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镍溶解度 2024 年安徽省滁州二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4-07-04 06:03:54发布    浏览56次    信息编号:7757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硫酸镍溶解度 2024 年安徽省滁州二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二中化学第二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及试题分析

1. 选择题(本部分共12题,每题1分,共12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1分)生活离不开化学,我们应该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注意营养和健康。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人体每天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脂肪

B.长期饮用硬水来补钙

C.甲醛会破坏蛋白质结构,导致其变质,所以严禁用甲醛浸泡食品原料。

D、应适量补充维生素A,预防坏血病

【答案】解答:A.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所以人体每天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所以A错误;

B.硬水中可溶性钙离子和镁离子较多,长期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故B错误。

C、甲醛有毒性,能破坏蛋白质结构,对人体有害,因此严禁用甲醛浸泡食品,故C正确。

D.适量补充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适量补充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故D错误。

因此答案为:C。

2.(1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以下哪种做法是不合理的?

A.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照明

B.开采大量矿石,满足生活、生产对金属资源的需求

C. 改造城市下水道,实行雨污分流,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D、硫酸厂的废气中含有硫的氧化物,需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答案】 解答:A.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灯进行照明,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A不符合题目要求;

B.大力开发金属矿产资源,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加剧环境污染。因此,B符合题意。

C.实行雨污分流,可以减少污水处理成本,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C不符合题目要求。

D.硫酸装置排出的废气中含有硫的氧化物,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以减少酸雨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D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因此答案为:B。

3. (1分) 磷酸二氢铵(MDP)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下列关于磷酸二氢铵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与熟石灰混合以提高肥料效率

B.磷的价数为+3

C.由五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D.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7:3

【答案】解答:A.磷酸二氢铵是铵盐,铵盐与熟石灰(氢氧化钙)混合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因此A错误。

B.化合物中元素价数的代数和为零。磷酸二氢铵中铵根的价数为+1,氢元素的价数为+1,氧元素的价数为-2。若磷的价数为x,则+1+(+1)×2+x+(-2)×4=0,x=+5,故B错误。

C.由磷酸二氢铵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氮、氢、磷、氧四种非元素组成的,因此C错误。

D.磷酸二铵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3,故D正确。

因此答案为:D。

4.(1分) 研究发现,缺乏钙和铬是造成近视的原因之一。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钙和铬的信息。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 钙原子很容易获得 2 个电子形成 Ca2+

B.钙和铬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

C. 铬原子的质量大于钙原子的质量

D.铁表面镀铬可以防止铁生锈

【答案】 解答:A.根据钙元素周期表中某格,左上角的数字为20,表明其原子序数为20;根据某个原子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推算出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0;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共4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2个电子,生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Ca2+,因此选项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B.元素是一类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原子的统称,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钙和铬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原子核中质子数的不同,所以正确表述是正确的。

C.从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单元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下面的数字代表相对原子质量。铬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钙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因此,铬原子的质量大于钙原子的质量。因此,本选项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D.铁表面镀铬可以隔绝水和氧气,防止铁生锈,因此此选项说法正确。

因此答案为:A。

5.(1分)下列图中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造成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引起火灾B。

手部烧伤

C。

读数太小D.

试管破裂

【答案】解答:A.熄灭酒精灯时应盖上灯帽。用嘴吹灭酒精灯可能会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点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和酒精,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错误操作选项与对应选项“可能造成的后果”一致。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为防止烫伤,不能用手直接握住热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夹持。因此,操作不当选项与“可能造成的后果”对应选项一致。

C、量筒常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值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最低点保持水平,图中是俯视读数,读数值大于实际值,会造成读数过大。因此,错误操作选项与“可能造成的后果”对应选项不一致。

D.将致密的块状药物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将容器水平放置,将药物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然后慢慢将容器直立,让药物或金属颗粒滑落至容器底部,否则试管会破裂。因此,选项“操作不当”与对应选项“可能造成的后果”一致。

因此答案为:C。

6. (1 分)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用途三者关系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浓硫酸—脱水—干气

B.一氧化碳—还原—金属冶炼

C.石墨-导电-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食品保护气体

【答案】 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湿性,能吸收水分,可以用来干燥气体,因此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因此选项正确。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作为干电池的电极,因此此选项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为食品保护气体,因此选项正确。

因此答案为:A。

7.(1分)清华大学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的纳米纤维催化剂,其微观结构如图所示(图中颗粒刚好发生完全反应)。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

A.物质D的微观图样为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有助于减轻“温室效应”

D.保持甲醇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H3OH

【答案】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因此其微观图为

,所以该表述是正确的;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但物理性质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表述错误;

C.二氧化碳是该反应的反应物,所以该反应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因此表述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因此保持甲醇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甲醇分子(CH3OH),因此说法正确。

因此答案为:B。

8.(1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哪项推理是正确的?

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任何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必定是复分解反应。

B、试管和烧杯都是玻璃材质,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因此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

C.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必定是酸性的。

【答案】解答: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但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因此,A是错误的。

B.试管和烧杯都是玻璃制品,试管可以直接加热,而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在上面放一个陶土网才能加热,所以B错误。

C.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含有碳,但二氧化碳是无机物质,所以C是错误的。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必定是酸性,所以D正确。

因此答案为:D。

9.(1分) 鉴别和去除杂质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

选项

目的

实验方案

识别真金与假金(铜锌合金)

燃烧并观察是否改变颜色

从氯化钠溶液中除去少量硫酸钠

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并过滤

从铜粉中除去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识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它,并将装有清石灰水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的内壁上。

A.AB.BC.CD.D

【答案】解答:A.燃烧。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假金中的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变黑。此选项正确。

B、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硫酸钡。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却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氯化钡)。此选项错误。

C.铜粉不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粉能被磁铁吸引,因此,铁粉可以用磁铁去除。此选项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点火后,将内壁装有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火焰上方,若清石灰水变浑浊,即为甲烷,若无明显现象,即为氢气。此项正确。

因此答案为:B。

10.(1分)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它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pH值为3-5时活性较好,pH值超过6时胃蛋白酶变性而失去活性。胃酸过多会侵蚀胃黏膜,使人感到反酸或烧心。图中显示的是等量胃药引起的胃液pH值的变化。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服用碳酸铝镁起效快,能维持胃蛋白酶的活性

B.服用碳酸氢钠容易引起胃胀

C.胃酸过多会侵蚀胃粘膜,因此胃液的pH值越高,对人体健康越有利。

D. 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剂量并不一定越多越好。

【答案】解答:A.碳酸铝镁起效快,服用后pH值为4,pH值为3-5时胃蛋白酶活性较好,此选项正确。

B.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并产生气体,因此服用碳酸氢钠容易引起胃胀。此选项正确。

C.胃酸过多可对胃粘膜起侵蚀作用,但当pH超过6时,胃蛋白酶却因变性而失去活性。此选项不正确。

D.当pH超过6时,胃蛋白酶因变性而失去活性。因此,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而应控制药物的剂量,使胃酸的pH值范围控制在3~5之间。此选项正确。

因此答案为:C。

11.(1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用来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下列哪项分析是错误的?

A、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发生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燃点。

B.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动。

C、白磷熄灭后,待试管恢复至室温后,方可打开弹簧夹。

D.本设计的优点包括环保、方便直读、测量结果准确等。

【答案】解答:A.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向烧杯中加水,就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从而达到白磷的燃点,使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因此,此选项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B.由于试管中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气压下降,在大气压作用下,试管活塞会向左移动,移动的体积约等于试管中消耗的氧气体积,实验前需先将活塞移到最右​​端。因此本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要求必须等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容器内气压过高,测量结果会偏小,因此此选项正确。

D.本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五氧化二磷不会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消耗氧气的体积可直接通过注射器刻度的变化读出,也避免了常规方法使用红磷时,由于红磷插入集气瓶太慢而引起的误差,优点有:环保、易直读、测量结果准确等,所以选项正确。

因此答案为:B。

12.(1分) 图中给出了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 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B.t1℃时溶液中三物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B>A=C

C.将t3℃时的A、B饱和溶液冷却至t2℃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D、t2℃时,将25g甲醇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3.3%。

【答案】 解答:A.物质A和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此选项错误。

B、在t1℃时刻,物质A和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则在t1℃时刻,A和C的溶解度相同。此时A和C的溶解度曲线均低于B的溶解度曲线。则在t1℃时刻,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此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B>A=C。该选项没有具体说明三种物质溶液的状态,所以无法确定三种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该选项错误。

C.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但选项中没有具体说明三物质溶液的质量,因此当t3℃时A、B的饱和溶液冷却至t2℃时,无法分析晶体的质量关系,该选项错误。

D.t2℃时甲基的溶解度为50g,将25g甲基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25g甲基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3.3%,此选项正确。

因此答案为:D。

2.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28分)

1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肥皂是常见的洗涤剂,可以去除油污。乐乐查阅资料,学会了一种利用身边材料制作肥皂的方法,于是周末自己动手制作。步骤是:将干燥剂中的生石灰加入水中,充分反应,再加入纯碱搅拌均匀,静置后得到的上层清液即为碱液;取上层清液,加入猪油,用小火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变成完全不透明的乳黄色或灰白色,然后倒入模具中,冷却后脱模即为肥皂。

(1)生石灰作为干燥剂的反应原理为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纯碱溶液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会变蓝色。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原因是纯碱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填入离子符号)。

(3)静置后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溶质为氢氧化钠。

(4)乐乐查阅资料发现,加入猪油后,再加入食盐,可以提高肥皂中有效成分皂基的含量,食盐的加入量与皂基占比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写出由图得出的结论:当食盐的加入量为17.5%时,皂基占比最高。

【答案】解答:(1)生石灰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化学式为:CaO+H2O=Ca(OH)2;

(2)苏打灰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纸变蓝。石蕊试纸的颜色变化是因为它与溶液中的OH-发生反应。

(3)将生石灰加入水中后,加入纯碱,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静置后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溶质为氢氧化钠。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盐用量为17.5%时,皂基占比最高;当盐用量相同时,饱和盐水的皂基占比较高。

因此,答案是:(1)CaO + H2O = Ca(OH)2。

(2)蓝色;OH-。

(3)氢氧化钠。

(4)盐用量为17.5%时,皂基所占比例最高。

14. (5 分) 一个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使用以下装置生产纯净、干燥的 CO2,并模拟 CO2 的捕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标有a的仪器称为锥形瓶。

(2)装置A中固体为石灰石,液体试剂为稀盐酸,使用长颈漏斗的好处是可以随时加入液体试剂。

(3)装置B的作用是从二氧化碳气体中除去氯化氢。

(4)装置D中捕获CO2时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H2O。

【答案】解答:(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为锥形瓶;

(2)在实验室中,用图中所示的装置生产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装置A中的固体是石灰石,液体试剂是稀盐酸。

使用长颈漏斗随时添加药液;

(3)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装置B的作用是从二氧化碳气体中除去氯化氢。

(4)在装置D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式为:CO2+2NaOH=+H2O。

因此,答案是:(1)锥形瓶;

(2)稀盐酸,可随时添加药液;

(3) 从二氧化碳气体中除去氯化氢;

(4)CO2+2NaOH=+H2O。

15.(4分) 为了从废白铜粉(含铜、镍、锌)中回收铜和镍,进一步制备明矾(ZnSO4•7H2O),一组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流程。

信息:镍是银白色固体,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2价绿色可溶性镍盐和氢气。

(1)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或Ni+H2SO4=NiSO4+H2↑(只写一个)。

(2)镍镍是铜合金,与纯铜相比,它的优点是耐腐蚀性强(合理)(只写一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按字母顺序填写)。

A.固体A的成分是铜和镍

B.滤液B呈蓝色

C.过程②中的反应类型均为置换反应。

D、过滤时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时,滤液就会变得浑浊。

(4)由以上过程可知,锌、铜、镍的活性大小顺序为锌>镍>铜(或Zn>Ni>Cu)。

【答案】解答:(1)白铜粉中含有铜、镍、锌,当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时,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因此,①中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Ni+H2SO4=NiSO4+H2↑;

(2)白铜与纯铜相比,具有强度高、硬度高、延展性好、耐腐蚀性强、色泽美观等优点;

(3)A.在白铜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锌、镍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固体A的成分为铜,故A错误。

B.滤液B中含有硫酸锌、硫酸镍和过量的稀硫酸,硫酸锌和稀硫酸均为无色溶液,硫酸镍为绿色溶液,因此滤液B为绿色,故B错误。

C.滤液B中含有硫酸锌、硫酸镍及过量的稀硫酸,当加入适量锌粉时,硫酸镍和稀硫酸均能与锌粉发生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NiSO4=ZnSO4+Ni,Zn+H2SO4=ZnSO4+H2↑,均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

D、过滤时如果漏斗中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就会从滤纸与漏斗的缝隙直接流入烧杯中,造成滤液浑浊,故D正确。

因此答案是:CD。

(4)从上述过程可知,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镍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锌能从硫酸镍溶液中置换出镍。由此可得出锌、铜、镍的金属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锌>镍>铜(或Zn>Ni>Cu)。

所以答案是:

(1)Zn + H2SO4 = ZnSO4 + H2↑或Ni + H2SO4 = NiSO4 + H2↑;

(2)耐腐蚀性能强(合理值即可);

(3)光盘;

(4)锌 > 镍 > 铜(或 Zn > Ni > Cu)。

16.(8分)过碳酸钠(·3H2O2)俗称固体过氧化氢,既有碳酸盐的性质,又有过氧化氢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和供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印染、医药等领域。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过碳酸钠的相关性质和用途,进行了如下专题学习。

【任务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过碳酸钠。

(1)过碳酸钠(•3H2O2)是纯物质(填“纯物质”或者“混合物”)。

【任务2】从不同角度了解过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2)小组同学将过碳酸钠固体溶解在热水中,产生大量气体。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中的一种或两种。这种猜测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于是同学们取适量过碳酸钠固体,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B中没有出现明显现象,而装置D中的蜡烛燃烧得更剧烈,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小组成员将稀盐酸加入过碳酸钠中,也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体的成分是什么?为了验证这一点,小组成员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序列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清石灰水中

清澈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该气体含有 CO2

产生的气体被通入热铜网

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气体中含有O2

确定气体成分为CO2和O2。

(4)学生咨询了信息,发现产生氧气的原因是,当过碳酸钠溶解在水中时,产生了过氧化氢,并且过氧化氢分解以产生氧气。

2H2O+O2↑。

【任务3】定量研究了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

(5)项目团队通过碳酸钠和稀释盐酸的反应产生了105毫升的气体,并在以下图中的最终液体中填充了装置F(填充“ E”或“ F”)。在实验过程中测得的YGEN到二氧化碳太大(与真实值相比),可能的原因是,空气流量太快,二氧化碳并未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

【答案】解决方案:(1)从化学公式中,我们知道过碳酸钠具有固定的成分,是纯物质,因此答案是:纯物质;

(2)从化学公式中,我们知道,碳酸盐含有碳和氧气,我们知道,在反应之前和之后,元素的类型保持不变。

二氧化碳在清晰的石灰水中与碳酸盐降水和水的钙氧化物在碳酸盐中产生了明显的现象。

(3)气体含有氧气,可以在加热条件下与铜反应形成铜氧化铜。

(4)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在实验室中产生氧气的反应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以产生水和氧气。

2H2O+O2↑;

2H2O+O2↑;

(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以产生二氧化碳。

通过碳酸盐钠的反应和稀盐酸的反应产生的105毫升。 3:4;

在实验中测得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与实际值相比)太大。

17.(11分)小敏称重8克氧化铜,并将其与一定量的木炭粉混合,并进行了实验,如下图所示。

(1)计算:需要什么木炭质量(请写下计算过程)

(2)小梅在上面计算的木炭质量,将其与8克氧化物混合,并在反应后加热它,在试管中保留了少量的黑色固体。

答:仍然有黑色固体的原因。

B.试管的口略微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防止液体被吸回。

C.在酒精灯中添加网格盖的目的是增加火焰温度

D.当气泡从管子中出来时,这意味着木炭和氧化铜已经反应。

【答案】解决方案:(1)假设所需的木炭质量至少为x。

C+2cuo

2CU+CO2↑

12 160

x 8g

x =0.6克

答:木炭的质量必须至少为0.6克。

(2)A。木炭的一部分与氧气反应,并且氧化铜尚未完全消耗,因此少量的黑铜氧化物是正确的。

B.将试管的嘴稍微向下倾斜,以防止凝结水向后流,并导致试管爆裂。

C.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是高温。

D.当气泡从管中出来时,可能会出现试管中的空气。

因此答案是:

(1)0.6 g;

(2)AC。

陈述:未经书面同意,测试分析属于。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