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收购站老板尚丙辉:用爱心温暖流浪者,荣登中国好人榜

2024-07-27 14:03:53发布    浏览54次    信息编号:8031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废品收购站老板尚丙辉:用爱心温暖流浪者,荣登中国好人榜

如果说一位亿万富翁向慈善机构捐款100万元是常有的事,那么一位拾荒者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处和一日三餐就并非易事,更别说支付他们的医疗费用并送他们回家了。

别人做不到,尚炳辉却做到了。他是广州一家废品回收站的老板,经营垃圾十余年,却被誉为“最美垃圾王”。多年来,他用经营废品回收站的收入,收留和帮助了许多无家可归的人。

2014年底,以尚炳辉名字命名的“尚炳辉流动人口关爱工作室”在广州正式开业,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温暖。2015年4月,尚炳辉荣登“中华好人榜”。今年12月20日,工作室迎来一周年。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帮助过百余名困难群众。

公益工作室成立一周年,尚炳辉在志愿者的组织下,在武警医院举行了庆祝活动。他依然每天处理垃圾废品,挣着血汗钱。拿着挣来的钱,他再次来到流浪者的“领地”,给他们送去食物和生活用品。不过,一年多来,他的公益观发生了变化。

“我也曾经经历过困难,但多亏了好心人的帮助,我才得以渡过难关。后来,我继续行善,帮助别人,希望把别人对我的善意传递下去。”

过去,尚炳辉的助人“模式”离不开救助。他把收购废品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救助无家可归者。对愿意回家的无家可归者,他出钱买票,帮助他们回家;对不能回家、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无家可归者,尚炳辉做起了长期救助:每月分几次送去食品、油料物资,给无家可归者五六百元“应急款”。目前,得到他长期救助的无家可归者共有5人。而这一切救助,都靠尚炳辉一人维持。

但时隔一年,尚炳辉对自己的慈善行为有了更多的反思:“扶弱济困难道只能是‘供养’吗?”他隐约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慈善模式。

然而,受过帮助三年的黄先生,因找不到他要钱,上个月将他告到派出所,尚炳辉“心疼”了,除了柴米油盐,还有生活费……尚炳辉沉思:帮助里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伤心:“一碗饭带来感恩,一袋米带来仇恨”

10年来,尚炳辉作为一名基层公益工作者,帮助了数百名困难农民工;他尽己所能为贫病老人筹集医疗费;他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宿,十年如一日。虽然在做慈善的路上遭遇过别人的误解和质疑,但尚炳辉很少理会这些评论,坚持帮助别人的初心。

然而,中国有句俗话,很耐人寻味:一碗饭让人感恩,一袋米让人仇恨。近日,这句话被“天河好人”尚秉辉证实。

11月20日,一通电话传唤“天河好人”尚炳辉来到广州市天河区元岗派出所。尚炳辉赶到派出所,惊讶地发现报警的人竟是自己赡养了三年多的老人黄先生。原来,是派出所通知尚炳辉来接人。

黄先生1994年来到广州,在火车站遭遇抢劫后,一直在外流浪,曾在东站铁路旁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因拆迁整顿,几经周折才找到现在的住所。3年前,黄先生独自住在天河汽车站附近的山林里,靠捡废品为生。如今已86岁的他,已没有了四处流浪的体力。3年前,尚秉辉找到了他,经常来看望照顾他,每周都给他送来油米肉维持伙食,每月还给他提供500元零花钱。

但老人并不同情尚炳辉。每当尚炳辉帮助别人时,老人就会不高兴。“上次我帮助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他说:‘那人比我年轻那么多,你帮他干什么?’”老人屡屡要求尚炳辉不要帮助别人,这让尚炳辉很头疼。

今年尚炳辉的生意亏损十几万,手头很紧。今年春节,他请流浪汉吃饭,给每人发了100元红包。老人却生气地说:“以前你每人给我500元,你是不是因为出名,就瞧不起我了?”今年8月,尚炳辉因腿伤住院,老人联系不上,就到尚炳辉工作的废品收购站,和他吵了一架。

当晚在派出所,尚炳辉问老人:“你为什么不来我家找我,而是来派出所报警?”原来,老人怕尚炳辉家里人不高兴,自己不好意思,非要报警找他,其实就是想要钱。最后尚炳辉给了老人200块钱,安慰了他一番,才放他回去。

是否害怕受到受助人的“责备”,名誉受损?“害怕?我从来不在乎这些事情,我用行动来证明我的初衷,这些受助人的责备,不会影响我的名誉,但会有些丢脸。”

尚炳辉说,当时自己有点难过,“我对他比亲生父亲还好,他却这样对我。”他开始生气。但后来想通了,人老了,就像小孩子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我不管他,他这个老鳏夫怎么办?

其实,老年人不缺社会救助的机会,为什么不住养老院呢?“老人说,自己不符合条件,又过惯了自由的生活,怕适应不了,又不同意去救助站,所以一直在外面住,接受救助。”后来,老人意识到自己不对后,还去道歉了两三次。

反思:一个“好人”角色应该做什么?

其实,这已经不是尚炳辉做好人以来第一次受委屈了。尚炳辉曾经在天河汽车站救过一位乞讨的60多岁老人,不仅租了房子给他住,还帮他出钱供孩子上学。今年3月,老人拿着扩音器过来破口大骂。

“他们说我是政府评选出来的道德模范,做好事一定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可他们却只给我这么少的钱,是不是挪用了政府的资金?”尚炳辉觉得很委屈。后来,尚炳辉没有解释,也渐渐疏远了那位他帮助的人。久而久之,那人就离开了广州。

几经委屈,尚炳辉依然走在助人为乐的路上,如今,他正在救助4名无家可归的老人,资助30多名孤儿。但他感叹:“做好人也是一门‘技术活’!做了点帮助人的事,却被受助人批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觉得救助措施少了点什么?”

在“好人”的光环下,尚炳辉不断反思如何让自己的角色更有“技术性”,比如,如何取得受助者的理解?

志愿者告诉记者,如果尚先生这些年没有拿出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去帮助无家可归者和需要帮助的人,他现在就可以买车买房了,然而误解和委屈还是降临到他头上。

选择:忍气吞声,继续做慈善

今年上半年,行业大环境不景气,废品价格下跌近50%,导致尚炳辉的收入大幅下降。原本铝合金去年能卖到8.4元一斤,现在只能卖到4-5元;铁去年5元一斤,今年只能卖到3元,收入大幅下降。但尚炳辉想:“一直在帮助我的人,已经很信任我了。如果我一下子不帮他们了,或者找其他机构帮忙,会导致受助者不信任我,他们就会更加孤独无助。”

于是,他向亲戚借了9万元“专项”资金来帮助这些困难群体,但他从未向受助者诉说自己的困境。

天河汽车站附近的民警明某与尚炳辉相识十余年。他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去过尚炳辉的工作室,看到他收留了好几个流浪者,在那里吃住行。虽然尚炳辉从来没有要求他们回报或报答自己的恩情,但这些流浪者也从来没有主动帮助工作室做公益。“我当时就跟他说,‘这里是工作室,不是收容所。’”明某觉得,做好事帮助别人不是坏事,但也应该量力而行,不要给自己增加负担。

记者问他为何自己有困难还坚持帮助那么多流浪者,尚炳辉说:“我是那种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自己心里就难受的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