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金油泵 美的集团升级战略主轴,迈入 TO B 发展新阶段
2024-06-08 19:03:56发布 浏览127次 信息编号:7458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日本大金油泵 美的集团升级战略主轴,迈入 TO B 发展新阶段
(报告制作:长江证券)
序言:B面开始,迈向美好未来
2020年,美的集团将战略轴线从“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化运营”升级为“技术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化突破”。配合战略调整,公司重组业务架构,将业务单元按类别重新划分为智能家居事业群、工业技术、楼宇技术、机器人及自动化、数字创新业务五大业务板块。前一个是TO C,后四个是TO B。至此,美的集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紧跟时代、面向未来,TO B已然开启。
熟悉美的的投资者很容易按照战略调整的节点清晰地划分出公司的经营阶段;再辅以事业部变更、MBO、品类扩张和数次收购,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发展轨迹清晰、逻辑高度自洽的美的集团。因此,在2020年之前,如果只为公司选择一个转折点,2012年将是一个热门选择。正是在那一年,确定了可以概括未来八年的三大战略轴线;同样的道理,立足当下,甚至未来几年,过去两年很可能成为美的经营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当然,改变永远是有争议的,去“新”可能是追潮流,去“旧”则意味着倒退。似乎改变总比不改变要好;的确,投资大多是为了追求确定性,但对于行业而言,不改变往往可能是最糟糕的选择。
制造之路——深厚积累
工业技术或许是最能体现美的制造基因和积累的板块。早在1992年,公司就成立了广东威灵,生产空调电机,而当时美的只有家用空调和电风扇两大业务。虽然如今经过30多年的扩张,龙头家电企业的垂直整合度已经很高,但在发展初期就把上游作为扩张第一步的企业并不多。比如格力、海尔早期的产业链扩张,基本都是“向下”梳理渠道、靠近终端;向下,能否溢价是关键,要打造品牌;而向上,规模和效率才是核心,这让美的所走的路与另外两家龙头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竞争优势也完全不同。在进入家电行业之前,也就是1968-1980年的美的,主要从事制造加工型业务。
美的工业科技板块以美的、威灵、东芝消费电子部件、高创、和康、天腾为核心,升级前经历了压缩机/电机事业部(2015年之前)、部件事业部(2016~2020年)、机电事业部(2021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东芝消费电子部件、高创、和康、天腾分别于2016年、2017年、2020年、2022年通过收购而来。前三家经营历史较长。天腾是2015年成立的创业公司,主攻混合自行车驱动;压缩机和电机业务始于90年代,全程由美的主导,贡献了目前工业科技板块大部分营收。
美芝压缩机的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东芝万家乐,1999年,美的出资8133万,收购了东芝万家乐制冷设备(压缩机)和东芝万家乐电机(配套电机)60%的股权,随后更名;当时我国压缩机产能约800万台,产量不到600万台,东芝万家乐产能约150万台,销量近百万台;此后,美芝分别于2004年、2008年、2010年建设三大生产基地;截至目前,美芝体系已形成广东美芝制冷、广东美芝精密、安徽美芝制冷、安徽美芝精密和浙江美芝压缩机(销售)五大经营主体,后两大经营主体的法定代表人均为工业技术板块负责人付永军。
美智在国内拥有大良、容桂、合肥、芜湖四大生产基地,在海外拥有印度普纳生产基地。2020年底机电事业群还收购了,目前拥有空调压缩机1.1亿台、冰箱压缩机4800万台产能。产品品类非常齐全,早期以旋转式压缩机(空压机)为主,2008年往复式(冰压)压缩机量产,2018年涡旋压缩机量产。传统制冷剂、环保制冷剂基本全覆盖,CO2压缩机也有布局;除了大型中央空调、大型工业制冷以及一些特殊工况,美智现有的产品基本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中小型制冷应用场景。当然公司也在继续拓展。
威灵成立于1992年,布局仅晚于电风扇、空调,不难看出美的对制造端的重视;威灵2008年在港交所上市,几乎是其配套业务(美芝、威灵、安德2家)中最早上市的板块;后来为了更好地协同发展,威灵和小天鹅一样,在2018年被私有化。威灵早期产品以空调电机为主,后来逐渐拓展到洗衣机,目前已经基本覆盖了大部分消费电器使用的微电机和一些泵类零部件。2018年成立,2021年发布驱动电机、转向电机、电动压缩机、新能源汽车电子水泵、电子油泵等。
2016年,即威灵退市前的全财年,实现营收71亿元,内部交易比例为46%;同期美的集团外部电机营收约41亿元。2016年威灵电机销量约1.5亿台,其中空调电机销量占比约60%;2020冷年威灵销量约2.1亿台,2021财年电机销量2.35亿台,电机产能3.05亿台。综合以上数据,考虑到威灵旗下子公司营收与威灵电机营收规模及走势接近,且近年来主要电机厂商出厂价稳中有降,预估目前威灵体系整体营收或已突破百亿元。
以色列科兴()成立于1987年,早期为军工企业,1995年被科尔摩根()收购,2000年被丹纳赫()收购,成为其数字伺服驱动设计中心,2009年实施MBO,2017年美的收购科兴,在运动控制领域有着深厚的业务积累,目前主要产品为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一体化电机及编码器等,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能源、医疗设备、电子装配、半导体、食品饮料、纺织等领域。由于收购之后紧随库卡,而运动控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因此此举当时被普遍认为更具协同意义。
工业技术板块3C产品部件2019年销售额为3.42亿元,规模较小。该业务原属于东芝家电,2016年6月30日,美的集团以5亿美元收购东芝家电80.1%股权,其3C产品部件业务随后转让给美的,并于2020年底加入美的工业技术板块。该业务产品以消费电子散热风扇为主,应用领域包括PC、手机、投影仪、冰箱等。2019年开始生产电磁阀,经营实体成立于2003年,自成立至2020年9月,累计产量约2.5亿台,前几年预计年生产规模近3000万台,单台售价约10元。 整体来看,3C元件在产业技术板块占比并不大,产品可能也以配套东芝体系为主,增量贡献不如其他区块。
2020年3月25日,美的暖通空调与和康新能源大股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以7.43亿元受让18.73%的股权并获得额外5%的投票权授权;5月1日,股权转让完成,公司高管同时更换,美的压缩机国内营销线宁宇出任总经理,原CFO出任财务总监。7月,和康开始逐步剥离包括业绩不达预期、短期无法改善的新能源汽车租赁等业务,转而专注逆变器;11月,和康将旗下伺服业务实体东菱科技转让给美的集团,并与高创整合;12月,公司引入限制性激励计划,典型的美式转型过程。
和康股份成立于2003年,2010年上市,核心业务为高压变频器,原成立于1999年,主营业务为塑料管材,2002年开始多元化投资,2014年收购东菱科技40%股权,业务由变频器拓展至伺服系统。2015年收购华泰润达,合资成立滦平汇通,进军节能环保产业及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同年依托和康动力开展新能源汽车组装业务,成立和康智能研发生产充电桩,投资昌德科技涉足新能源汽车租赁。2016年底,公司证券简称由“和康变频器”变更为“和康新能源”。 但因运气不佳,后续新能源补贴政策波动,令公司业务扩张受挫。目前合康2015年后的扩张业绩并不理想,但好在核心业务高压变频器市场地位保持稳固。美的入局后,继续推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业务剥离,回归核心业务,强化中低压变频器,推进绿色能源布局。(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美的家电半导体业务采用无晶圆厂模式(),由旗下子公司美仁半导体、美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美仁半导体成立于2018年12月,产品包括MCU、功率芯片、电源芯片及IOT芯片等,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美肯半导体成立于2021年1月,主营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的制造及销售。目前,美的已于2019年实现家电IPM模块自主可控,2021年实现家电MCU芯片量产,计划于2024年实现汽车芯片量产。
2022年4月26日,美的收购天腾动力,进军绿色两轮出行市场。天腾动力成立于2015年,产品包括两轮中置电机、轮毂电机、力矩传感器、码表等,主要应用于E-Bikes;日本电产、马勒集团等均有相关业务布局,门槛不如乘用车电机高;根据对标公司八方股份的数据,E-Bike中置及轮毂电机价格分别约为1500元和400元/台,性价比尚可,且往往是消费电器的核心部件,盈利能力良好。2021年全球E-Bike规模约727万台,预计2030年全球将达到1900万台,受益于绿色出行趋势,整体将保持良好增长。
至此,我们基本对美的工业科技板块现有业务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总结来看,截至2021年,美的工业科技板块外部营收201亿元,同比增长44%。核心来源仍为家电零部件,预估占比约90%;其次是“和康+高创”组成的工控业务。若以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营收与库卡的差额计算,2021年工业自动化领域外部规模预估约20亿元,占比约10%,其中变频器和伺服系统预计各占一半;子公司安徽威灵汽车2021年营收0.73亿,较上年增长6倍以上。从增速来看,2021年整个工业科技(含内部)同比增长23.7%,快于美的整体增速。 家电零部件板块增速超过20%,工控零部件板块增速超过30%,汽车零部件逐步进入量产阶段,预计2022年起营收贡献将加速。
延伸之路——拥抱时代
市场所知,美的于2020年底披露了新的业务架构,零部件事业部升级为机电事业群,当时的四大主攻方向为家电、汽车、工控、3C部件。2021年底,美的机电事业群再次升级为美的工业科技板块,四大主攻方向调整为智慧交通、工业自动化、绿色能源、消费电器。相较之前,智慧交通、工业自动化等业务范围更广、更重要;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新增绿色能源方向,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展。本节我们将依次分析消费电器、智慧交通、工控自动化等业务的前景。
消费电子——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首先我们来看消费电器零部件业务,主要是压缩机和电机。压缩机按照其工作原理、形态、使用媒介、终端应用场景等分类方式有很多,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一般来说,目前大家电企业业务涉及的压缩机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活塞压缩机、转子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压缩机。其中活塞压缩机主要应用于冰箱、冰柜,转子压缩机主要应用于分体空调,涡旋压缩机主要应用于中小型制冷场景,螺杆压缩机和离心压缩机主要应用于大型工商业暖通制冷场景。(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全球市场上,最大的两类压缩机为全封闭活塞压缩机和旋转压缩机,2021年销量分别为3.05亿台和2.12亿台;其余三类压缩机销量相对较小,其中涡旋压缩机销量为1578万台,螺杆压缩机销量为13万台左右,离心压缩机销量为2万台左右;当然它们之间的价格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全封闭活塞和旋转压缩机价格大多在100~500元/台之间,涡旋压缩机价格大多在1000~5000元/台之间,螺杆压缩机价格大多在1万~10万元/台之间,离心压缩机价格普遍较高。 从供给分布来看,我国是全球消费级压缩机主要生产基地,其中旋转压缩机、全封闭压缩机产量分别占全球92%、84%,且还在不断增加,其余三类占比均不足50%。
国内方面,过去5年,旋转压缩机销量CAGR为9.5%,剔除下游空调的超级年头2017年,过去4年CAGR约为5.5%,同期家用空调CAGR为1.7%。同样,过去5年,我国全封闭活塞压缩机销量CAGR为10.6%,同期冰箱、冰柜销量CAGR为5.5%。即便剔除2020、2021年疫情带来的行业景气,前5年CAGR也达到7.7%。不难发现,我国核心部件压缩机的出货量增速普遍优于家用整机,背后主要原因还是产业链份额的稳步提升和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 虽然二者全球占比已较高,但考虑到下游需求平稳增长、日系压缩机萎缩趋势、以及中国自主品牌海外扩张等因素,我们认为中期内我国消费压缩机行业维持5%~10%的增长仍是大概率事件。
涡旋压缩机门槛较高,产品竞争优势主要在3~60HP区间,面向家庭中央空调、轻型商用等应用场景。近十年来,我国涡旋压缩机销量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全球扩张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双转子压缩机在3~7HP应用场景对涡旋做出了强有力的替代。相较于转子、活塞压缩机,我国涡旋压缩机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国产品牌才刚刚进入量产阶段。考虑到其平均销售价格在2000元左右,对应的全球产业规模近300亿元,接近转子压缩机的一半,国产替代空间还很大。至于螺杆压缩机和离心压缩机,系统级设备属性会更强,分工不会像消费家电那么精细,更多是靠成品设备销售拉动。
对于企业来说,产业增长是一方面,市占率的提升同样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旋转压缩机市场呈现较为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CR3接近75%,略高于总销量下的家用空调CR3,2021财年美的旋转压缩机份额为42%,近年来提升明显,凌达份额略有下降但仍超过20%;其余规模以上厂商主要为海尔股份、锐智精密、松下和LG,其中海尔、锐智为独立供应链企业,日韩厂商基本同时涉足消费电器,近年来由于日系各大品牌终端产品市场表现不佳,供应链也不断收缩,这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渴望进一步拓展B端业务的美的而言,是难得的产业机遇; 但考虑到美的转子份额已超过40%,想要快速上升并不容易,维持缓慢增长态势的可能性较大。
相较于旋转压缩机,全封闭活塞压缩机市场格局更加碎片化,供应商独立性更强,替代空间更大。行业龙头为长虹华意(含加斯佩雷拉),2020年份额为26%;其次是东北集团,份额约16%;明治位列第三,与东北份额十分接近;行业CR3约58%,在白色家电产业链中处于较低水平。2015-2020年,华意压缩机、东北实际出货量CAGR分别为7.5%、9.0%,略低于行业的10.5%,也能间接反映出明治的势头。此外,全封闭活塞压缩机除了华意、东北及日韩配套厂商外,仍有、、、SECOP等外资自主品牌。 其中,原本作为配套厂商,2019年以近1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日本电产,此前年销售规模超过10亿美元,仅次于华意压缩机。
涡旋压缩机方面,目前仍以外资为主。全球来看,艾默生市占率超过50%,是唯一一家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主要通过旗下的谷轮()品牌进行销售。截至目前,涡旋压缩机累计安装量已超过2亿台;独立涡旋压缩机供应商除艾默生外,还有丹佛斯、比泽尔,均为欧洲品牌;其余LG、江森自控、大金、松下、三菱电机等厂商,自营业务占比均较大。国内独立供应商英华泰2020年销量不足20万台,目前处于IPO阶段;美的涡旋压缩机2018年量产,2021年增长222%,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总体来看,消费压缩机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独立供应商较少,欧美日韩品牌基本都有自己的配套工厂,但供应链层面的替代程度在不断加深。对于美的压缩机而言,其研发投入、制造效率、产业规模、客户资源等均在行业内领先,单一供应链环节的竞争力毋庸置疑;而且数字化转型之后,整体趋势向好,也为供应链业务增添活力;因此我们认为美的转子压缩机份额稳步上升,活塞压缩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涡旋领域加速推进,实现两位数增长的概率较大。我们再来看电机,作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核心部件,电机的应用极其广泛,功率、转速、扭矩等指标跨度巨大。价格区间也很宽,家电领域使用的电机价格大多在百元以内。
家用电器中使用的电机种类较多,从数量和价格考虑,最大的主要是空调电机(空调风扇电机)和洗涤电机,其次是清洁家电和电动工具用电机。小家电电机虽然销量大,但是货值率相对较低。2021年我国空调电机销量约3.92亿台,近五年CAGR为7.2%,剔除2017年,近四年CAGR为3.0%;2021年我国洗涤电机销量约1.35亿台,近五年CAGR为5.0%,剔除2020年和2021年,近五年CAGR为4.6%; 整体来看,空调电机、洗衣机电机出货量均保持中个位数增长,与下游表现基本匹配。
从竞争格局来看,2021年空调、洗衣机的CR3分别约为68.7%、50.6%,而同期家用空调、洗衣机的CR3分别为71.8%、63.5%。空调电机集中度基本接近整机,产业链融合程度比较深。但洗涤电机与洗衣机的集中度差距比较明显,主要原因是作为行业龙头的海尔在零部件供应链介入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与空调相比,我国冰箱、洗衣机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比仍然不高,目前我国冰箱、洗衣机销量(含出口)分别约占全球总销量的45%、60%,而空调(含出口)则占全球总销量的91%。
企业层面,国内有威灵、大阳、凯邦、卧龙四家大型电机企业。其中威灵借助美的集团的配套优势,规模较大,年销售规模超2.35亿台,营收超百亿元;凯邦为格力电器配套厂,年销售规模约8000万台;大阳、卧龙均为独立综合机电企业,家电电机年销量均在5000万台以上。除以上四家企业外,行业内还有不少营收在20亿以下的专业厂商,包括松下电机等自营企业;此外,日本电产、丹佛斯、美蓓亚三美、依必安派特等国际综合机电企业也都有较大规模的家电电机业务。
总体来看,家电用电机的行业走势和全球地位与压缩机类似,但由于电机底层技术原理相似,下游应用领域众多,外延属性先天,诞生了一批综合性电机企业,一定程度上使得电机集中度略低于压缩机和整机;威灵作为白色家电电机龙头,规模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后续增长除了市占率提升,更多来源于中高端电机的发展和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如家电泵阀、东芝消费电子为主的3C品类。最后我们来看核心部件半导体板块,主要产品为MCU和IPM功率模块,广泛应用于变频控制、智能物联网等品类,基本都是在产品本身根据内外部运行状况主动调整的场景下需要。
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白色家电中IPM、MCU使用规模分别为2.8亿台、7.2亿台。空调使用量比较大,尤其2020年新能效标准实施后,呈现爆发式增长。供给方面,到2021年,我国家电半导体仍以进口为主,海外龙头主要为三菱(IPM)、瑞萨(MCU);不过,国产厂商近两年也迅速崛起,士兰微(IPM)、华智科技(MCU)、兆易创新等都在积极推进相关半导体产品的国产化,美的也已进入量产阶段。
在全球范围内,将在2021年运送30亿美元的MCU,每件大约196亿美元,单位价格约为0.64美元,这对应于每件申请情景的大约4元。 MCUS主要是4/8位,16位和32位,分别为65%,23%和12%的家用电器,主要使用8位/16位。我们主要是1-2元/件。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对于MIDEA工业技术,半导体部门的短期结果将主要反映在内部支持中,目的是实现供应链的自我控制而没有盲点,并且对收入的影响相对较明显。对于C-End业务的供应链和产品开发的意义;另一方面,MCU等电力半导体在汽车,工业控制和其他领域中广泛使用,并且两个恰好是MIDEA业务扩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运输 - 逐渐迎接数量扩展的转折点
智能运输是MIDEA工业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数以千计的收入。在2021年上半年,ATCH的验证和验证阶段在2022年2月宣布了批量生产;在转折点。
2021年,全球新能量的销售额达到了636万台,同比增长了107%,其中的渗透率约为8%,新的能源车的销售额达到352万台,同比增长了157%新的能源汽车销售的高趋势继续,除了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汽车公司也有明确的时间表。
在《纽约时报》的股息下,MIDEA的汽车零件业务开发计划可以大致汇总为“ 333策略”,即在2019 - 2021年间突破核心组件,在2022-2024中促进整个组件,并努力成为2025-2027的整个动机,努力成为一个系统级别的电动机。水泵和电子泵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计划。
就单个组件的价值而言,驱动器>电动压缩机>泵和转向电动机,据估计,驱动器的电动机为1,000至5,000元,电动压缩机为1,000至2,000元,泵,泵,阀门和转向电动机大多在500 Yuan之内。
驱动器电动机:根据电机的“新能量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和 的“乘客电动驱动系统”业务,商品的价值基本上超过了2,000元,但实际上,电动驱动器通常用作单元2019年的电动到木,但在2020年,由于它不再包括一个单一车辆的价值,因此在驱动器系统中的控制器的价值不难,实际上是相似的,这与房屋设备和控制器的情况相似,这是相似的; 总而言之,仅谈到电动机,预计价格范围将在1,000至5,000元之间。
电压:根据高度的Huayi(上海Wilo),和北京新技术的相关数据,新能量汽车的电压价格大多在1,000至2,000元人民币销售额之间。
泵和转向电机:根据约翰逊和约翰逊和DEL的数据,单位价格基本上约为500元或更少。
应该注意的是,电动压缩机的价格大约是燃油式压缩机的三倍。同时,选择新能量的热管理要求比燃油汽车的热泵系统更强大,并集成了整个车辆的热管理(电池,电动机)的热管理,而新的能量汽车总体上是一种趋势。
就结构而言,仅查看电动压缩机,目前的领导者是日本的丰田行业()和韩国的Hanon,在2021年的运输量约为366和200万个单位。中国的情况是类似的,和Huayu 的电工量表仍然相对领先(报告来源:未来的智囊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流行病之前,家庭空调压缩机的领导者在2020年发货了100,000多个单位,新能量车辆的电动压缩机在中国市场中占了8个,并送给了三分之二的人。 2022年的200,000个单位与领先的国内汽车空调公司没有太大不同。 ,他们仍然无法改变他们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的事实。
驱动器电动机的情况与电动压缩机的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作为新能量车的三个主要部分之一,它对整个车辆的性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单一驱动器匹配的角度来看,牛角的能力和新力量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组装能力。在2021年,基本上接近10亿元人民币。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部分:新能源的工业股息在中等和长期的全球销售量中,即使是单独的五个部分,工业范围也超过了2500亿美元。零件与这些公司相似,但其全面的竞争力无疑是强大的,甚至在当地的产品参数上也可以追溯到5-6年前的R&D积累。 考虑到该公司在2020年和2021年有小规模的验证收入,根据从2022年开始的1.5-2年的平均验证周期,汽车零件产品将逐渐进入批处理供应阶段,预计报告方将会提高报告,并且在订单上的持续突破值得一提。
我们对MIDEA的自动零件收入在2022年的突破保持乐观,但在短期内,其盈利能力可能并不是太强大的,主要的原因是,在强度的研究和发展,市场促进和能力扩张的阶段。 000亿美元和净利润近300亿,即使其汽车零件业务的盈利能力在短期内受到限制,其总体影响很小,对于资本支出中的65亿美元是固定资产中的65亿美元,相当于大约400亿的产出价值,并且在总体上均超过了一定数量的估计,如果总数超过了一定数量的估计,那么它的量表也超过了一定数量的量表。能够。
在中间和长期,市场非常关心汽车零件业务的利润中心;一方面,它是基于先入为b的利润率的概念,另一方面,它来自可比较企业的利润绩效。 ,净利润率基本上约为5%。
通过这种方式,零业务的利润似乎不高,但是动态压缩机器的毛利率仍然很高,而家用汽车空气的情况则与大多数公司的情况相似因此,海外品牌的利润将低于国内创始人。
在MIDEA的“ 333个计划”中,零件是第一步,而电动压缩机则指向热管理系统,而驾驶员的驱动器指向泵系统的优势。 ENTS,然后为热管理组件提供解决方案,这是高可行性。
电动驱动器系统更接近传统燃料车的概念。 40%和90%的人,除非控制器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否则驾驶系统的附加值可以增加空间。
根据精致的电力招股说明书所披露的相关销售情况,高度组装的乘用车电动驾驶系统的自行车价值约为10,000。
总而言之,MIDEA的零是自2020年以来的固定点收入。根据1.5至2年的平均验证周期,它将在2022年迎接拐点。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在移动压缩机,电动机和其他产品。随后的热管理市场的发展是值得一提的。美丽。
工业自动化 - 促进国内替代品
在广泛的意义上,工业自动化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更强的设备概念,CNC机床等。
目前,MIDEA的工业自动化产品矩阵主要集中在驱动器层中,驱动器层是逆变器和伺服驱动器。产品。
根据Rui的工业数据,我国家的自动化行业的规模在2021年的近3000亿元人民币。在过去的4年中,过去5年中,在过去的5%中,在5%和10%的范围内,2021年的增长率达到了17%。但是,下游的自动化非常分散。
如果您想掌握该行业的一般繁荣方向,您可以适当地指向上游行业,而前者的投资与对项目市场的需求相对应。将军的伺服器为233亿,低压逆变器为310亿,高压逆变器为55亿。
The of the servo is and , tools, , , and , etc. The total share of the low - in 2021 is , HVAC, , , and tools. For the of the low , the field is , , , , , , and other . On the whole, the servo and are used as , which are in the , and the of is still as high as 70%. The is also more .
在一方面,外国的投资仍然是我国家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通用伺服器和低压逆变器的主要份额刚刚超过15%,高压逆变器领导者的份额通常仅为13%。
MIDEA的自动化业务的起点不是2021年,高压逆变器的收入是7.22亿元,低压逆变器的收入为2.58亿元。国内资本的前线。低压可变频率和头部企业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大,但是子公司日本工业也被选为具有特定业务基金会的“国家专业特殊巨头”。
工业自动化是一个密集的研发部分。 - 年。
工业自动化也是一个行业知识的行业。在MIDEA的工业控制中,尤其是当Kuka本身具有供应链替代需求时。
协同效果不仅反映在上游和下游的布局中,而且采购,制造业和销售的价格有时可以达到10%。营销效率更高。
总体而言,MIDEA是建筑技术和消费者电器的核心组成部分。 ()仍然是高强度的输入。
此外,积极地部署了与绿色能源的整体计划和绿色能源的整体计划。行业股息也有望在2022年引入收入的突破。
面对美好的未来
MIDEA的工业技术涵盖了智能制造业,消费者的电气组件,汽车零件和能源解决方案是最宏伟的,最明显的B。在过去的两年中,在生产和商业化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在下游的设备上,建筑科学领域是中国的第一个,而势头很强。能量转移,下游还恢复了趋势。 。
一方面,收购整合是工业领域中相对常见的扩展模型。
另一方面,当传统企业面临新趋势时,我们必须更擅长于曲线。
最后,从业务结构的角度来看,与,和等电动巨头相比,有必要继续加强自己的有利业务。是的,它可能对美容工业技术的前景更有信心。
全面的章节,全面的权力下放,高效的管理,强大的制造,健康的财务等,共同建立了美丽的B端转换的基本竞争优势。
消费核心部门:MIDE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过去的两年中,在压缩机和电动机领域都超过了8000万元。
绿色能源博览会:它已经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已经由储能,光伏智能微型电网等产品推出。
(This is for only, does not mean any of our . If you need to use the , refer to the .)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