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墙体改梁 深入实施三个转化战略,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2024-07-22 20:11:15发布    浏览59次    信息编号:7975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榆林墙体改梁 深入实施三个转化战略,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深入实施“三个转型”战略,坚持高端化发展,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形成以清洁能源、合成材料、特色化工为核心的能源(源)、化工(工程)(材料)一体化产业布局,打造全国煤炭基地、煤电基地、煤化工基地、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区, 打造“高端、清洁、环保、安全”的世界级能源化工基地,力争成为支撑陕西迎头赶上和超越的重要引擎和国家能源版图的重要一极。同时,着力改造和提高现代农业、轻纺、建材三大特色产业的产业发展水平,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能源和化学工业

煤炭:打造全国大型煤炭基地,打造“榆林煤”品牌

坚持集中、有序、有限发展原则,规划生产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市场能力、出口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建设一批世界级千万吨级矿山群,建设全国大型煤炭基地。促进煤炭本地转化,降低商品煤比重。积极发展环保型煤等清洁煤。打造“榆林煤业”品牌。大力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加快煤炭物流园区和互联网交易平台建设,打通东部秦皇岛、曹妃甸、黄花港等沿海港口,以及南部四重沪湖北等新兴市场的煤炭直运通道。稳步实施矿权整合。展示推广保水煤矿、智慧矿山、井下气化等新技术。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限制超规模开采。

煤电:加快建设全国大型煤电基地,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围绕优化供电结构、提升出口能力,抓住国家燃煤发电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机遇,加快国家大型燃煤发电基地建设。协调供电、电网、热网规划,根据电力需求变化和输电通道建设,科学控制燃煤电站总量。优先建设城市供热热电联产,加快建设大型燃煤发电综合点和外部输电通道,合理安排企业自供电力。全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扩大电力直营范围,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电力应用市场建设,提高自用比重,提高发电利用小时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节能改造全面实施,不达标机组坚决淘汰停产,新建电厂全部采用高参数、环保风冷机组,用水量、用煤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能源化工行业发展规划

建有国家湾、青龙寺、西湾、香香河、朱家园、双山、深树坵、前树塔、六乡、魏强、大宝堂、曹家滩、浩家良、大凉湾、和星梁、国家滩、六豪沟、恒沟、巴拉苏、科克外、大海泽、小宝堂一号、小宝当二号、沙梁、肇世潘、宏敦街、上河等煤矿;开工建设红石桥、乌苏海泽、汉街、西红墩、博罗、古城二号、小浩图一号、端寨、海泽滩、小浩图二号、西王寨、古城一号、塔湾、海水滩、黄好街、王家源、鲁河、鲁甸、半坡山等煤矿。燃煤电重点建设榆林、神木、西南新区、小宝当、玉申2个低热值、2个骨干发电点,、、招石板、宏顿街、端寨、西王寨、杨湖泠、沙良川、点大、古塔、小豪图、元大洼等煤电综合输电点。装机容量达到30,000兆瓦,其中13,560兆瓦为外部电源。油气 重点开发静安油田、靖边油田、鼎边油田、新安边油田、苏里格气田、大牛地气田、靖边、梓州、衡山、余阳、米芝气田;原油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200亿立方米。煤化工重点推进神华煤综合利用、未来能源煤间接液化、中国煤炭深加工、煤油煤气资源延长综合利用、煤油共炼、煤基油醇合产、超大型循环流化床气化、华电煤制芳烃、陕西煤化工大型煤炭综合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示范, 青水园煤炭质量高效清洁利用;主要产能为甲醇360万吨、烯烃420万吨、乙二醇60万吨、成品油1000万吨、蓝炭500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300万吨、芳烃100万吨、煤制气80亿立方米等。盐盐化工重点推进宇嘉120万吨真空盐等项目,主要产能达到:盐500万吨、聚氯乙烯300万吨、烧碱260万吨、纯碱120万吨、氯酸钠10万吨、 金属钠5万吨,精细化工20万吨。

石油与天然气:

延伸油气产业链,形成覆盖全市的天然气管网

按照多元化发展、企业与地方共赢的发展模式,加快重点产区建设,推进油气勘探开发,推广CO2驱等新技术,提高油气采收率。推进油气深加工,延伸油气产业链,在玉联打造千万吨炼化基地。加快天然气干线管网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管网体系,全面完成“气化玉林”工程二期工程。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占比,坚持增供提能相结合,加强供气设施建设,有序扩大供气应用。支持和促进煤层气、页岩气产业发展。协调各方利益,保障地方收入,支持南方各县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煤化工:构建特色煤化工产业体系,打造“榆林蓝潭”品牌。

坚持“以煤取油为先”的原则,按照“优质利用、深度转化、集聚循环、融合发展”的原则,全面确立煤中低温热解在榆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的基础和领先地位,构建推动煤制甲醇的特色煤化工体系, 煤制烯烃、煤制液、煤基合成材料采用煤中低温热解。加快蓝炭行业转型升级,打造“玉林蓝炭”洁净煤品牌,拓展冶金和民用清洁燃料应用市场,突破煤粉热解产业化,实施百万吨煤优质利用示范工程,鼓励合成油、甲醇及下游产品生产, 发电等以蓝炭为原料,形成了榆林煤化工高转化率、低成本的核心竞争优势,煤炭质量利用行业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力推进煤电供暖一体化、煤制超净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煤、煤制气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工程,推动煤化工向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及其下游高端产品延伸,发展与烯烃产业相关的产品组以链和芳烃产业链为核心,打造世界一流的煤化工产业集群。

盐盐化工:打造重要的氯碱产品基地,延伸氯精细产品链

按照精化、整合、放园的思路,构建以氯碱为核心,有机氯化物、无机氯化物和精细化工产品为重要成分的现代盐化工体系,打造国内重要的盐碱产品生产基地。坚持盐碱结合原则,液态盐直接制碱和氯碱工业差异化发展,以大型氯碱工程为核心,促进盐碱一体化与煤盐化一体化的共生耦合,延伸氯精细产品链,构建聚氯乙烯、有机氯制品、纯碱深加工五大产业链, 氯酸盐和金属钠,开发氯化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纯碱下游和绿色制冷剂等高附加值细盐化工产品,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盐和氯碱、聚氯乙烯等盐化工产品。利用盐、煤、气、水进行联合勘探,完成9个核心勘探区的岩盐及伴带资源勘探。全面开发利用盐穴,规划油气储量。积极开发中高端食盐产品。

特色行业

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十大特色优势产业

马铃薯产业:推进马铃薯主食和主食战略,扩大主产区种植范围,提高产量水平;培育适宜品种,开发多样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加工企业。玉米产业:优化种植结构,减少非优势区种植面积,压缩春玉米比例,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提高玉米局部转化率。小谷物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生产,打造国家小谷物生产示范区。枣产业:重点发展黄河沿岸有机枣基地,实施50万亩低产园区改造。山地苹果产业:抓住陕西苹果北扩、西扩的战略机遇,按照“基地扩张、标准生产、园区示范、科技支撑、品牌推广”的思路,建设一批标准化精品果园,在南部丘陵沟壑地区打造100万亩的优质山地苹果示范基地。特色林果产业:按照“长城一带葡萄、定井百玉山用杏、市郊时令水果、北部县区水果、河豚海红果”的布局,种植基地发展到:葡萄20万亩、核桃50万亩、 杏子25万亩,杏仁35万亩,海红果5万亩。特色油籽产业:打造蓖麻、葵花、花生等油籽基地,培育芥菜、亚麻、亚麻等特色油籽品种。沙漠瓜菜产业:坚持对开阔地和设施并重,发展优质外向型无公害瓜菜基地沿长城30万亩、县郊蔬菜基地10万亩、武定河配菜10万亩,形成余阳玉河、京边东坑、绥德白家尖等特色瓜菜产业示范基地。养羊业:养殖规模稳定在1000万头以上。牧草业:抓住粮食养粮机遇,结合还耕还林还草,实施“三一”工程制草业:人工牧草种植约1000万亩,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良牧草100万亩,牧草加工能力100万吨。着力突破设施不足、加工能力低两大瓶颈,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设太阳能温室7万亩、塑料温室13万亩,设施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推进特种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农产品加工率超过40%。

特色轻纺织——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充分发挥纺织业在吸纳当地就业、平衡产业结构、支持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丰富的能源、化工和特种农产品资源,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四类产业:农产品加工、 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塑料和工业用纺织品。充分发挥能源和土地优势,主动承担纺织产业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转移,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以羊老板、巨鹰、三边乳业等品牌为龙头,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壮大特色鲜明、产业链体系完整、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的农产品加工、轻纺塑胶产业集群。

农产品加工业。突出有机和天然特色,重点发展红枣、马铃薯、手工面条、小粒、海红果、沙果蔬加工业,加工规模为红枣20万吨、马铃薯50万吨、小谷物12万吨、海红水果10万吨。

服装和家纺行业。重点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防寒服装、职业服装、家织服装及家纺产品,培育优势龙头企业,打造陕西省最大的服装产业集群。积极开展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发展以洗毛、纺毛为主的毛纺产业。

塑料工业。重点发展通用塑料制品、改性塑料特种材料、高端塑料制品三大产业链,年加工加工转化PVC、PP和PE60万吨。

生产产业用纺织品。与能源化工行业对接,开发功能性过滤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安全防护纺织品、农用纺织品及旅游产品;延伸煤盐化工产业链,开发纤维新材料。

建材——推动建材与能源化工融合发展

立足于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产业链延伸,发展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的新型建材产业,促进建材与能源化工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煤化工废渣、电石渣、镁渣、粉煤灰、炉底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础,大力发展环保型水泥、未烧砖混凝土生产。优化升级平板玻璃加工行业,积极开发安全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汽车玻璃、装饰玻璃等高端产品。支持陶瓷行业发展,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陶瓷产业链,重点发展大型建筑陶瓷板材、新型先进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建筑瓷板,积极开发工程陶瓷、电子陶瓷、铝镁瓷及高科技陶瓷复合材料。鼓励开发新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节能环保建材。推动现有企业兼并重组,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