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就是蟑螂??|?药学会

2024-05-17 06:03:45发布    浏览210次    信息编号:7188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美洲大蠊就是蟑螂??|?药学会

作者:付腾飞 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药师

案件

图1 孙师傅做胃镜检查

北京通州公交车司机孙师傅30多年前患有严重的食道溃疡。 他患有复发性食道溃疡,经常无法正常进食。 他只能喝捣成泥并过筛的流质食物。 孙师傅吃尽苦头,想尽一切办法。 常规治疗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如果溃疡继续发展,可能会穿透食管肌肉层,导致气管和食管之间形成破洞,危及生命。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师傅服用了以美洲大蠊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口服药,并辅以中药汤剂。 3个月后,孙师傅的溃疡完全消失,在预防药物的帮助下,孙师傅的食道溃疡再也没有复发。 (案例来自央视纪录片《本草第二季》第三集)

美洲蟑螂是蟑螂吗?

图2 美洲大蠊

美洲大蠊(学名: )是蜚蠊目、蜚蠊科、昆虫纲、翼龙亚纲大蠊属的昆虫,俗名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蟑螂”。 “蟑螂”是它的俗名,最早见于《本草纲目》,其中云:“灶上蟑螂”,不管多少,捣碎敷上,疖子就根了。又被称为“石匠、华虫、贼有婆”等。准确地说,美洲大蠊是蟑螂大家族(已知4600种、460属)中的一员。有趣的是,我国南方的“大”蟑螂多为美洲大蠊,而北方的“小”蟑螂多为德国小蠊,因此很多来到南方的北方人看到超出自己认知的蟑螂都会惊慌失措。尤其是半夜不小心进厨房,分分钟失眠。

美洲大蠊是蟑螂中体型最大的一类,触角较长,体长40-50毫米。 它是大蠊科中唯一被科学证明可用作药物的物种。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喜欢生活在室内。 他们白天躲起来,晚上出来。 它们能分泌气味并携带多种病毒和细菌。 人类也想出了很多方法来消灭它们。 然而,对于这种有着3.5亿年历史的蟑螂来说,自前石炭纪以来就出现的物种,以其极强的生存能力,在人类不断升级的消毒手段中,依然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繁衍生息。

药用价值

图3 美洲大蠊的部分药理作用及机制

蟑螂入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中说:“其味极低,味咸寒,可治血瘀、固寒热、破积滞、咽喉闭,内寒无籽。” 在美国也被列为中档产品。 大蠊的药用部位为全虫的干燥品,性味咸、寒,入心、肝、脾、肾经。 可健脾消疳、活血通经、利尿消肿、消溃疡、生肌肉。 美洲大蠊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使用的传统药物。 古代主要用于治疗外伤和长期溃疡伤口。 研究表明,美洲大蠊的成分包括多糖、肽、核苷、多元醇、类固醇和萜烯。 后来,生物碱、黄酮类和异香豆素类活性物质逐渐被分离出来。 除具有抗纤维化、组织修复、抗炎消肿作用外,还具有心肌保护、抗肿瘤等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相关制剂有康复新液、心脉隆注射液、肝龙胶囊、消症益肝片等,适用于不同的临床症状。

在众多与美洲大蠊相关的制剂中,治疗外伤、溃疡的康复新液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市场占有率也最为广泛。 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是美洲大蠊干虫的乙醇提取物。 20世纪80年代,它被用于越南。 自卫反击战期间,他参与救治大批烧伤、烫伤官兵的外伤。 他因其卓越的疗效而受到高度赞扬。 能去腐生促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血管生成,改善胃肠粘膜伤口的微循环,加速体内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增强机体免疫力。 内服可辅助治疗血瘀、胃痛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阴虚、结核、结核等症。 外用可治疗金疮、瘘管、溃疡、烧伤、烫伤、褥疮等。第一个病例,孙师傅的食道溃疡,主要是康复新液治愈的。

食用价值

图4 电影《雪国列车》中的“蟑螂蛋糕”

电影《雪国列车》中,虚构了在末世的极端生存条件下,有人会吃“蟑螂膏”来提供能量。 其实,这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蟑螂确实是极好的食物来源之一,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食用价值很高。 我国古代就有吃蟑螂的记载。 《本草纲目》记载:蟑螂,“臧其曰:其状如蝗,蜀人食之”。 在云南民间,人们捕捉正在蜕皮的蟑螂,用开水烫死,然后清洗。 ,用油锅炸,酥脆可口。

研究表明,美洲大蠊雌性、雄性成虫和若虫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1.9%、67.2%和60.2%,平均为63.1%,与秘鲁鱼粉的粗蛋白(62%)相近。 ; 雌性、雄性成虫和若虫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39%、13.07%和20.14%,平均为17.20%,总糖为4.2%,粗灰分平均为5.68%。 美洲大蠊含有18种氨基酸和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雌雄成虫和若虫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52.86%、60.39%和52.93%,平均为55.39%。 雌雄成虫和若虫的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1.06%,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7.91%。 38.25%和37.86%,比例均衡,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理想模式(40%)。

安全

美洲大蠊是动物药材之一,被称为“血肉之品”。 它在临床使用中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油脂、蛋白质、重金属等潜在危害也不容忽视。

在美洲大蠊的安全性评价中,仅对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限制。 内源性物质中的油脂和蛋白质、外源性物质中的农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含量没有相应控制。 美洲大蠊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亚油酸可以降低血脂。 但研究表明,其油脂成分对肝损伤的小鼠有毒副作用。 全粉入药可加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肝损伤。 。

蛋白质成分起到抗氧化、免疫调节、修复肝损伤等作用,也是过敏原之一。 两者都是活性成分和有毒成分。 将其含量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是美洲大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问题。 但历版中国药典均未收载美洲大蠊。 目前,地方标准仅有四川、云南、湖南、福建4个。 推动美洲大蠊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结论

美洲大蠊作为有着数千年使用历史的传统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虽然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受欢迎的方面,但它实际上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很多贡献。 未来可能会有与美洲大蠊有关的食物供人们选择。 所以,“小强”不应该以貌取人。 让我们期待它继续“变害为宝”,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