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通知印发
2025-09-08 23:04:16发布 浏览2次 信息编号:117110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整治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通知印发
编造病例、虚饰成效,伪科普实卖货……网络健康知识传播中的种种弊病将遭受更严厉的规范。
最近,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个机构共同发布了《关于管理“自媒体”进行医疗知识传播行为的规定》,其中清楚说明“自媒体”平台要对自己的医疗知识传播内容真实性与科学性负责,禁止没有资格的账号制作和传播专业的医疗知识内容,也不允许以隐蔽方式发布商业广告。
先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发言人胡强强在公开会议上提及,部分网络上的医生将健康知识传播当作赚钱的门路,另有一些人借助夸大疗效、编造病例、捏造经历等伎俩,对民众进行欺骗,以此谋取私利。
医疗科普不能是“流量生意”,科学传播容不得“江湖忽悠”。
为医疗科普信息“立规矩”,通知给出“硬答案”——
该网站平台需要改进医疗相关账号的身份验证流程,针对申请资格认证的账号,要区别医疗机构工作者、医学教育机构人员、药品研究单位等不同医疗行业的人员身份,分别进行账号资格审核。
例如,医生需要展示医师资格证明和执业许可证明,护士必须提供执业许可证明……网站平台应当在资格核实之后,在个人主页的醒目位置加强认证信息的呈现。
此外,网络平台须加强医疗知识宣传相关资质的核实力度,对于能够轻易核实的证件、机构文件的有效期、签发单位等要素,必须仔细比对确认。有关医师、护理人员等从业资质,要通过国家卫生健康部门正式提供的查询途径进行比对验证。
资质有了,内容源头也得“溯清”——
发布医学知识文章时,必须注明出处或标注内容为模拟创作,不得引用过时的医疗安全案例,不能利用医疗素材虚构情节,也不得借助机器学习制造虚假健康资讯,同时要披露个人医疗体验的真实性。
需要强调的是,网络平台必须清楚说明个人运营账号不允许隐晦地推广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特殊配方食品的广告。若要介绍健康养生信息,则不能在同一版面或同时展示医疗、药品、器械、食品、配方食品的经营方或服务方的地址、联系方式、购买途径等细节。
严监管,让真知识跑得更远——
依照最新规范,网络平台必须彻底清除宣扬无节操吸引关注制造网络红人现象的言论,铲除借助性健康话题散播低俗色情边缘信息的行为,杜绝运用人工智能捏造发布医疗行业同质化文字,摒弃虚构健康经历推销商品药品的做法,禁止冒充医生身份进行知识普及,停止为售卖营养补充品而鼓动民众放弃正规诊疗等违规内容。
对于那些不按规范操作或伪造信息出处,又没有资质认证却不断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的账号,还有违规发布广告、不遵守医疗科普规范的账号,应当依法依规采取逐步升级的处罚措施,包括取消互动功能、清理关注者、取消盈利资格、禁止发言以及最终关闭账号。
对医疗科普施加严格规范,并非要阻碍科学信息的流通,而是旨在促进真实信息的广泛传播。相关部门发文强调,必须不断扩充中医与西医方面的健康资讯供给,选用更多权威且专业的健康内容,借助丰富多样的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大众进行传递。(新华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