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剑,一月内多项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2024-06-18 19:08:44发布    浏览162次    信息编号:75782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山东农业大学: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剑,一月内多项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我们强烈建议您给我们加星标

浩瀚文海☆不离不弃

文本 | 王桂丽

编辑 | 岳如曦

来源 | 大众出版社-大众日报

山东农大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剑”,不到一个月,三所世界一流大学

该期刊多次发表该成果,孤独的坚持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山东农业大学与全球三大学术期刊(Cell、、)进行了全方位的“亲密接触”:

3月13日,卢聪明教授参与的研究成果在《细胞》杂志主刊上发表,深入阐释了叶绿体蛋白质运输与分选机制。

3月19日,以段桥红教授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在《自然》主期刊上发表,文章从分子和生化水平解析了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机制,为破解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作物杂交育种“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4月10日,山东农业大学作为唯一通讯单位在主期刊上发表了该成果。孔令让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克隆了抗小麦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找到了解决小麦赤霉病世界难题的“金钥匙”。这是我国小麦研究领域在主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也是我国小麦重要功能基因领域在三大CNS主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对孔令让团队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禾谷类种质改良创新的不可多得的基因,将有效提升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水平,为产业提质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三个成果的三位首席专家,既有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也有学校培养的本土学者。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山东农业大学先后从北京、南京、武汉等地引进20余名高层次人才。同时,“近年来,学校培养的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50余名‘宝藏’几乎没有流失。”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建波说。

为鼓励教师投身农业科研,学校明确了以“五个优先”为代表的系统支持措施:优先引进和配置农业科研人才团队,支持农业专家引进博士生等人才资源;优先支持从事农业科研的专家申报泰山学者、国家十万人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计划;优先支持农业科研项目申报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计划、奖项和重点项目;优先支持农业科研项目使用重点实验室、公共平台和实验示范基地建设;优先支持从事农业科研专家急需的实验设备招标采购。

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期间,段巧红收到过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橄榄枝”。但当2017年她决定回国发展时,她选择了山东农业大学。“我当年7月底到校,8月初就开工了,资金、仪器设备的使用全程开绿灯,不到20万元的招标系统几天就搞定了,实验室很快建成并正常运行,这在其他单位是难以想象的。”段巧红告诉记者,“经过和校领导、学院领导、学院专家多次深入讨论,我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有性生殖领域,重点研究花粉管与雌蕊的互作机制。大家齐心协力,氛围特别融洽。”

团队段巧红教授与黄家宝副教授共同采集实验样本

孔令让是山东农业大学1981级农学专业学生,1988年硕士毕业后留在学校,很快在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在国外留学10余年后,孔令让于2008年回到母校。“我从2000年开始研究镰刀菌黑穗病,先后申请了四五个相关项目,日子过得挺滋润。儿子上高一时,我决定回来。他一开始不理解,但只有回到祖国,特别是回到母校,我才安心,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孔令让说。

孔令让团队主要成员

每一个重大成果都源自长期的探索和孤独的坚持。耐心培育重大成果、真诚鼓励那些坚持基础研究的人,一直是山东农业大学的优良传统。1997年,该校“矮秆多抗高产冬小麦种质‘矮秆蒙牛’创制与利用”项目荣获当年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李庆启、鲍文义教授团队26年耕耘的成果。获奖时,两位专家都已年近70岁。

“要做出一番大成绩,必须耐得住寂寞,稳住方向,始终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立项,不能跟风、不能做‘快餐’。‘十年耕耘’只有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作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先胜说。

PS:本文由大众日报《摩格学术》整理,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

我给你一个大招

老塔和他女儿晓星尘正式加入视频号啦!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学术话题,我们会尽量以愉快、美好、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关注:老塔聊科研,每次都能看到更新内容。

如果你扫描二维码,你会遇到以下情况:

这是因为你的微信没有视频号入口,你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1、您可以尝试打开我~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找到视频账号,打开视频账号开关,重新观看。

2.如果还是不行,请加我们微信,我们每天都会更新我们的最新内容到您的朋友圈。

3、如果你也想开通视频号的话,那么小编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就是要多看视频号,多看老塔讲科研!

- 结尾 -

账号主人老塔: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社科研究专家、文学老手。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家、认证专家+答疑人、【学术链@老塔】荔枝微课直播间主持人。学术链@科研成长学院创始人,个人微信。

|||

|||

|||

||| 持续更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