放。由于建筑不防火,消防不达标。原来的市场四周都是商铺,一个大院子,一个西院子,东西院子周围都是板房。重新开放后,拆掉临时搭建的房屋,用围墙围出一小块区域,面积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国棉四厂附近的诚通文化城,原本是一个以经营邮票为主的文化市场。2002年中山公园刚开始卖旧书的时候,每周末在诚通文化城东侧也有一些卖旧书的地方。后来,中山公园的旧书市场做大了,也把国棉四厂的旧书商吸引过来了。2013年,中山公园旧书市场因消防问题停业整顿,这期间,一些经营户到国棉四厂租了文化城二楼的房间卖书。一年后,中山公园旧书市场恢复后,原来的简易房间取消了,只留柜台,部分旧书销售转移到诚通文化城。经营户们再也没有搬回去,因为那里的店铺收费更便宜,而且是单独一个房间,可以卖书,还可以用电脑开网店。

药王楼古玩城原是宏基堂的工厂,后来因经营不善,仓库改建成了文化市场,2011年前后,那里开始设立古玩摊位,起初有几十个摊位,后来发展到三四百个摊位,与英雄山文化市场一北一南,形成了济南两个规模相当的古玩市场。中山公园旧书市场停业整顿那一年,我和部分商户到药王楼做了些调研。太厉害了,不然也没地方去。

因为爱好,退休后我依然坚持在旧书摊

2007年我正式退休后,就一直做旧书生意。今年龚先生因为家里有事,没有去书展。我是卖书生意最老的了。要说做旧书,没有人比我更早开始做这个生意。改革开放四十年,我总共做旧书有三十三四年了。我的藏书大概有二十吨左右,我家里的书都堆满了天花板,楼顶的小房间里也堆满了书。全是书。

这些年,我也捡到过便宜,有一次我捡到一张郭沫若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的书法,一般人很难认出来,他当废纸了,我给他几百元,他高兴了。内容是王安石的一首诗,我当时卖了十万,要是现在卖,就二十、三十万了。

我不是每天都开摊,只有周六、周日才会开,顾客很多,就像集市一样。其他日子,书市人烟稀少,但还是有人卖书。我有退休金,不靠这个谋生,只是爱好而已。靠这个谋生的也有,也有夫妻二人,有的来自济南附近,有的来自安徽、河南等外省。

2005年以后,很多人不仅摆书摊卖书,还加了网络卖书。摆书摊只是为了维持温饱。孔夫子旧书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面向全国,也有人上网。他有几万本旧书,每天都会发货出去,他的一些外地客户,不管价格多少,都可以在网上买。有的书在书摊上卖三五块钱,在网上可以卖到三五十块钱。我理解,网上每个月能卖几万块钱,很难,除非你正好收到好的字画。我大概在2006、2007年开了网店,最开始是我女儿开的,当时我女儿刚毕业,还没有工作,后来我女儿工作了,我老公去照顾孩子了,网店就停了。

英国和威尔士边境上有一个小镇叫海伊,镇上聚集了三四十家二手书店,有“世界旧书之都”之称。济南是省会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出版社、文化科研机构众多,距离京津也比较近,北方货源充足,文化氛围浓厚,书香四溢,所以我们的二手书文化产业应运而生。希望省、市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点,给它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更大。我们何不也打出“旧书城”这样的称号,在泉城的名片之外,打造一张文化名片?岂不妙哉?

本报记者 郑西平 通讯员 刘晨曦

实习生 董映雪 杨青青 严胜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