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女士朋友圈买东西被骗!微商泛滥因门槛低缺监管

2025-10-03 01:05:59发布    浏览3次    信息编号:11880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两女士朋友圈买东西被骗!微商泛滥因门槛低缺监管

两女士通过朋友圈买东西被骗 微商泛滥缘于门槛太低缺乏监管

中国甘肃网四月十八日刊发兰州晚报消息(首席记者孙建荣 实习生彭旭嘉) 微信应用广泛之后,因为从事微商的入门条件不高,参与其中创业的人数量持续增加。不过微商方面也显现出不少弊端,比如仿冒产品普遍,不良分子藏匿其中,当购买者遭遇欺诈时往往难以寻求有效救济。经过调查,存在两种类型的微商,第一种是经过微信认证,并提交了相关材料,同时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的正规微商,这类微商相对可信,交易行为较为规范,通常借助公众号或应用程序进行收款。第二种则是未通过微信平台认证和审核,以个人身份在朋友圈发布商品图片和宣传信息,交易时直接使用网银进行付款,这类微商在诚信度和维权方面存在显著问题。

A.案例

钱付了货没收着还被拉黑了

三月份后期,陈女士借助百度查找商家,查到后浏览了其网页,挑选了若干服装款式,并利用留下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的QQ账号,开始进行沟通。她同时筹备网络销售事宜,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商品图片和相关宣传,出乎意料的是,短时间内就收到了订单。陈女士依照服装企业的指示,经由条形码识别完成首笔504元付款后,在准备提货之际,对方告知:“当前正推行折扣让利举措,若再支付1000元,便可获取价值1200元的商品。”为尽快收到服装并履行对客户的承诺,陈女士随即补缴了1000元。又过了两三天,对方表示货物即将送达。陈女士收到快递后,对方告知需要额外支付2000元用于应对工商和税务的审计,并承诺这笔费用之后会退还,陈女士只好依言操作,但随后快递员又说货物已经运抵兰州,根据公司规定,外地客户必须先缴纳3000元的保证金才能发货,陈女士表示自己经营的小本生意手头没有余钱,快递员却以未收到押金为由,拒绝将服装交给她。陈女士再次拨打快递员电话,却无人应答,随后她使用QQ向对方询问“为何迟迟未发货”,结果发现对方已将她移出好友列表。

B.说法

朋友圈变成“生意圈”原因就是门槛太低缺乏监管

宋女士也曾在家里照顾孩子,她和陈女士有着相似的遭遇。她打算做微商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结果几百块钱同样白费了。宋女士之前在微信朋友圈买过几次东西,体验挺满意。她最近联系上一位专门在朋友圈卖童装的人,对方声称是出口商品的剩余货物,品质非常好,而且价格很划算。宋女士表示,她一次性购买了三件衣物,消费金额达数百元。然而,在收到商品之后,她发现物品品质相当普通,几乎等同于地摊售卖的商品,完全不符合“出口商品尾货”的描述。当宋女士再次尝试联系商家时,对方已经没有任何回应。

媒体报道显示,通过百度检索可知,遭遇微商欺诈的情况非常普遍,牵涉到服饰、通讯、营养品等多个领域。相关领域人士指出,微商之所以如此猖獗,关键因素在于其进入条件十分宽松,并且缺少有效管理。

C.调查

非正规微商认证公众号只为取信顾客

记者在微信的“添加朋友”功能里输入“代购”,出现了十几个搜索结果,这些账号全部是认证过的公众号,内容涵盖全球代购、手表代购、名牌代购、韩国服饰代购等等,种类繁多。部分账号明确表示“确保正品”,也有账号直接宣传“高仿产品”。记者先后关注了两个公众号,一个是手表代购,另一个是奢侈品代购,两个账号的回应都是“请通过微信号进一步沟通”。

有行业内部人士表示,大量获得认证的公众号主要目的是便于检索,以此赢得客户信任,但实际交易往往通过公众号之外的私下协议进行,此类交易对购买者缺乏保障。正规微商虽然必须履行申报程序并缴纳保证金,但非正规微商几乎没有任何准入要求,只需注册微信账号,在朋友圈发布图片展示商品,便会有人购买。

D.提醒

朋友圈购物要提高警惕

业内专家指出,通过社交平台进行的代购活动确实存在追责困难的问题,部分代购者收取款项并交付商品后便不再联系,其提供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均为虚假信息,导致难以寻获。消费者在社交圈中进行购物时需加强防范意识,对于非熟人关系,无论是通过网络搜索、社交互动软件添加还是其他方式结识的人,都应谨慎对待,避免过早转账。若要避免随意添加不熟悉的人,应当禁用部分隐私选项,例如在隐私配置里,停用那些“向QQ好友推荐我的功能”、“允许用QQ号搜寻到我”、“允许用手机号搜寻到我”等设置,启用“添加时必须经过确认”的机制,为我的朋友圈加一道屏障。倘若被邀请加入陌生的群组,也需保持警觉,交流过程中尽量不谈论钱财和交易事宜。添加不熟悉的人时,不要轻易点击“同意”。出于安全考虑,微信用户若不希望被陌生人侵扰,能够关闭“位置”选项。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