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模式测评(下):呼叫上门服务与垃圾定时收运,便利送到家门口

2024-07-04 21:04:01发布    浏览44次    信息编号:77652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垃圾分类模式测评(下):呼叫上门服务与垃圾定时收运,便利送到家门口

在昨日发布的《垃圾分类模式测评(上)》中,两种分类模式均要求居民自行“出门投递”垃圾。本文所提及的两种模式——上门服务和定时收运,将便利直接带到了市民家门口。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多么便捷的服务,也只能提供在居民家门外,居民在家中的自我分类才是所有模式得以运作的基础。

方式三:上门催收

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叫人来收垃圾

6月10日下午2点,在中市里社区保洁服务站,李明的手机突然响了,看到来电显示上“订单提醒”的字样,李明才知道,是一位居民请他“上门”。

李明骑着电动车赶到了报警地点——中市里西区3号楼一户住户。“您好,绿猫来收垃圾了!”听到报警声音,住户沈阿姨打开了门,手里拿着一个装满许多塑料瓶的纸箱。

二、四、六、八……将所有瓶子放入回收袋后,李先生用手机向沈阿姨发送了结账信息。“一共20瓶,8毛钱,对吗?”沈阿姨在手机上点击“确认”,她的“绿色账户”增加了8毛钱。

沈阿姨用APP打电话,技术人员上门回收塑料瓶

这项上门废品回收服务去年初在东花市街道全面启动。居民们只要登录“绿猫”APP,点击呼叫按钮,技术人员就会免费上门。沈阿姨的手机显示,她打电话下单后,系统自动发来技术人员姓名和上门时间。“原本预计20分钟,结果只用了10分钟。”

以前,沈阿姨要卖纸壳、塑料瓶,得自己打包,然后绕两栋居民楼才能找到废品回收摊位。现在有了上门回收,她不用出门,只要按一下呼叫键就行。APP上回收价格明码标价,也让沈阿姨感觉正规多了。

呼叫服务需要APP。社区老人使用手机有困难怎么办?“绿猫”运营者、天天洁公司垃圾分类项目负责人马睿说,APP里的呼叫地址其实是可以预设的。如果老人想让技术人员上门,但又不会用手机,可以让子女帮忙呼叫。此外,上门服务也可在“绿猫”微信公众号内进行。

让主人少跑腿,住户自己设置存储点

在马锐看来,上门回收服务最好在一个街道开展,否则工作量难以承受。目前,整个东花市街道有20个像李明这样的回收师傅,他们每个人每个工作日要接10个左右的订单,每个周末要接20到30个订单,工作强度很大。

上门服务的成本效益问题也需要考虑。在沈阿姨的案例中,服务技术人员上门服务花了十几分钟,却只收集了20瓶。这难道不显得有些“亏”吗?马瑞表示,从成本上来说确实如此,但目前的服务还是以激励为主。“居民给我们的垃圾量再小,我们也要上门,不能打击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人力和时间成本能否降低?热心居民的公益行动或许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家住中十里南街1号楼的冯云英是社区的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她平时的工作就是宣传、指导垃圾分类。一年多前,冯大姐了解到“绿猫”上门收垃圾的服务,于是在自己两小时的轮班时间里,主动加了一份工作——从其他垃圾桶里捡拾居民扔掉的可回收物。

“我问过别人,上门服务已经很方便了,我们干嘛直接扔掉呢?但有些人还是嫌麻烦。”看到冯大姐不辞辛劳地整理垃圾,有居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并向冯大姐提建议:我们能不能把垃圾交给你,而不是直接扔进垃圾桶?就这样,冯大姐渐渐成了楼里的“回收员”,很多居民都主动找她送垃圾。物业也支持冯大姐的行为,特意在楼外划出一块空地,作为小型回收站。

居民主动给冯云英送纸箱

现在,居民们有不需要的垃圾,只要放到回收站门口,凤姐就会定期上门整理。大概两三天后,回收站里的箱子就装满了,然后凤姐就会打电话叫回收技术人员上门,技术人员一次就能把垃圾全部拉走,比上门收垃圾节省了不少时间。

回收师傅正在回收冯云英收集的废品

凤姐会把回收废品赚到的钱全部用来购买清洁剂、风扇等小礼物,并“有条件地”分发给居民。“我值班做厨余垃圾分类时,我知道哪些居民做的好,哪些居民做的不好。只有把厨余垃圾分类做好的居民,才能收到我的小礼物作为鼓励。不做的话,就收不到小礼物了。”

模式四:规范化、分类收运

对商户进行分类包装,按时做好卫生处理。

6月10日上午9点,环卫工谭师傅骑着一辆小型电动垃圾车,前往八角西街、杨庄东街。每天这个时候,随着喇叭里播放的电子音乐响起,两条街沿线的商户会把预先分类打包好的垃圾运到垃圾车上,再由环卫工装车运走。今年5月22日起,在前期“台账”调查和对商户的宣传培训后,石景山环卫中心联合区城管委、八角街道在八角西街、杨庄东街试点开展垃圾分类上门收运。

石景山环卫中心采购的小型垃圾车

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1点到3点,环卫工人都会变身“送货员”,按时收走商户存放的垃圾。“以前我们上门收垃圾的时候,有些商户会把各种垃圾混在一起扔在街上,或者扔在街边的果皮桶旁边。很多垃圾被人捡走,或者风一吹,街道就变得不干净了。”谭师傅说,自从开展上门收垃圾以来,街道环境逐渐变得干净卫生。“主要是现在商户比较配合,会提前把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如果他们不配合,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开展。”

石景山商户正在将垃圾装入垃圾车

“试点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推行垃圾分类是社会现实,国家一直要求这样做;二是为了让街道保持干净,给大家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城市环境。”石景山环卫中心清渣队副队长魏启宝说,每天中午和下午,小型垃圾车收集完垃圾后,会严格按照种类拉到附近封闭式清扫站“卸货”,再运到专业的垃圾处理厂处理。“前期利用资金购买了5辆垃圾收集车,目前每天有4辆垃圾收集车上路收集,还有1辆待命,每辆垃圾收集车每趟可以装载1吨左右的厨余和生活垃圾。”

石景山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上门回收服务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主要目的是倡导和鼓励商家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试点,“下一阶段将在八宝山街道开展,未来条件成熟后,将逐步在全区推广。”

要想做好分类工作,还是需要居民的配合。

垃圾定期分类收集在石景山尚属新鲜事,但在前门西河沿,居民参与类似模式已近一年。

去年7月,前门西河街沿线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规定。每天早晚7点到8点,都会有专人在街上巡逻,并吹哨子,听到哨声的居民就可以把垃圾扔到紧随其后的环卫车上。环卫车分为两车,前面的车主要收集厨余垃圾,后面的车收集其他垃圾,居民需要分开运送。与规定同时启动的还有垃圾分类志愿者机制,共计27名居民志愿者需要轮流值班,督促居民将垃圾分类并按时送达。

志愿者领队那宝萍是西河沿街道的一位老居民,在她看来,实行无垃圾政策后街道环境确实改善了不少。“特别是我住的那个四合院,以前门口放着一个垃圾桶,地上总有垃圾扔,味道还挺大。”如今垃圾桶撤掉了,那宝萍出门终于能感受到“干净”的感觉了。

对于垃圾分类,西河沿街道街道长、大栅栏街道城建科科长王俊丽表示,街道请专业人员做过测算,只要居民自发垃圾分类率达到80%,垃圾处理成本就比聘请第三方公司要低。“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需要居民的配合。”

环卫工人正在清理西河沿岸居民扔出的垃圾。

目前,西河沿街道尚未实行垃圾分类成效奖惩机制。王俊丽说,街道希望暂时以鼓励为主,不管居民做的好不好,都会时不时地送出一些小礼物。“近期会和物业、居民商量,争取制定一些更细致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我们整个街道有100多个小区院落,770多户居民,除了居民志愿者,还希望在各个小区院落设立院长,让院长继续带领院落居民做好垃圾分类。”

评论

无论是呼吁上门回收,还是定时分类收运,都为居民提供了很多便利,但这两种模式也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呼吁服务需要使用APP,如何在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中推广,需要运营商付出一些努力;定时分类收运垃圾更考验居民的配合,也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更有效的管理机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